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国内 >正文

【开滦蒸汽机车观光园探幽】一条铁路的前世今生

2018-03-10 00:37    

开滦蒸汽机车观光园探幽

唐山矿1号井唐胥铁路的起点

1号井井架高高耸立在我们面前,天轮依然安静地旋转,橘红色的内燃机车在它的脚下来回穿梭。与 1 3 0年前一样,井下提出的煤炭,在这里装入火车,然后沿着矿井边的唐胥铁路输送出去。作为中国近代煤炭工业的源头,唐山矿的出现,改写了中国沿袭了上千年的手工采煤历史,拉开了中国向工业化迈进的序幕。

苟非由铁路运煤,诚恐终难振作也

我们就从唐山矿1号井出发,踏上徒步唐胥铁路的行程。1号井边的数条铁道,从这里向西南延伸出去,铁路的西侧支线上,老式蒸汽火车已经成了开滦国家矿山公园风景的一部分。沿着铁路望过去,钢轨和枕木,在我们眼前慢慢地铺展开来。

开滦建矿之初,就形成了十分强烈的现代工业意识。

在当年守旧的重重压力下,开平矿务局的创建者,把发展铁路当成经营煤矿一项重要的议事内容。当年作为轮船招商局总办的唐廷枢,在确定开平煤矿的选址后,对运输的的问题尤为敏感,而他对铁路运输这个世界上新兴的产业充满渴望。1876年11月14日,唐廷枢向李鸿章报告勘察开平煤田情形,提出了如果想降低开平煤在市场上的竞争价格,就必须修筑铁路,“苟非由铁路运煤,诚恐终难振作也”。在唐廷枢眼里,办理煤矿和铁路,本就是同一件事情。

经过双桥里1881桥遗址时,我们看到开挖过的痕迹,旁边横着两根枯朽的老枕木。研究唐山铁路史的学者李国明说:“这里便是被誉为‘唐山第一铁路桥’的地方,当年的桥就叫1881桥,桥孔是乡间公路的通道,北通王谢庄,南连宋谢庄。这座桥一直被使用到1878年,如今依然被完整地掩埋在路基之下。”

中国第一条铁路的北起点——开平矿务局唐山矿内的铁路1881年摄

向前走,我们穿过唐山南站的金属结构的天桥。杨磊说,这座天桥的历史也有一百多年了,刷过油漆的钢梁上,隐隐透出“CARCOFLEET-ENGLAND”的英文字母。杨磊边走边说,在可以定义为现代社会的发明中,铁路和火车从传统手工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中国这两个工业文明的发轫,都在开滦。”

沿着铁路行进,纵横交错的铁轨,信号灯闪烁着红蓝荧光。我们在徒步过程中,研究了路边的铁路军事碉堡遗址,测量了矿线与正线的交汇点,考察了唐山南站、老交大道口、0号机车停放遗址。在南湖塌陷区的路边,李国明还带领大家找到了1881年的“矿务局地界”石碑,这是见证中国第一条铁路修建历史的珍贵实体文物,抚摸这件文物,大家感慨良多。

唐胥铁路确定了标准轨距,

实属中国铁路发展之幸

唐胥铁路穿过大南湖塌陷区,路基已被石渣垫起老高。在路边的巡道工说,因为铁路改线,现在每天从这条铁路上通过的列车已经不多,速度也不快。由于这个路段属于采煤塌陷区,铁路慢慢下沉,所以要随时维修并垫地基。

走在路上,我的脑子中忽然浮现出电影《让子弹飞》中开头的画面:许多白马拉着一个蒸汽火车隆隆前进,随后两节“豪华列车”露出来……

对于刚刚运转的开平煤矿来说,电影上的一切都是真实场景。

唐胥铁路最初投入使用那一段时间,虽然金达等人在车辆厂秘密建成了“龙号机车”。但他们最初还是用骡马拉煤车,我们可以想象,在那一段时间里,唐胥铁路两侧的百姓,每天都能看到,在这条标准轨铁路上,骡马在拖拽煤车行走的荒诞场面。从这件小事上,可以看出当年中国的企业推行近代工业化的艰辛。

专家们走在唐胥铁路上,标准轨距是绕不开的话题。

开滦文史专家任荣会说,1881年6月30日,唐胥铁路开始铺设铁唐廷枢聘请来的英国工程师金达极力主张,修铁路一定要采用国际上1866年确立的1.435米标准轨距。事实证明,初开的唐胥铁路确定了的标准,一直延续到现在9万多公里中国铁路。

说起唐胥铁路的标准轨距,学者李国明说:世界上的铁路规距到现在还有各种尺寸。标准轨的说法是由最先使用铁路的英国提出,但其成为国际通行筑路的标准,对工业化文明的发展却大有益处。”

唐胥铁路的轨距一直到现在还是中国修建铁路的标准,中国铁路建筑的先驱詹天佑进一步明确了这个标准。

1905年,中国铁路建设的先驱詹天佑,向清政府提出统一采用国际标准轨距等建议,清政府根据其意见制定了中国最早的铁路修建工程标准。詹天佑在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时,极力坚持采用标准轨距,并坚持让全国的铁路建设采用统一的标准轨距。在他的积极倡导下,标准轨距最终在全国大多数新建的铁路上推行。后人评价说,标准轨距不仅仅是一个铁路技术问题,而且更重要的,让全中国的铁路网形成一个规范整体,只有这样,经济建设才能全面发展。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詹天佑对铁路工程标准化的推进在中国百年铁路史上的意义远远大于他修建的任何一条铁路。

唐胥铁路是中国标准轨铁路的发端。

唐胥铁路的尽头,

连着四通八达的中国铁路网

我们沿着铁路穿过煤河头,看前方的胥各庄车站外,已是高楼林立,我们走了五个半小时,但看到在这段上通行的火车仅有两三列,如今的唐胥铁路只承担着简单的运煤、通勤任务,偶尔一辆货车呼啸而过。时光荏苒,铁路上所有当年都已更新换代。

胥各庄车站东侧煤场,我们又见到了一列列的煤车,大家一路走到这里,已经过去五个半小时了,但是依然很兴奋,专家们用盒尺测量一段铁轨的距离,确定唐胥铁路的终点位置,有人张罗着在铁路上来张合影留念,在这些高大的煤车下面,记者又一次回想起,最初在铁路上骡马拉车的场面,从唐山矿1号井一步步走到这里,再倒运到煤河的船上,那也会很壮观场吧?

大家徒步的旅程,到胥各庄车站就结束了,但唐胥铁路的发展历史依然延续:

1886年11月,唐胥铁路由胥各庄向西筑路,延伸45公里至芦台。

1888年8月,唐胥铁路延至天津。

1890年,唐胥铁路向东延至古冶。

此后,以唐胥铁路为基础,逐步向东西延长,西面到了北京,东面一直延伸到沈阳,形成了京奉铁路。期间,开平铁路公司改组为中国铁路公司,开平矿务局加入股份。

资料记载,曾经造出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的唐山机车车辆厂,现在已经生产出时速350公里的“和谐号”动车组。如果用动车组跑完唐胥铁路这段9公里的路程,用不了两分钟。

我们站在胥各庄车站的铁路中间向前望去,两根铁轨继续延伸,又一次在我们的视线中交汇成一个点。这个点的尽头,连着全国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本文作者:韩立军)

来源: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