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中国 >正文

这支预备役部队,如何在电磁空间中犁剑交响?

2020-10-21 20:30    

在军事需求和经济发展的激荡中应运而生的我军第一支电磁频谱预备役部队,为什么能够把行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国防实力,朝着“把行业第一建成全军一流”的目标奋进?8年实践8年探索,回望来路,就是得益于不断解决一个又一个现实问题。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行业融合的高端眼光从何而来

——全军预备役电磁频谱管理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促战斗力全面提升的透视

■徐波 赵杨 宋卿

电磁空间的犁剑交响

全国电磁频谱管理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成果展开幕式,8月3日上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作为国家行业系统军民融合发展成果的首次展览,8个部分的展览内容丰富多彩,吸引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军委机关和有关部门领导的目光。开展以来,已经有十多个行业前来参观学习,现场取经。

1.从表演式亮相到高密度“参战” 

以远观近的长焦距历史观

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对比场景:

2010年1月25日,这支新型部队组建。起初,每逢军地重大活动都会精彩亮相。相关领导也会郑重其事地向参加活动的广大军民介绍:预备役频谱管理中心也来啦,可见这次活动多么重要!

后来,每逢军地重大活动,这支新型部队依然会亮相。只不过,已经不再兴师动众,而是来去静悄悄。

“这一变化恰恰说明了预备役频谱管理中心的作用日益凸显。”中心领导颇有些自豪地介绍,从早期象征性、表演式亮相到后来全方位、高密度“参战”,足以说明“第五维空间”——电磁战场在现代化战争中越来越重要,频谱管理须臾不可缺少。

中心组建之初,参谋杜佳就在这里工作。回忆当时的情形,他至今深有感触:“这是一支技术含量高、知识密集的新型作战力量。人员怎么编?装备从哪里来?运行机制如何设定……一切都需要‘摸着石头过河’。”

“摸着石头过河”并非易事,心中有条“河”,眼里还要有“石头”——在官兵们看来,这条“河”就是未来战争,这“石头”就是手中武器。“不看准未来三五年,不想象未来三五十年,‘第五维空间’的战争就无法打赢!”官兵们说。

以远观近,用长焦距历史观解决现实问题、加强部队建设,中心接连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次亮相世界级体育赛事安保,第一次成建制参与我国主导的国际盛会,第一次全程全要素独立保障……

2.从越洋电话牵挂到预编延伸补缺

以大观小的协同化全局观

提起时常接到的一个越洋电话,中心官兵无不为之感动。这电话是中心原第一政委、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局长谢飞波打来的。多次执行任务他都到场指挥,有时在国外出差还要打电话详细询问部队建设情况,及时提出意见建议。

8年前,这支新型部队组建之初,中心党委就明确了“成系统吸纳优质资源、成建制形成新型作战能力”的军民融合建设思路。在部队上级首长机关和工信部大力支持下,接连拿出管用的几招。

突出行业特点健全组织,组建全军第一个常态化运行的军地“合成式”党委班子,工业和信息化部一位副部长具体负责。按照创新模式进行预备役编组,严把条件程序考核关,集中编入各地固定台站人员。及时延伸编入频管研究机构和设备制造企业,做好装备维护保障。

“和平使命-2014”联合反恐军演用频保障任务,是预备役部队第一次参加中外联合演习。参演部队多,用频装备多,电磁环境极为复杂。中心官兵以过硬本领圆满完成任务后,从中得到深刻教益:不是有了人和装备,就一定形成了战斗力,实战磨砺不可或缺。

立足行业,不限于行业;胸中有丘壑,脚下路自宽。抓住协同做文章,中心与工信部有关司局、相关省市无线电管理机构强化沟通,对行业资源统一调配利用;适应特殊编成模式,对人员、装备快速动员和应急指挥流程作出科学规范。

3.从解决装备难题到迎接重塑考验

扬长补短的高质量发展观

“这支部队最拿手的是什么?”每当有军地领导前来考察,如此这般询问时,中心领导常常用另外一种方式回答:“我们还是先向首长汇报一下部队的短板和急需的建设资源吧!”

