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中国 >正文

军人的中秋:你在世界屋脊,我在黔山秀水

2020-10-23 22:51    

2013年,戴云松开始和妻子马茜相恋相守。从那时起,他便觉得这首歌道出了他们夫妻俩埋藏在心底的思念。那悠扬旋律在夜空中回荡,仿佛拉近了家乡与边关的距离。明亮的月光,可是送给军人的团圆梦想与期待?

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你在世界屋脊,我在黔山秀水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胡晓宇

中秋前夕,戴云松与马茜一家在边境一线雷达站团圆。郭超英摄

“月亮在天上,我在地上,就像你在海角,我在天涯。”

雪域极地,冷月高悬。西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某雷达站上士戴云松,眸子里氤氲起雾气,耳畔回荡起歌曲《望月》的动人旋律。

2013年,戴云松开始和妻子马茜相恋相守。从那时起,他便觉得这首歌道出了他们夫妻俩埋藏在心底的思念。那悠扬旋律在夜空中回荡,仿佛拉近了家乡与边关的距离。明亮的月光,可是送给军人的团圆梦想与期待?

明月不语,望月人“你也思念我也思念”。这个中秋,这对夫妻相隔千里,他在世界屋脊卫着国,她在黔山秀水守着家。一周前,马茜带着儿子戴羿泽,拎着大包小包,从贵阳赶往百余公里外的安顺紫云,那里是戴云松的家乡。中秋佳节是两岁孙子的生日,戴云松的父母牢记在心,他们早早就备好了满席佳肴。

心在一起就是团圆。此时此刻,守卫在世界屋脊雷达站的戴云松,心头萦绕着一缕缕相思乡愁。你为国守防,我为你守家,不管身在何处人在何方,一家人的心时时刻刻都在一起。

属于军人的中秋,心在一起就是团圆。

月亮下,咱俩遥遥相望

离愁别绪,戴云松和马茜相恋后的第一个中秋,就品尝到了。

那是2013年中秋。26岁的戴云松是世界最高人控雷达站——甘巴拉雷达站的一名中士、指令标记班长。25岁的马茜在故乡贵阳与朋友开了一家药店。闲时,她还在家里开的牛肉馆帮忙。

中秋节晚上,戴云松在海拔5374米的阵地上担负战备值班。完成了一天紧张的空情保障任务,戴云松轮班站岗。仰望天空,皎洁的明月贴着雷达天线防风罩悬挂着,仿佛伸手可触的“银盘”。

一下岗,他赶忙拨通马茜的手机视频连线。“好大好美。”看到戴云松头顶的月亮,马茜孩子般地欢呼起来。

都说“月是故乡明”,可贵阳当天是阴天,月亮躲进云里。透过手机屏幕,这对恋人一起欣赏甘巴拉的明月。

关于未来,这对远隔千里的恋人聊了好多。活泼的马茜举着两个月饼凑到屏幕前,戴云松也举着站里发的月饼让她“品尝”。那一刻,他的心里暖暖的,完全忘了身处氧气都吃不饱的极地之巅。

“雪峰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戴云松脱口而出,马茜的眼泪扑簌簌顺着脸颊流淌。见他心疼得不知所措,她挂着眼泪强颜欢笑:“你在山上多保重,别让我担心。”

团圆相聚,普通人唾手可得的幸福,对长年戍守边关的军人来说,却是奢望。

2017年3月底,在甘巴拉坚守10年的戴云松,作为业务尖子被充实到某边境一线雷达站任战勤分队长。

那年中秋之夜,阵地皓月当空。戴云松换了班,走出指挥室,他拨通手机视频。电话那头,马茜抱着一岁的儿子开心地笑着:“快看爸爸!叫爸爸!”

儿子咿呀学语,阵地寒风刺骨,戴云松却感到格外温馨。

在阵地坚守了140余天,戴云松几乎连轴转。看到丈夫黑瘦的面庞、乌紫的嘴唇,马茜眼圈红了。恰在这时,指挥室突然紧急呼叫,戴云松匆匆挂断电话奔向阵地。

云端阵地,一片冷寂;雪域之外,万家团聚。他知道,千里之外的妻子这会儿一定在抹眼泪——她是父母捧在手心的女儿,因为嫁了边防军人,才一天天变得坚强。

“月亮下,咱俩遥遥相望,为了和平的使命……”阵地上,不知谁播放着这样一首歌,动人的旋律唱出他没来得及对妻子说的话。

追着兵哥走,追着月亮走

“这个中秋,我们终于可以团聚了!”2014年9月7日,中秋节前一天,马茜风尘仆仆赶到甘巴拉雷达站休整点。就在几天前,戴云松结束了两个月的阵地值班,下了山。

从贵阳到拉萨2000多公里,还要在重庆中转。马茜的行李箱里,装满了戴云松爱吃的家乡小食和月饼。等两人见了面,打开行李,戴云松既心疼又感动——他不明白,体重不足90斤的妻子,哪来的力气拖着沉重的行李上高原。

