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国内 >正文

穷山沟里的小村子变成了新旧村民的“桃花源”

2018-03-08 21:11    

美丽乡村,

我们总以为是美丽的风景,美丽的建筑,

其实,它真正的魅力是,

那些心中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人。

朱家林就是希望通过打造这样一个平台之后,

能够为更多年轻人返乡提供一个回乡的道路,

能够为原住村民提供一份更稳妥的保障。

有了这样一个平台,

新村民能够和老村民像一个大家庭一样,

去共同的往前迈进。

乡归何处

朱家林,

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岸堤镇,

是一个坐落在沂蒙山区深处的小山村。

140户人家,一半房屋已无人居住,

年轻人多在外发展,

村内只剩下七八十岁的留守老人。

因久无人居,许多房屋已坍塌。

老院子里,成了树木的天下,

许多百年的香椿树、老秋树、老榆树等北方传统树种,

与破落的院墙相互依偎。

朱家林的村民,勤劳朴实,

依然保持传统的耕种生活,

如同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但仅靠种花生玉米为生。

日子过得辛苦,收入也不稳定。

这么美丽的小山村,

即将面临着衰退,甚至消失的境地。

村子如同一位老人,已步履蹒跚。

似乎谁也无法改变这样的趋势,

就像你无法改变潮水的方向。

田园将芜,人归何处?

初心难忘

2015年冬,一群年轻人来到了村子。

领头的叫宋娜。

她的老家就在这里附近的小山村,

小时候,家乡周围有十几万亩桃花林,

现在却因为农村改造全部夷为平地,

大量的现代楼房起来,

母亲对她说:“老人想串个门,楼梯是一步也爬不上去的,农耕用具在楼房里也没地方放。”

农村的产业是农业,

他们的生活空间却在逐渐变成城市的模式,

这让她倍感痛心,她不希望看到,

朱家林,成为下一个“回不去的故乡”。

宋娜是一个普普通通的80后,

毕业于警校,学的法律,

却对设计充满热忱。

毕业后,宋娜在一个建筑师工作室呆了几年,

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08年,在杭州自己创业,

同时在中国美术学院陈设艺术研修中心进修陈设艺术。

老家请她来进行一个旅游开发的调查,

走遍了故乡的十几个村落,

她自告奋勇,能不能让她来牵头,

负责整个朱家林的乡村重建。

“在中国这种山村很多很多,

即不靠山也不靠水,

那它就没有发展机会了吗?”

她决心要啃下这块骨头,

朱家林做成了,也许可以成为一个模式,

那么许多像朱家林一样的小山村都可以变成美丽的桃花源。

乡村改造,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朱家林的县委书记在国外留过学,

思想很开阔,而且对乡村也有很深的情怀。

在改造过程中,政府给了很多帮助。

乡村共建

于是,宋娜带着团队进驻,

吃住都在老乡家,

她用图纸兴奋地描绘着这里的未来,

这里有民宿,那里有匠人作坊,

还有一个艺术生活中心。

然而淳朴的村民却并不理解,

他们对这个80后女孩说,

“这里这么穷这么落后,

你们究竟看上了什么?”

这也让宋娜反思,

乡村重建的实质,

不是一群设计师的自嗨,

而应该让村民都参与到其中。

此后,宋娜就用最朴实、最简单的方式和他们交流:

“我们要跟你们一起发展,要带着你们建设,

去共同迈向富裕的道路。”

她希望把村民的生活呈现给游客,

而不是把我们的景点呈现给游客。

现在许多地方搞乡村重建,

把村民全部搬迁,

圈起地来搞旅游景点开发,

或者把农民的房子统统拆光,

盖起千篇一律的住宅楼。

这样的乡村重建,

宋娜心里并不认同。

乡村重建,不是建几栋民宿,建一些景点,

而是要让城里人来感受乡村的生活,

农民,才是乡土生活的主角。

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

就是要牵着村民的手,一起往前走。

这一次朱家林的开发,不迁走一户村民,

村里那些空着的老破房,

以村民入股的方式,

重新打造成民宿、青年旅舍。

那些老工匠、老石匠,

全部都发动起来参与到建设中,

还能领到一份固定的收入。

在设计过程中,

充分尊重当地的建筑风格,

山里的屋子,都是石头垒成的干碴墙,

看着很土,

老手艺新创新却能变成最时尚的设计元素。

跟村民们吃住在一块儿,

村民也渐渐发现他们是一群干事的人。

六七十岁的老匠人,

也她称呼这个80女孩一声——“宋工”。

乡村重塑

就这样,两年过去了,

朱家林村,也悄悄地改变了模样。

走进村子,

不再是整天扬灰的黄土路,

砂与青石板铺砌的阡陌小路,

串联起家家户户。

原先那些摇摇欲坠的石头墙,

现在整整齐齐地重新垒砌,

还凿出这样的景观窗,

阳光和风景一揽子收入囊中。

次序井然的田舍,

各种绿树和藤蔓点缀着屋前堂后,

既充满现代设计感,

却又不失中国乡村的味道。

就在这么一个贫困村,

也有了这样前卫的艺术生活馆,

艺术,也不应该只是城里人的专利。

走进室内,

瞬间觉得像是走进了魔都的时尚空间,

清水泥的前卫风,

混搭着乡村的坛坛罐罐。

里面的陈设产品也都是可以出售的,

另外民宿用到的食材也是村民收入的来源。

原本的设计中,

美学馆至少可以容纳五百余人。

但是施工中却遇见了这块,

已经有几亿年历史的巨石。

因为尊重自然的力量,

设计师将这种遇见永远的保持了下来,

反倒给这座美学馆增加了许多不一样的味道。

自然本身,就很美啊!

把那些快要坍塌的空房子,

建成这样时尚小资的民宿。

也有年轻人的青年旅舍。

还有村民家改造的家庭旅馆。

乡村需要大量的在地设计,

只有一个图纸是没有用的,

你必须要在这里生活,

你需要知道太阳什么时候升起,

你知道这里的空气是什么样的,

你知道它的风向是什么样的,

你只有了解了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

老百姓的生活需求和他们的习俗,

才能更好地设计。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