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国内 >正文

1897年5月27日(光绪二十三年四月二十六日)中

2018-08-04 12:20    

1897年5月27日(光绪二十三年四月二十六日)中国人自己开办了第一家华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至今已有120年。为庆祝中国华资银行业诞生120周年,上海银行公会正式成立99周年,10月19日,“华资银行业的产生与变迁”座谈会在复旦大学召开。本次座谈会由复旦大学中国金融史研究中心主办,来自美国、日本及全国各地银行和高校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座谈会由复旦大学中国金融史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吴景平主持。

座谈会上,吴景平致欢迎辞。他提到,新式银行和中国传统社会的金融机构,如钱庄、票号、银楼有相似之处,同时也有其内在基础。中国银行业之路崎岖而不平凡,面对前辈票号、钱庄,面对晚清以来的历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近代意义的工商企业和对工商要求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这些皆令华资银行业面临诸多挫折。上海金融法制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克渊也强调,华资银行业在苦难中产生,风风雨雨120年后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温故而知新,讨论历史问题对当下金融界的发展也大有裨益。

中国通商银行

没有银行,抗战八年难以维持

银行史研究属于冷门,这为资料的搜集整理带来很大挑战。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章义和正从事交通银行历史研究,他强调资料的发掘工作很艰难。“比如上海档案馆的银行资料,很多淹没在其他的卷宗当中。建设银行从交行中分离出来,交通银行出现肢解现象,这部分资料一部分在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一部分在财政部,还有一部分在建设银行。”章义和说。

章义和从资料入手提出,战争时期银行在磨难中选择往山区发展,因此,山区,比如重庆西部地区,就留存有很多资料,亟待整理与挖掘。而西南大学刘志英也提到,西部地区金融的发展得益于抗战,原先金融网以上海为中心,抗战时重建的西南与西北金融网属于国家行为。他进一步补充,三期金融网建设以四大行为中心,四行无法深入到的小地方则依靠省银行和县银行。华资银行带动了西部地区的发展,没有银行网络的建立,抗战八年也难以维持。

针对金融史和银行史研究,诸位专家学者也分享了自己关注的问题。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燕红忠认为,中国通商银行的建立标志着官办银行的开启,从清末起,企业家、银行家在银行业的发展中起到很大作用。国民政府成立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点,1928年是解读银行业的发展历程最好的一个时间点,从那之后银行逐步由政府替代资本。然而,不论是市场主导还是银行主导,都有两面性。

复旦大学历史系学博士研究生宁汝晟则关注到中国通商银行的发钞问题,认为这不仅牵涉到一个银行,而是整个银行界的问题。中国通商银行和洋务企业的联系、中国通商银行如何融入体制而成为国家银行等,这些问题均值得思考与研究。

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马陵合强调金融史、银行史研究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在多大程度上把西方银行制度引入中国,譬如其他银行是怎么学的、学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改变、如何和国外银行的交流等。二是要看到银行与基础建设和公共事业之间的关系,比如现在能见到的关于银行对铁路投资整体判断的资料就比较有限。

互联网金融并未颠覆银行

自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兴起后,很多人认为银行的职能已被取代。对此,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何平提出了反驳。他说,银行这一组织形式仍是主流,相比P2P,银行更适合发展普惠金融。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兰日旭赞同这一观点。他说,互联网金融正是普惠金融的一种形式,它不会颠覆银行。目前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兴盛,是针对融资难、融资贵以及没有第三方支付的现实状况而做出的改进。而西方之所以没有中国这般便利的互联网金融形式,是因为西方的普惠金融体系已比较完善。目前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飞跃式发展,实为对普惠金融模式的补充。以此态势继续发展,未来会走向互联网加银行的双向模式。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