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中国网络美术馆:推荐艺术家-王江松

2018-03-09 17:39    

王江松艺术简历

王江松,1970年生。现为:民进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杭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杭州市临安区政协委员、杭州市临安区文联常委.杭州市临安区文化馆视觉艺术部主任,杭州市临安区书法家协会主席。

主要创作成果:

1. 1999年12月创作《李商隐诗四首》六尺草书扇面荣获《世纪之交—千人千作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大展》----“全国奖”。作品展出于中国美术馆圆厅,应邀赴北京中国美术馆参加颁奖礼;

2. 受北京奥组委邀请,2008年创作六尺整幅书作《王维.山居秋暝》参加“中国千名书家走进奥运场馆”公益活动,该作品被展出于北京奥运会“水立方”场馆。并被北京奥组委收藏,入编《中国书家捐赠北京奥组委大型书法集》;

3. 篆刻作品《无中生有》《九九归一》《映日荷花别样红》入选西泠印社第四届国际篆刻作品评展;

4.《柳宗元诗》草书册页入展“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中国书协主办);

5. 《白居易诗》草书立轴参加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历届全国奖作者作品展,并入编《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作品集》;(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主办);

6.2008年12月在临安市文联展厅举办“草木本心-王江松书法篆刻艺术”汇报展,展出书法篆刻代表作100余件,汇集由西泠印社编辑出版《中国优秀书法篆刻家作品集--王江松卷》。

主要理论成果:

1.论文《书法技法对风格的作用刍议》获第三届中国书法艺术节“21世纪书法论坛”优秀论文奖;

2.论文《谈书法精品意识》发表于《书法》杂志;

3.《枕溪居谈书法》发表于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书法》杂志;

4.《书法创作中意与法的矛盾与统一》发表于《美术报》书法周刊;

5.《论平和的艺术人格观及意义》、《一个尚趣的时代已经来临》等发表于《书法导报》;

6.《沙体风格形成原理》《书印创作的现代性》发表于《浙江文化》月刊。

出国考察交流:

1. 2003年创作中堂书作《辛弃疾词.太常引》应邀参加“第一回全中国代表书家日本东京作品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日本使馆、东京上野森美术馆、日中友好协会、富士电视台主办);

2. 2006年3月应邀参加西泠印社浙江省青年书法家联合代表团赴韩国首尔书艺考察,隶书楹联特邀入展《大韩民国书艺文人画大展》,现场创作书法《家和万事兴》横披被韩国机构及友人收藏。

漫谈书印创作之当代性

——王江松

书法艺术发展到现在,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在此繁荣的背后,隐约又有一些让我们感到不足的地方,比如书法创作的当代性问题。当代性存在吗?如何去体现?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相比其它艺术门类来说,书法的传统和现代界限不明确,或者说书艺的当代特色较弱,当代的书法与古典拉不开距离。我认为书法创作的当代性是存在的,书印创作应该体现当代性、时代性。要体现当代性,应做到以下三方面:

《篆刻》

《楷书横披》

草书立轴《王冕诗》

《篆刻》

技法的完备性

古人写一张字或创作一幅作品,多出于实用或自遣或馈赠,创作的意识或作品意识是不大讲究、不自觉的,专业书法艺术家也可以说不存在,也无较完备的评判体系等。以上实际决定了古人作书多无意为之,至于结果合己意、他意与否,有所不计,无甚心理负担。而处于当代,情况大异于以往:书法已演变为一门纯艺术,产生了职业书法家、篆刻家,书法千古以来的实用功能渐趋式微。而作为一门纯粹的艺术样式,书法在当代建立了她自身所必要较完备的技法体系,以后还将不断完善。此技法体系具体地说是站在“写”的立场,以保证线条质量为旨归,如笔法、墨法、刀法、章法等。对一个书刻艺术家来说,这些是基本功,是有形的难度,可以量化、直观化讨论。由技进乎道必赖于此。道是化境、婴儿气、火候,只可意会,无从捉摸。但要走到这一步必须由有形的技入手,必须有高超熟练的技能才行。当代的书印创作,应特别讲究技艺完备,如技法有缺陷,则难免为赏者评者诟病,导致创作失败。

《苏轼.定风波》

草书扇面《毛泽东十六字令》

《篆刻》

草书立轴《徐渭题画诗》

《篆刻》

视觉效果为上

既然是纯艺术,就有她特有的适合展开方式。书法作为视觉艺术最适合的展开方式是展览,以展览为导向的书法创作是当代书法艺术的主要生存状态。当代性的书法创作在视觉上应讲究形式和构成,强调点、线、面对于书写面的分割的艺术性以及对“面”外产生的势。书写的面不必停留在二维空间,也可以是立体的多面体。纯粹把书法当作书写的艺术,文字的内容可识性有时可以不作考虑。另外,创作用的材料也不必拘泥于宣纸、绫绢、石体等,也可用报纸、竹木、砖块诸多其他工具。如近代胡瞿作“城曲草堂”朱文印,所用印材是黄杨木,金石气息不让石印(《西泠艺丛》43期94页童衍方文)。可见,材料的使用上可以解放思想,或许会给创作带来新的风景。

隶书《杜诗斗方》

《篆刻》

行书《摹米芾》

《草书》放翁诗立轴

追求书印的当代性

在当代书印创作空前活跃的局面下,是到了提倡作品至上的时候,所谓“唯作品论”就是倡导人以书传、人以印传。这在部分作者和名家身上得到了验证和推广。我想这是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历史和社会都会尽量遵循这个“fair play”游戏规则。试看一部书法发展史,作品不朽,人才留名。在当代,耐人寻味的作品是作者根本的竞争手段,而不是依赖作品的覆盖面,或作者的社会职位。因为书坛已经渐渐成熟,作品才是作者的立身之本,真正成功的书法篆刻家应该可以,而且不怕向社会提交代表作,这也是书印创作的当代性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阶段和标志;历史上王羲之如果没有《兰亭序》,那王羲之就决非现在我们心目中的王羲之;同理,《祭侄稿》对于颜真卿,《寒食诗》对于苏轼也一样,这些作品标明作者的才华和内力所能达到的极限。一个成熟有个性的书家,不管他从事传统的新古典类型创作也好,还是从事现代书法创作,在其所有作品中,应该有一种特质所在,是一种足以区别于他人的有着艺术高度的风格特质,而且在他的代表作中体现得最充分、最完美。

(作者单位:临安文化馆)

横披《刘伯温文集句:忧世以舒抱》

《篆刻》

《古家训系列》

《篆刻》

隶书《摹西狭颂》

隶书《摹西狭颂》

《篆刻》

隶书《摹西狭颂》

《篆刻》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