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三十年前,我们曾经这样买买买……

2018-05-02 08:18    

来了您呐(点上方) 里面请~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节”,

不知道您是,

11月11日这天,

就跟“剁手”“买买买”贴在一起了……

想想不过二、三十年间,

咱们的购物方式竟然有了如此大的变化!

北京日报资料图

关于预售

如今

一进10月中旬,无论走在车站地铁,或者点开手机刷开网页。一定逃不掉那铺天盖地的“双十一”字样,什么预售、订金、购物红包、抵扣券……看得人晕头转向。

当年

想想三十年前,各种生活物品不是凭票就是写本(副食本)供应。不要票的?那就是八十年代的高价油、议价粮之类。尤其过年前年货紧俏时,别说预售,不限购就不错了……

北京日报资料图

关于购买渠道

如今

我们有X猫、X宝、X宁和X东……国产?全球购?海外淘?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

当年

粮店、油盐/副食店(供销社),大型的就只有京城四大菜市场、四大百货外加隆福大厦、大栅栏之类。小编清楚记得大商场里,交款台和柜台间传送单据的“滑轮”……

关于支付

如今

“没线上支付?那还卖什么东西?”“哎呀好像好久没掏过钱包了。”“我那XX行的信用卡,刚银行又发信息说提示临时额度了……”

当年

粮票(如面票/米票/杂粮票)、肉票、油票(如花生油/菜籽油/香油)、蛋票、布票、副食本……大概还有“大团结”。各种票上还有使用日期,期限不等,从1个月到1年。

胡敦志 摄

关于购买方式

如今

平时:刷开网页搜索→看商品介绍→(浏览一下评价)→加购物车→付款…所谓“买东西”的真实感,好像只在看到银行账单的时候……

秒杀:紧张地不断刷新页面→5、4、3、2、1——到时!果断点购买→“啊~秒没了!”T_T简直不要太刺激!

当年

买米买油=排队;买肉买鱼=排队;买冬储大白菜=排队;买过年“特供”花生瓜子水果糖块=排队……五十岁开外的北京人,儿时印象里绝少不了“帮家里大人排队”这段儿吧?

关于价格

如今

“您打算买多少钱的东西?”

当年

不是价格问题,是有没有票的问题……

当时,各种生活物品不是凭票就是写本(副食本)供应。比如油:每月每人半斤,只有花生油和菜籽油,花生油每斤8毛5;菜籽油4毛多一斤。后来有了高价油,就是票购油之外供应的油(要用副食本到副食店买)和不限购的糖果:牛奶糖、水果糖、酥糖……高价花生油价格在1块5左右;糖果平价点儿的1块3一斤;高级点的5块钱一斤。

您大概还记得……

粮/油票

1953年10月,国家在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后,11月又对油料实行了统购统销。1955年,国家粮食部印发了第一版全国通用粮票。但没有全国通用的油票,而是地方粮食部门自行印发。1993年4月1日起,取消了粮票和油票,粮油商品开始敞开供应。

比起制式种类相对固定的各种粮票,油票种类有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芝麻油(香油)、葵花油、茶油、棉籽油等;还有发放给职工“职工油证”、“保健油票”、“机关团体专用油票”等;计量单位也很特别:有“两”、“斤”、“克”、“千克”、“公斤”,还有 “钱”、“分”、“厘”,甚至“人”、“份”、“天”、“月”……1993年,油票和粮票一起走进了历史。

布票

1954年全国棉纱、棉布统购统销,供求关系紧张,9月份实行了凭“布票”(又称棉布购买票、购布证、购布券)限量供应棉布。除了农产品粮、油以外,这是工业消费品的第一种票证;而且,比1955年11月正式发放“全国通用粮票”的时间还早1年零两个月。

至于定量,北京市每人每次17尺3寸布票,刚够成人做一套蓝布制服。布票上印有使用期限,期限不等,通常为半年或1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纺织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终于在1983年12月起,棉布不再收布票、敞开供应。

限购

上世纪80年代初,市场的商品数量依然谈不上充裕。即使节日依然需要“限购”。比如春节,豆腐凭证每人供应半斤;海水鱼凭证每人供应2斤;“细菜”每种每人每次限购2斤……这些都成了人们对于“那个年代”的一段记忆。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