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大V观点 >正文

66年,黄沙地见证“橄榄绿”

2020-04-04 04:43    

右玉中队官兵平均每年义务植树20余天,先后义务植树造林1900亩,并常年养护着约500亩的“武警林”。

“看,这些树长得不是很整齐,矮一点的是树枯死后陆续补种的。”望着还未泛绿的南山,已接过植树接力棒的李瑞和中队长孟卓盘算起了今年的植树活动:“天气再暖和一点,我们准备再申请种一片‘武警林’。”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武警右玉中队连续22任中队长、21任指导员带领官兵接力植树造林——

66年,黄沙地见证“橄榄绿”

■解放军报记者 张海华 通讯员 孙玉山 龚伟

66年,武警右玉中队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义务植树造林的传统始终代代传承。将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他们是植树造林的贡献者,也是美好生态的受益者。 图片由作者提供

阳春三月,又到一年植树时。雁门关内惠风和畅,杀虎口南30多公里的山西省右玉县依旧寒风刺骨。

杀虎口是古长城的一处关隘,位于晋蒙两省交界地、毛乌素沙漠边缘的天然风口地带。

离开右玉已5年,武警朔州支队保卫干事王栋依旧对右玉中队营区里235苗树木如数家珍:那里有125苗松树、70苗榆树、40苗果树。

之所以用“苗”来形容树木,是因为在右玉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辛苦栽培后,树苗往往经受不住狂风肆虐的考验,存活率不高、生长周期长。

新中国成立后,右玉县21届县委、县政府带领人民群众一任接着一任植树造林,将森林覆盖率从解放初的不到0.3%扩大到现在的50%以上,“不毛之地”变成了“塞上绿洲”。

武警右玉中队的前身部队于1953年组建,建队伊始就投入到当地的造林大潮之中。历经数次编制调整,换了22任中队长、21任指导员,官兵植树造林初心不改,橄榄绿点染了一片片的黄沙地。

绿色接力,植树事项写入中队长交接清单

一走进中队,指导员李瑞就带着记者参观了荣誉室。荣誉室的展柜中陈列着不少官兵参加植树造林的物件:防沙面罩、铁锹、镐头、手套、箩筐……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60多年里,中队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义务植树造林的传统始终代代传承。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要想在地理条件特殊的右玉种活树,不能严格按照二十四节气播种。这里的植树节见不到人种树,人们的经验是:“要种树,必须等到五一前后,土壤完全解冻。”

薛宏文是中队第15任指导员。作为朔州人,他从小就听说过右玉的风和树。

右玉的风曾被当地人分成两种:一种叫“黄风”,刮起于毛乌素沙漠,能快速在平地上积起一座沙丘,甚至将人掩埋;一种叫“黑风”,大风平地而起,能把碗口粗的树刮断,黄沙遮天蔽日,白天犹如黑夜。

右玉的树种起来有不少方法:播植护岸林防止河滩干沙移动;在流动的沙丘上呈网状开沟,秧苗用结绳压条,固定沙丘;在侵蚀沟沿和风蚀残堆上不规则地密集造林种草,之后再不断补植……

2000年初,薛宏文到了右玉中队,就带着官兵加入到植树大军中,既把自己的责任田——“武警林”种好,还帮助中队的共建单位植树。

“那时参加植树造林可跟现在用亩来计算不一样,我们都是用棵数。”薛宏文说。“种树全靠官兵用铁锹挖树坑,手上磨起血泡、扭伤手腕都是常见的事……”朔州支队副政委雒晓宇曾在右玉中队当排长,对种树的经历记忆犹新。

王栋是中队第18任中队长。2012年6月,他与第17任中队长交接工作时,交接单上清楚备注了不少与种树有关的事项:树木、路牙石等固定资产和铁锹、镐头等营产营具有多少;已经种了多少棵树、多少个树种、哪年栽种的、由谁负责;植树、养护的时机、方法和注意事项,等等。

独特的交接内容,并非两位中队长首创,而是右玉中队几十年来的惯例。

记者了解到这样一组数字:右玉中队官兵平均每年义务植树20余天,先后义务植树造林1900亩,并常年养护着约500亩的“武警林”。

“看,这些树长得不是很整齐,矮一点的是树枯死后陆续补种的。”望着还未泛绿的南山,已接过植树接力棒的李瑞和中队长孟卓盘算起了今年的植树活动:“天气再暖和一点,我们准备再申请种一片‘武警林’。”

我们是植树造林的贡献者,也是美好生态的受益者

初春时重回曾经工作过的中队,雒晓宇看着即将发芽的树木,感怀不已:“今天的右玉,风和日丽,哪还能找到曾经黄沙漫天的影子?”