初上高原,她开心得又蹦又跳,很快高原反应袭来,头疼干呕,夜不能寐。

相聚日子越久,她越懂他的职责。过去有时电话接不通,她也会想不通、发脾气,可感受过军营生活后,她对他多了一分理解。

中秋节后的一天,这对相知相爱的恋人,在拉萨领取了结婚证。那天,他俩手拉手登上布达拉宫。四目相对,两人立下爱的誓言……

自从爱上雪域雷达兵,伫立高原的军营和战友,都成为她的牵挂。

“你不能回家团聚,我就追着你团圆。”2015年中秋节前夕,马茜又一次上高原探亲。

在甘巴拉休整点,戴云松带她参观荣誉室,马茜对这个英雄连队的所有历史都十分感兴趣。他为她一一讲解历史图片和背后的故事,她的内心有说不出的自豪。

在一张黑白照片前,马茜驻足良久。

照片上的老兵叫许正兵,1989年上山值班时突发肺水肿,他坚持不下阵地,献出了18岁的年轻生命。这让她深受触动,她知道阵地艰险,却没想到在和平年代坚守阵地,也会有牺牲。

就在马茜来探亲之前,戴云松在阵地值班时突发高烧,为了不让妻子担心,他始终瞒着,只字未提。马茜来队后,他不小心说漏了嘴,她心疼地哭了……从那以后,每隔一段时间,她都会寄来各种药品。

那年,雷达站举办中秋晚会,每个班都要出节目。马茜兴奋得像个孩子,她和戴云松的战友一起商量节目内容、准备道具,还下厨为大家准备夜宵。

皎洁的月光照亮了休整点宽敞的营院。赏月、看节目、做游戏……官兵和家属的笑声回荡在高原。

晚会上,连队专门为在阵地团圆的军人家庭,准备了一个“夫妻同行”游戏——几对夫妻分别脚踩一张纸抢答题目,每答错一道题,就要将纸对叠一次,且脚不能踩在纸外。几轮下来,纸对叠得不够两人一起踩了,戴云松就抱着马茜继续抢答,最终俩人赢得了奖品。

那是一瓶洗发水,马茜很长时间都舍不得用。她说,那是两人最难忘的一次团圆。

第一次在中秋节团圆,他在团圆时降生

2016年9月15日,中秋节,戴云松的微信朋友圈更新了——

“喜报!爱妻于今日产下一子,母子平安。”

从此,“中秋”这个节日,在这对夫妻的人生字典中,有了新的内涵。

因为儿子的呱呱坠地,那年的中秋,成为戴云松和马茜相识后,在家乡过的第一个团圆节。

儿子预产期前,戴云松才从雪域风尘仆仆赶回贵阳。他的父母亲,也从安顺紫云老家赶来照顾儿媳。

中秋当日,马茜的父母炖了鸡汤、备了月饼带到医院。产房外,全家老少焦急地等待幸福的降临。当第一声啼哭传来,一家人喜极而泣……

当晚,一家老少围着马茜的病床吃着团圆饭,听着孩子的啼哭,每个人脸上都露出幸福的笑容。

“孩子在中秋出生,就是希望咱们一家人年年团聚啊。”那晚,戴云松守在妻儿身边一整夜。

在他看来,这个孩子是上天赐来的礼物。他和马茜商量着给孩子取名“羿泽”——羿,羽之羿风;泽,上苍恩泽。

外表柔弱的马茜,性格却耿直得像个女汉子。十月怀胎,戴云松一直在高原执行保障任务,她一个人到医院做检查,从没半点抱怨。

马茜怀孕7个多月时,戴云松的父亲住院做手术,老人坚决不让告诉儿子。马茜得知后,自己乘大巴车去看望老人。没承想,她拖着笨重的身体下楼,一脚踩空摔了下去,腿上满是青紫红肿的瘀伤。

“万幸,孩子没事!”当晚,戴云松打来电话才知道情况。透过视频,看见妻子双膝肿得老高,他心痛得一脸自责。

她却笑着,说着让他宽心的话。

对于家庭的付出,马茜总是轻描淡写:“不理解军人职业,没有荣誉感,还当什么军嫂!”

我们何时团圆,何时便是中秋

今年中秋,恰逢小羿泽两岁生日,马茜决定带着儿子到安顺紫云老家,陪公婆过节。

盛夏7月,马茜便带儿子千里迢迢赴高原探亲。两个月时光转瞬即逝,小羿泽在营院中游弋玩耍,跟着叔叔在大棚种菜……这个小小的身影,为高原军营增添了几许欢乐。

“爸爸呢?”这句话,小羿泽每天要重复数十遍。平时在家,都是他和妈妈相伴,好不容易有机会跟爸爸朝夕相处,小家伙一天到晚黏着爸爸。

去年初,戴云松刚从甘巴拉调到这个边境一线雷达站。马茜也是第一次带孩子来队探亲,但她做的贵州特色美食“辣鸡角”,连队战友们早就品尝过了。

去年底,戴云松回贵州休假。马茜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让戴云松捎回部队——她从乡下买了两只土鸡,做了拿手菜“辣鸡角”,装了满满3塑料桶,塞进他的旅行箱。

