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教育 >正文

朱卫国:教育督政的重要创新实践

2018-05-05 18:09    

10月9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对设区市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考核办法(试行)》和《对设区市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考核指标(2017年)》(以下简称《办法》和《指标》),以督促市级政府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推动全省教育事业迈上省域现代化的新台阶。

1

制定《办法》和《指标》的重要意义

对设区市政府教育工作考评,是推动市级人民政府切实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重要保障。推动设区市政府在推进教育科学发展中的领导责任,提高政府对教育发展的保障能力和评价水平,坚持做到优先谋划教育发展,优先安排教育经费,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对设区市政府教育工作考评,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重要保证。市级政府要在更大范围内的教育公平上多想办法、多做实事,通过规则调整和制度创新,不断提高教育公平水平。开展对设区市的考评,目的是要推动设区市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真正把促进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从而充分发挥教育事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

对设区市政府教育工作考评,是促进市级政府转变职能、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实施强有力的制度性监督,扭转临时性、政策性监督多,制度性、法制化监督少的状况,更好地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是新时期教育督导制度建设所面临的重要历史任务。我们要通过对设区市的考评,促使市级政府依法依规履行教育工作职责,办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推动区域内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适应区域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

2

《办法》和《指标》要求解决

教育的实际问题

教师问题。近年来,部分地区教师年龄老化,教师缺编和结构性缺编的压力增大。各地区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常态化教师补充机制,及早解决部分学段教师老龄化和断层问题,消除学科结构失衡和存在代课教师问题,解决部分学校专任教师特别是农村小学音、体、美教师紧缺问题。

择校问题。我省教育事业总体走在全国前列,但还存在许多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比如“择校热”问题。如何建立起与教育决策、执行相协调的教育监管体系,保证教育的有序运行和权力的正确行使,已变得更加迫切。要创新学校管理模式,鼓励强校带弱校,组建教育联盟,推行学区一体化管理,探索学校托管,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大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力度,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

投入机制问题。从近几年对县级政府的督导考核情况看,仍存在部分县(市、区)未能达到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法定要求等现象,教育投入的体制机制急需进一步完善,要着力破解财政投入不足、建设普惠性学前教育面临着资金缺口等发展难题。

3

《办法》和《指标》的特色和创新

与国家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和我省对县级政府的督导考核相比,《办法》和《指标》有了自己的特色和创新。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突出阶段性重点任务和要求。《办法》明确指出每年动态调整年度考评指标,主动向社会公开考核结果,并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奖惩和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参考,切实发挥考核评价对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引领功能和倒逼作用。《办法》和《指标》对各设区市的考评更加科学、严格、规范。考评内容增加了加分项和扣分项,在考评中,能起到鼓励先进,激励后进,针对突出问题及时督促整改,通过客观评价市级政府教育工作,拉大各设区市的考评差距。《指标》中增加了“设区市中心城区普通高中逐步由设区市统一举办管理,中等职业学校逐步实行设区市统一管理、市区共建体制”,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举办管理具有指导意义。《办法》和《指标》提出更加公平、更高水平的优质均衡目标要求。我省作为全国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覆盖的第一个省份,制定出台了更高要求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建立形成学校标准化建设监测制度和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等,着力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

来源:《江苏教育报》11月10日头版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