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育儿 >正文

孩子坚决不开口,妈妈应该怎么办?

2020-10-24 18:44    

最近在讲关于绘本阅读和语言发展的主题课程,有不少妈妈提问说自己的孩子已经两岁多了,可是只会叫妈妈、爸爸,其他的什么也不会说,因此非常担心孩子到底会不会说话,还有就是这样的交流能力,进了幼儿园不适应可怎么办。游妈发现,其实健听宝宝一样会有不开口的现象,造成父母的困扰。那么,孩子不肯开口,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一般来说,孩子的语言敏感期是从出生到3岁。这期间,他们通过广泛地聆听周围人们的语言交流,从语音开始模仿,在生活中自然习得我们的母语——汉语。在完成语言的基本建构后,孩子就会尝试着进行语言输出,从比较易于发音的单字,到两三个字的词语,再逐步过渡到短句和长句。大约到4岁,孩子们应该基本做到能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简单地说,孩子学习语言的三个要素是语言模仿、应用需求和表达练习。对于听障宝宝来说,由于“听”开始的比较晚,所以我们在考察孩子的语言使用情况时,就以“听龄”(即解决了听力问题,实现较好听力补偿开始算起)作为参考坐标来思考这个问题。如果孩子听力问题已经解决好了,但语言发展仍然落后,我们就首先要从这几个方面找原因。

首先,孩子的生活环境中语言输入不足。可能不少父母不认同这个判断,因为孩子每天都被送去康复机构,一直在进行语言学习,怎么会输入不足呢?!其实,听障宝宝的家庭状况很多是妈妈带孩子在北京、上海或相对较大的城市康复,爸爸则在家乡工作,努力维持家人生活和孩子的康复费用。孩子白天在康复机构康复,晚上妈妈忙着照料孩子,收拾整理,实在没有时间和心力跟孩子多做交流。或者急于让孩子复习这一天学习的内容,一刻也不得放松。而工作繁忙的爸爸回家之后,要么劳累一天,懒得说话;要么等孩子已经入睡,才得空给妈妈打来电话。因此孩子除了在机构训练所得,需要的日常语言模仿无从学起。换句话说,孩子接触到的语言都不是活的,是为了康复而专门设计的“死”的语言,都是单独跟他交流时的“慢的、简单的、特定的”语言。因此,孩子很难学到有生命的,真正在使用中的语言,久而久之,便造成了语言发育滞后的情况。要想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创造一个家人可以经常一起语言交流的环境非常重要。如果由于现实情况,确实无法全家人在一起,不妨多带孩子跟邻居,跟其他一起康复的小朋友在一起,尤其让他们看到、听到妈妈和这些人的正常语言交流,这会为孩子的学习模仿提供方便。

其次,语言是用于交流的工具,如果孩子不需要语言的帮助就能达成一切愿望,那么就会失去开口说话的动力。现在的孩子都是全家关注的焦点,他们根本不需要开口,只要“嗯嗯、啊啊”地随手一指,自然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送上他们想要的东西。而具体到听障孩子,家长会觉得孩子本来就很可怜,所以加倍疼爱,总是尽全力满足孩子,或者仅仅盯着康复学校老师教的内容,孩子只要认真复习,其他事情一律不用做,也不满足。

从幼儿的发展规律来看,孩子2岁之前是以使用肢体语言为主,对他们来说,行动远比语言来得方便。而且听障孩子更是习惯了指点或者行动来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因此,要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就要适当地“逼”他开口,我们可以假装不明白他的需求,他可能会自己试着去拿、去做,不成功的话,就必须要求助父母,自然便有了语言表达的动力。而如果他每次表达,都能看到成果——顺利达到自己的目的,父母家人积极响应,他就会认识到语言的力量,从而乐于使用语言。

第三,成人不经意地打击和包办,导致孩子在表达练习过程中受到挫折。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指着某个东西叽里咕噜不知道在说什么,我们猜测几次,实在弄不明白,就直接忽略孩子的表达,转移话题。更有甚者,性格比较急躁的父母直接就呵斥说:“你好好说话!”这种情况下,孩子通常非常不高兴,但是也没有办法,如果他一时确实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就只好作罢。而且,由于听障宝宝的妈妈最担心的就是孩子表达不好,对于说话这件事,心里非常焦虑,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这种急躁情绪带入到跟孩子说话相关的事情当中。所以当孩子表达不好的时候,脾气特别急躁,而急躁的情绪会让孩子感到害怕和内疚。害怕开口说错了,不仅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还引来父母的训斥;或者因为没能达到父母要求,让大人失望,心里内疚,进而认为自己做不好说话这件事,丧失自信。而越紧张、越小心,就越容易出错,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把说话从自然的行为变成一种可怕的考验,甚至惩罚。

我们要知道,孩子在出生的短短两年时间里要从什么都不会,学会听、看、走、说和思考等众多复杂的能力,他们几乎时刻都面对着重大的挑战。而听障宝宝由于从获得听力补偿的时候才能开始发展听的能力,起步比较晚,自然会相对落后。而且,这时他们可能或多或少已经形成了一些利用视觉、触觉等其他能力来替代听说的习惯。孩子这时除了要学习如何听,如何说,还要克服旧有习惯,所以更加需要我们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也必然要经历更多的练习和失败。

因此,当孩子有表达欲望和需求时,我们要耐心倾听,微笑着鼓励他们,在孩子实在无法完成时给予适当的帮助。比如:帮他们把想说的话补充完整,等他们终于说完后给予肯定并语气轻松地复述示范正确的说法。这样,孩子们会更加乐于练习,并在每一次练习中都有收获。

了解了上面的基本要素,做出调整,比如:经常陪孩子一起游戏,跟他们聊天,适当地“为难”孩子,在孩子还不能流畅地表达自己时给予耐心和鼓励,相信孩子很快就会给你惊喜哦!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