看清看准短处,才好弥补短板。

这两年,中心面临一大难题、一大考验。

一大难题:预征装备技术性能优越,野战环境适应能力却不强。

一大考验:部队上下级关系和指挥体制顺畅高效,却面临军改大考。

难题和考验面前,中心官兵思想高度统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迎难而上,迎接考验,正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跃。

面对装备难题,在军地共同支持下,中心把各种预征装备拉进大漠戈壁、草原山区,高温酷暑、冰天雪地,在各种复杂气候和地形条件下机动检验,“娇气”的披挂防护“壳”,零散的集成化、易暴露的穿上伪装衣。中心还与有关研究所和设备生产厂家融合共享,建立随队抢修保障机制,确保了装备使用万无一失。

迎接重塑考验,中心不等不靠,积极争取上级在重大项目上给予倾斜支持,在赋予任务上优先安排,在保障措施上加大投入,确保部队建设按照一张蓝图有序推进。

今年初,根据上级命令,中心职能使命由保障向作战转变的要求,规划引领迅速制订完善未来发展五年规划,建成了全军唯一的军民融合电磁频谱管控指挥综合系统。

4.从行业第一向全军一流迈进

自我革命的实战化胜战观

从成立之初70平方米的两间房大的临时办公室,到后来拥有7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再到现在拥有7亩地的独立小院,预备役电磁频谱管理中心一步步发展壮大。每当有一些行业来参观见学,许多人往往为中心8年来的巨变而赞叹不已。

更让中心领导引以为自豪的,却是这支新型部队的战斗力:不经战时动员、不经临战训练即可成军。

一位上级领导说,所有这些都得益于中心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确立了自我革命的实战化胜战观。

中心朝着“把行业第一建成全军一流”的目标奋进,锐意进取,争当新型作战力量转型尖兵。

中心编入的预备役人员都是公务员,是国家电磁频谱管理领域的专家和骨干,不缺知识和技术,缺少的是军人的力量和血性。怎样把“软肋”练成“硬骨”?中心依托有关军事院校,每年举办军事集训班,与现役部队挂钩联训,预任领导从参谋业务学起,工程师从当战士练起,培养基本军事素质,叫响“无论博士、硕士,穿上军装先要当好战士”的口号。

“在未来,中心不能仅在国家无线电行业系统内发展,而应实现一体化、融合化,支援服务向三军拓展。”而今,中心在专业领域,正在向网络安全、应急通信保障等领域拓展;编组上,由从前的地域编组向行业和地域相结合交叉编组的方向发展。

看清标准与现状之间的差距

■全军预备役电磁频谱管理中心政委 徐堃

十九届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强调,要强化思想和战略引领,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在各地区各部门落地生根,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取得实效。电磁频谱管理领域的军民融合实践告诉我们,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务必牢固树立问题导向,找准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推进各地区各部门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凡事都设有标准,没达到标准,中间这距离就是问题所在。比如3000米跑步,军事训练大纲有标准,没达到这个标准就是问题。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中强调,基本原则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国家主导、注重融合共享、发挥市场作用、深化改革创新。从初步融合到深度融合的实践过程中,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之间的距离,就是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巨大空间。那种自觉不自觉的“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愿意融别人、不愿意被人融”“我的地盘我做主”等不良倾向,就是亟待解决的一些现实问题。

2015年12月,我参加工信部5G培训班,在英国学习期间,专门到伦敦北郊的海格特公墓瞻仰了马克思墓。墓碑上刻了两行文字,第二行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最后一句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对照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的实践,我们真切感到,军民融合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有时候理论上认识清楚了,实践中做的未必佳。

如何对待问题?唯物辩证法提供了这样的认知框架:一是问题客观存在,不可回避;二是问题可以发现,不必焦虑;三是问题可以解决,不用担心。军民融合从初步融合到深度融合,出现问题和偏差,很正常;容忍问题和偏差,不应该;解决问题和偏差,要有科学合理的办法。

问题的解决不靠一厢情愿,而有规律可循。所谓水到渠成,一定要在“蓄水”和“修渠”上下足功夫。前段时间,看到关于空军装备部战机修理领域的军民融合,从“开闸放水”引入百余家优势民企,到“疏渠导流”解决好“民参军”的后续问题,就给人许多有益启示。

在军事需求和经济发展的激荡中应运而生的我军第一支电磁频谱预备役部队,为什么能够把行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国防实力,朝着“把行业第一建成全军一流”的目标奋进?8年实践8年探索,回望来路,就是得益于不断解决一个又一个现实问题。与现役、预备役官兵交流,大家不约而同地概括出了“四个依靠”:依靠政策规定和法律法规,依靠各级组织,依靠个人忠诚与担当,依靠集体智慧。

融合路上,困难多多,一位老领导的话,我永远记得:多留财富,少留包袱;多留风范,少留遗憾;多留经验,少留缺陷。融合路上,挑战常在,我个人的座右铭则是:问题永远在,对待不例外,解决莫图快,彻底是要害。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