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国内 >正文

当年与北京天桥齐名的天津“三不管”

2018-03-08 17:56    

1846年天津城乡图,城南蓝色水洼就是城南洼

现在,一提起南市就有人用“三不管”来代替,其实是个误会。

听老人讲,清末天津城南一带是片又大又深的水洼,据说比北京的什刹海还大。水洼的西北,有一片热闹的场地,很多供游人往来乘坐的小船停在那里。水中有几座小岛,一座小岛上有座小亭子,有人在那儿把酒吟歌,非常尽兴。那就是被文人雅客命名为“虚舟亭”的地方。《津门征迹诗》中“远望城南草色新,虚舟近与寺为邻。平桥曲榭清凉界,四面荷花烂似银”就是说的那里。

这片水洼叫“城南洼”,也就是后来被天津人叫做“南市”的地方。而三不管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南市从一片洼地而生

上图摄于1900年,左上角就是南市的前身

1900年,老城被拆毁了。北大关地区被八国联军疯抢,人们开始向南市地区转移。据民国《天津县新志》“坊巷”中记载:“……在日本租界毗连地辟三街,曰南市大街,曰广益大街,曰荣业大街。自东南城角至南门外直街,繁华美饰与租界不相上下。”这个《天津县新志》考证下限在1911年。也就是说,早在1911年之前,我们就已经有了南市的起始--“南市大街”和另外两条街道。

从1910年的《日本人绘制的天津地图》中可以看出,南市这个地区已经按着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画出了街区走向,除了南市当中的一片大水洼外,已经规划好了各条街道:南北5条,东西10条。从这个规划不难看出,当时的规划者已经对南市的发展有了勾勒。

从《京津两市图》能看出,到了1917年,南市已经完成了大部分街道的划分,只是中间的大水坑还在,在这张地图上,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大坑边上的赵家冰窖,与后来的街道相比,位置不差毫分。

到了1920年,《天津修建地图》上南市中间的那个大水洼不在了,也就是说,南市的改造基本完成。

到了1936年,南市地区的街道地名就是现在的地名了。南北通畅的大街是建物大街(广兴大街)、东兴大街(广善大街)、荣业大街(首善大街)、庆善大街。东西通畅的大街是官沟大街、荣吉大街、清河大街、荣安大街、陆安大街、富贵大街、保安大街等。

“三不管”不是固定的

从左至右分别是1936年、1946年、1952年三不管所在地

“三不管”比南市有名气。过去有句老话:“不到南市逛一逛,白到天津走一趟。”三不管可谓当时天津主要的“商业中心”。

“三不管”从字面上看是谁都不管,但实际上这里有它自己的生态圈。当时的政府、租界和黑社会都各有各的目的,说是“三不管”,可谁都没有放弃过这块“肥肉”。

南市地区的“三不管”并非固定不变的,随着南市地区的规划开发,不同时代的三不管地区也不一样。

“三不管”其实是一处四周有住房和院墙的空地,类似现在的自由市场。

1936年南市的“三不管”位于南市东北角--荣吉大街以北、广兴大街以西的地方。从地图上看面积不是很大,比后来的东兴大街三不管要小得多。那个被压缩了的大水洼,已经到了西侧是高家大院、东侧是广善大街、南北侧是后来形成的福安大街和华安大街的位置。这也是后来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三不管的所在地。

到1945年,我们从一张美军使用的天津地图详图和1946年天津地图上看到,南市已经成为了现在的模样,水洼和纷乱的街道没有了,已经形成了永安大街、华安大街和福安大街的格局。还增加了禄安大街和治安大街,禄安大街就是从南市通往芦庄子的一条街道。

但是得注意的是,三不管从原来的地方,又挪到了南市中间--西侧东兴大街、东侧广兴大街、北侧荣吉大街、南侧永安大街这样的一个区域内。从这里可以看出,三不管是随着地域的变化而变化的,并不是“南市就是三不管”,三不管也不能代表南市。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