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财经 >正文

金融数据超预期是否意味着我国经济回暖?

2020-10-24 20:15    

作者莫开伟系中国知名财经作家 知名财经评论家

2010年我国首创社会融资规模指标,近年来社会融资规模已为社会各界广泛接受与应用,成为衡量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状况以及资金松紧程度的重要指标,是我国货币政策与金融调控的重要指标。10月17日,央行公布了9月份的社会融资规模数据,并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公布的数据中明显超出市场预期的有人民币贷款增加1.38万亿元,同比多增1119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21万亿元,比上月多2768亿元。

显然,社融统计口径再次扩围,将地方政府发行的7389亿专项债计入了社融口径,对提高社融增量规模和存量增速作用明显。由于地方融资平台属于社会融资规模统计的非金融企业部门范畴,而地方政府在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之外导致存量债务置换会使社会融资规模减少。今年8月份以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进度加快,对银行贷款、企业债券等有明显的接替效应。为将该接替效应返还到社会融资规模中,央行直接将地方专项债纳入社会融资规模。

当然,2018年以来的几次降准使得流动性较为充裕,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也是此次金融数据超预期的原因。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规模是改善情况最为明显的一类,从6月份的-3600多亿到9月份的-500多亿,改善幅度十分可观。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严监管下的信用收缩,M1一直处于相对较差的状态,企业的现金流状况有所恶化,企业可能采取在银行存入保证金用票据来暂时延迟大额支出的方式以进行周转;另一方面可能是银行在政策指导下,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所致。

9月公布的社融等金融数据超预期,但难言经济全面企稳。

首先,口径调整社融仍呈下行态势,表外三项持续收缩,扩信用效果仍未显现。

尽管9月的大额地方专项债净融资带来社融新增额的增长,但无论何种口径下社融同比增速下降的趋势不变。M2存量同比下滑0.7%。旧口径下社融同比增速9.67%,环比下滑0.47%,新旧口径下均呈现下滑态势。

从社融结构来看,3类非标资产新增规模依旧为负,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承兑汇票分别下降1434.99亿、908.35亿和546.7亿,表外三项9月份非标合计缩量2891亿元,去年同期增量3926亿元,依然呈现收缩态势,社会整体融资环境并未好转。无论是从9月的社融数据还是新增人民币贷款的结构变化,扩信用效果仍未显现,此轮扩信用从政策到实体见效的时滞显然比以往周期都长。

其次,贷款结构趋于短期化,信贷风险偏好依旧较低,实体企业融资依然乏力。

从贷款期限结构上看,9月企业长期贷款同比少增1229亿元,环比少增375亿,反应当前票据融资和短期贷款仍是企业缓解资金紧张问题的主要窗口。企业短期贷款规模是主要增长点,单月增量为1098亿,环比和同比分别增长2846亿和1619亿,同时票据融资新增规模为1742亿,依旧较高,因此银行对企业信贷投放仍然较为谨慎,风险偏好并未提升。

同时,从居民贷款结构上看,短期贷款单月新增3134亿,环比同比均增长超过500亿,而居民长期贷款则同比环比存在不同程度下降。从存款数据上看,9月新增存款为8859亿,同比增长4527亿,其中主要的贡献来自于居民存款,节后居民资金回流银行1.33亿,同比多增2944亿,而企业新增存款为3104亿,同比下降324亿,进一步反映出企业贷款收缩下的派生存款增长乏力。

再次,金融数据下行惯性仍在,地方政府专项债受额度限制对社融拉动作用将减弱。

根据年初预算,今年专项债务限额增加1.35万亿。截至9月底,今年专项债务净新增12429亿元,存量债务中尚有2565亿元非债券形式债务,如果以新增债务对应新增限额,四季度专项债券新增空间约3600亿元,对社融拉动作用将减弱。同时,预计四季度社融数据受监管没有实质性放松等因素影响,下行惯性仍在,见底时间或延后。

原文刊载于中国城乡金融报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