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娱乐 >八卦 >正文

吴亦凡专辑下架风波:粉丝文化的正面交锋

2019-04-02 08:44    

文丨圳论评论员 庄媛

这几天,吴亦凡又“摊上事儿”了。

新专辑《Antares》全球发行,本来是件开心的事儿。不料后续剧情犹如过山车,在舆论场上掀起一阵阵“血雨腥风”,不仅在微博、知乎等平台屡上热搜,还惹得海外粉丝一脸懵逼,纷纷问道“Who is Kris Wu(吴亦凡)?”

这部“反转剧”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

11月2日,吴亦凡新专辑《Antares》全球上线后,以火箭速度飘红,在美国iTunes四个榜单中位列第一、7首歌曲占领总榜前七,力压美国当红女歌手Ariana Grande(爱莉安娜·格兰德)。这在云集众多欧美流行歌手大腕的榜单上自然显得格外“扎眼”,多少有点“横空出世”的意味,国内外关于“刷榜”的质疑声浪开始涌动,不少海外用户在社交平台上直呼“Kris WHO(Kris是谁)”,甚至还刷起“Chinese bots(中国水军)”。

在舆论持续发酵之时,11月7日,吴亦凡新专辑内的新歌从榜单前列跌出了百名开外,排名“巨变”被很多人认为是遭遇下架。同日,环球唱片发布公告声明《Antares》未在美区下架,且“榜单数据成绩真实有效”。11月8日,微博上又出现了反转,有网友截图说吴亦凡专辑重回榜首。

剧情一波N折,很难说还会不会再反转,笔者在此不做任何结论性的评判,也无意评价当事人的音乐水平。这场风波真正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国内司空见惯的粉丝打榜与欧美粉丝圈的强烈反弹形成了一场正面“交锋”,将大家本已见怪不怪的粉圈话题再次暴露在聚光灯下——如何看待粉丝刷数据打榜这种行为?这究竟是“不凭实力说话”的制造数据,还是利用规则的正常操作?

在这次的“iTunes风波”里,最令海外网友瞠目结舌和愤愤不平的是所谓“中国水军”的“实力”,也因此引来“利用机器刷榜、提高排名”的质疑。但海外网友确实想错了,正如粉丝自我辩驳说的那样,榜单结果都是粉丝们遵循榜单规则真金白银“支持”而来的。也就是说,这不是普遍意义上的“水军行为”,而是一群真心喜欢爱豆的粉丝,为了爱豆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做的“集体应援”罢了。

这样的行为有错吗?如此看来,还真的没有。粉丝根据自己观察、总结的排名规律,用有条理、有组织的计划和符合规则的“技术性支持”,来帮助爱豆获得一份漂亮的成绩单,顶多只能说是“讨巧”。从来没有人规定粉丝不能为爱豆应援、买专辑,大家都是真情实感地在追星、真心实意地喜欢爱豆的音乐,吴亦凡的粉丝也绝对不是第一个、第一次有过类似操作。无端端被“群嘲”,以及类似于“吴亦凡被粉丝坑惨了”“丢人丢到国外”等说法,似乎真的有点委屈粉丝们了,这种情绪也不够客观。毕竟,这种应援模式的形成,绝非粉丝单方面之力能为之,而是国内长时间的“流量模式”熏陶和引导下,粉圈主动、自愿形成的一种应援文化和支持方式。仔细想想,艺人、粉丝及相关利益方,平日里难道不是乐见其成?正如这一场风波一般,海那边是“粉丝大战”,而海这边早已利用榜单数据进行宣传了。

而这套粉圈文化及游戏规则,欧美粉丝显然一头雾水,在欧美市场显示出巨大的“水土不服”,这才是这场现象级别的“寻找吴亦凡”跨国粉丝大战的根本原因。欧美粉丝习以为常的音乐消费,和国内粉圈习以为常的音乐消费,存在一个本质差异:围绕爱豆为核心的国内偶像产业,已经衍生出无比强大、有序的粉丝经济,音乐消费不光是一个个体的选择,而往往是一个群体的应援行动。同样一颗石头扔进水里和地上会得到不一样的回声,同样一种行为在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围中自然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波澜。对此,海内外的粉丝们和看客们都不必太过介怀。当然,这次风波过后,粉丝们或许可以考虑选择更为稳妥、更接地气、更加平和的支持方式;而大家更应该思考的是,目前国内愈演愈烈的应援文化和粉丝经济,应该如何去正确引导和规范呢?

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不敢遑论吴亦凡的专辑质量和音乐水准如何。但实事求是地讲,也不是谁都可以随随便便“进军欧美”的。有心想走向国际,耗费心力制作并顺利发布新专辑,这本身就应该被鼓励和肯定。正如张艺兴日前在微博写道:“刚在美国出道,没人认识正常,不认识的争取拿音乐让你们认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榜单见不如舞台见,不相信中国人行的,可以滚远点。”即便这场风波穿破次元壁引发众多关注,吃瓜群众也别太腹黑和偏激,树错了“靶子”同样不利于艺人的成长和文娱的发展。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吴亦凡是谁?阴差阳错地在欧美粉丝圈刷了一波存在感之后,我们当然希望吴亦凡及更多艺人能更加努力,让更多的非粉丝群体认可,真正靠实力赢得国际认同。但在此之前,引导粉丝经济更好地助力文艺创作,实现粉丝的理性消费与粉丝经济的良性增值,是必须去推动的关键一步了。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