归队后第二天,戴云松接通了马茜的手机。透过视频,马茜欣喜地看到,离家千里的战士们吃得津津有味,她开心地笑了。

天涯有个兵哥哥,从此心儿连哨所。10多年坚守雪山之巅雷达站,戴云松出色完成10余项重大任务。用戴云松的话说:“军功章的背后,也有她的功劳。”

9月7日,离队前一天的晚上,马茜做了满满一桌菜,全家提前给儿子庆祝生日。“何时团圆,何时就是中秋;你在哪里,团圆就在哪里。”她对他说。

碰巧,连队两名战士的生日与小羿泽的生日,相隔没几天。戴云松提前到县城订了生日蛋糕。晚饭后,大家一起为三个“寿星”过了个生日。

吹蜡烛、唱生日歌……小羿泽眼睛晶亮如星。马茜说:“这个军营生日,一定像小苗一样种在了儿子的心田。”

中秋节前一周,马茜带小羿泽赶回戴云松的家乡。她给婆婆买了月饼,给公公买来了酒,还在包里塞满了从西藏探亲带回来的藏药、黑枸杞和牦牛肉干,“今年他不能回家,我替他与家人团圆。”

这个中秋,戴云松和战友们在边境一线雷达站度过。

家乡明月与边关冷月交相辉映,如爱人的眼睛,如爱人的歌。

他的心越发踏实妥帖:“月亮升得再高,也高不过天,你走得再远,也走不出我的思念……”

家,军人永远的加油站

■桑林峰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秋思、乡思、情思,到中秋浓得难以化解。

月是故乡明。对于长年在外的军人来说,吃一块老家的月饼,赏一轮故乡的明月,看一眼熟睡的儿女,无论征尘有多厚,无论戍边有多苦,都将一洗而尽。

每逢中秋,对于西部战区空军某雷达站老兵戴云松而言,有一个雷打不动的“节目”,那就是给妻子马茜讲述边关的明月、高原的中秋。

他们俩,一个在世界屋脊,一个在贵州贵阳。夫妻电话中的明月,化作浓浓的思念。但马茜不后悔,她说:“你在世界屋脊守阵地,我在黔山秀水守望你。”无论走多远,家都是心灵停靠的港湾;无论在何方,家都是精神成长的沃土。

有家,就有明月;有家,就有甜蜜;有家,就有幸福和守望。军人们常说,只要万家灯火中有一盏是为我而亮,边关风雪再大又如何?

在戴云松和马茜心中,他们有两个家,一个是黔山秀水的小家,另一个是世界屋脊的大家。

桂花依旧香,月亮依旧圆。黄海前哨开山岛,也在讲述着一个家的故事,一个中秋的承诺。

王继才的小女儿王帆曾经和姐姐、哥哥商量:这个中秋节一起上岛,给爸爸过生日。现在,王继才走了。姐弟三人还是决定上岛,陪着岛上的妈妈,守着天堂里的爸爸。开山岛,是他们永远的家,也是他们永远的精神寄托。

守岛,是守家,也是守国。开山岛虽然是个岛,但并不是孤岛,那是因为有家在。当年,王继才走进小岛,王仕花走近丈夫。可以想到,如果没有开山岛上的小家,很难有32年的默默坚守,也很难有这个关于家与国的动人故事。

与其说王继才守岛,不如说王继才一家在守岛卫国。有家不孤独,有家有力量,有家有干劲,有家报国才有根基。

中秋过后即“十一”。中秋,月亮当头挂;“十一”,国旗心中飘。望圆月思小家,望国旗思大家。无数军人,日日需要面对的就是小家与大家、自家与国家。

“十一”、中秋如此之近,映照着军人的家国情怀。

军人生来为战胜。一名真正的军人,“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这是职责所在、使命使然。

后顾无忧,是军人所盼,也是战场要求。军人家庭的稳固、后院的和谐、后代的安康,都是对献身使命的最大支持。有了坚定的后方,平时训练才会有动力,战时打仗就会有捷报。

家,是军人出发的原点,心灵的归宿,也是护佑的对象。

军属何以成为军属,军嫂何以成为军嫂,那是因为他们都是深明大义之人,是知大知小之人,总是默默经营好小家,全力支持军人守护大家。

两情若是久长时,时时处处见明月。对军属而言,他们想要的是长相厮守,更是真心相爱;不是只为家谋,而是多为国计;不是分忧扰神,而是企盼捷报。

家是加油站,加满的永远是爱。爱的根须深埋在家庭的泥土里,延伸到许身报国的广袤空间。这才是一个完美的家!一个干事创业的家!

遥望一轮明月,家的味道,越来越浓。对每一位不能与家人团圆的军人而言,最需要的就是在守护团圆中凝聚力量,在声声祝福中振奋精神,在放飞梦想中勇敢前行!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