雒晓宇记得,自己在中队当排长时,早上出操前开窗通风,出操回来窗台上就是厚厚的一层沙土。在弥漫着扬沙的天气里训练,更是“有种让人窒息的感觉”。

雒晓宇的感慨也牵动了和雷杰的记忆。和雷杰是中队第18任指导员。2007年10月,中队搬迁至南移民新村。刚搬入新营区时,除了5棵樟子松,只有满院的沙土。党支部带领官兵用红砖、路牙石、鹅卵石整建营区,先后建成队列训练场、篮球场、400米障碍场。然后,官兵们将右玉植绿的经验用在营区绿化上,种一年、养一年、补一年,一代接着一代植绿。

如今,营区大大小小的林木有342株,包括杨、柳、松、柏、榆等不同树种,还新添了山楂、苹果、杏等10多种果树,黄瓜、豆角、西红柿等应季蔬菜也在温室大棚安营扎寨。“您到秋天来,就能吃到我们自己种的苹果!”负责苹果树种植区的士官张鹏自豪地说。

中队的变化,只是这些年整个右玉县翻天覆地变化的缩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右玉,由于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全县粮食作物亩不过斗,人民生活缺吃少穿。

如今的右玉城,进入夏天,放眼望去,森林公园满山苍翠,苍头河绿意浓浓。右玉因此赢得“塞上绿洲”的美誉,引得无数游人前来观景避暑。

“我们都是植树造林的贡献者,也是美好生态的受益者。”李瑞告诉记者,这几年,右玉西口风情生态旅游文化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中队经常执行安保任务,“虽然压力不小,但是看到驻地一派欣欣向荣,我们发自内心高兴!”

植一棵树不是什么大事,但从植一棵树到成一片林,离不开平凡的坚守

在武警朔州支队,提起右玉中队官兵,战友们都有一个比较相似的形容词:“愣”。

这个词在支队政委王亭眼里是褒义词,代表一种质朴的品质:不善言谈但内心纯真,不羡繁华却吃苦耐劳。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右玉中队一代代官兵植树造林,留给世人的除了绿水青山,更有宝贵的精神财富。

现任支队侦察股股长孙先平,是从右玉中队土生土长起来的干部。孙先平告诉记者,在右玉中队,大家平时说话谈心经常都跟树有关——

入伍之初,班长跟他说:当兵就要有韧劲,就像门口的那些树苗,一年活不叫活,三年活才算活。

他刻苦训练,荣立二等功时,中队干部跟他说:功劳只代表过去,今后的路还很长,就像“武警林”还有很大的空地等着咱去植树呢!

当他提干时,支队领导勉励他:要像在右玉植树,咬定青山不放松,就终会成功……

在右玉精神的感染熏陶下,孙先平积极进取,获得了武警部队首批“极限训练勇士”徽章。如今,孙先平曾汲取到的精神力量,也在催化新兵呼士杰发生转变。

去年年底,刚下队没几天,呼士杰就对日复一日执勤站岗的生活感到了厌倦,站岗提不起精神,训练缺乏激情,学习也没多大兴趣。

老兵于爱民主动找到他,讲起了右玉的故事:“士杰,你知不知道咱脚下的这片土地,十几年前还是一片黄沙,那时的右玉……”

官兵植树造林的故事娓娓道来,呼士杰把于爱民的一段话牢牢记在了心里:“植一棵树不是什么大事,但从植一棵树到成一片林,离不开平凡的坚守。社会安全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同样需要无数个小我坚守寂寞、默默奉献。”

一代代官兵持续树木的过程,其实也是在潜移默化地树人。官兵们种下了树苗,也种下了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种子。

这个支队的战友们发现,从右玉走出来的官兵都有股劲。以在右玉中队工作了两年多的王栋为例:2014年,王栋进入支队机关后,连续4年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驻训比武,个人军政全面素质一直在支队干部中名列前茅,军事体育考核成绩始终全优。

2015年以来,右玉中队已连续4年被总队评为基层建设先进中队;2017年,中队团支部被山西省团委表彰为省五四红旗团支部; 2018年,中队荣立集体三等功。 责任编辑:杨帆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