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楼下看病、楼上养老!医院1天的费用这里能住1个月,为啥

2018-03-10 02:53    

党的十九大已经胜利闭幕了,“老有所养”是十九大传递出亲民而又温暖的声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要求。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经突破2.2亿,对现有养老保障体系提出了日益严峻的考验,养老问题即是家事也是国事,而作为社会养老的一种创新模式,医养结合将现代医护技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满足了老年人群的特殊需求。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青杠老年护养中心是我国第一家大型公立医院主办的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到底是如何助力“老有所养”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试水“医养结合”

这天下午两点,重庆青杠老年护养中心护理员佘丁雁正在为97岁的刘家骐老人预约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眼科门诊。她刚刚在挂号单上填写完老人的基本信息,值班医生张蓥鑫就赶了过来。张蓥鑫有着双重的身份,她既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生,又是护理院里的全科医生。拿着张医生写好的病情介绍,护理员佘丁雁直接在护理院的网络中心开始预约挂号。用时不到两分钟,佘丁雁就取到了下午三点的专家号。与此同时,一辆救护车已经在楼下准备就绪,半小时后,刘家骐老人就开始在医院就诊。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全国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在重庆是设备最先进、技术实力最强的医院之一。早在2006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投资兴建了青杠老年护养中心,这也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全国第一家医院下属的养老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门为青杠老年护养中心开设了“绿色救治通道”,凡是这里需要就诊的老人,各科室必须无条件优先接收。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医生 胡柯:飞蛾是你打了激光之后,浑浊的那个膜飘到玻璃体腔里面去了,就形成一些小黑点,你不需要用什么药,过一段时间之后,它慢慢会吸收慢慢会消除。

刘家骐老人刚刚做过白内障手术,十多分钟的问诊,让老人心里踏实了很多。下午五点赶回护养中心,正是晚饭前的文化娱乐活动时间。一脸轻松的刘家骐兴致勃勃地加入到老人当中去,一同说起绕口令来。

刘家骐老人虽然97岁,但她思维清晰,能够自主活动,一直住在自理区。老人的两个儿子一个在英国教书,一个在外地工作。远水解不了近渴,他们之所以为老人选择这家养老机构,最看重的还是这里在医疗方面对老人的照护。刘家骐老人现在住在这间单间里,每月所有的开销是4900元,这笔费用孩子们都会按时支付。

刘家骐:我现在完全当这里是家,我来了没有回去过。

其实不止是刘家骐,养老和就医的结合,是绝大多数老人的共同心声。在青杠老年护养中心,根据入住老人的身体状况、失能程度和个性需求,老人们会分别入住在自理区、护理院和介护区三个不同区域。

因为自理区只需要医务人员的常规护理,所以收取的费用最低,从标准间到单间,价格在2900-4900元不等。而护理区除了2900元基本的床位费用,会收取一定的照护费,价格在3600-5800元;相比之下,介入区的老人由于认知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需要24小时看护,因此费用更高,根据护理的程度价格在5550元-7650元。就在4年前,也就是在这个护养院里的介入区,刘家骐陪着93岁的老伴,安静地度过人生当中最后的时光。老伴最后临终前送的玫瑰花依旧放在屋子的正中间。房间里凝聚着家的味道。97岁的刘家骐老人也决定在养老院的这个家里,度过余下的岁月。

每天上午,在重庆青杠老年护养中心的活动室里都会飘扬出悠扬的钢琴声。这位边弹边唱的老人叫莫景秀,今年也90岁了,她曾经是上海一所高校的音乐老师。今年5月份,她刚刚入住护养中心后,因阴道出血立即被送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就诊。也就在那个时间,老人得到一个出乎意料的诊断结果:子宫内壁发生癌变。

莫景秀的老伴在10年前去世,女儿在美国工作,在养老机构里就可以就医,这也是他们选择青杠老年护养中心的最大原因。当拿到这份癌症诊断书后,莫景秀老人的女儿专程从国外赶回来。这一次,母女俩沟通后,最终决定采取保守治疗,也就是在护养中心医护团队的心理抚慰及帮助下,采用姑息治疗的方案。

姑息治疗并不是放任不管。每天上午9点钟,护养中心的医生和护士都会给莫景秀老人做例行检查。时刻监测老人的身体状况。今天,老人的高压值蹿升到了169,比平时血压值高出很多。这引起了医生张蓥鑫的关注,她立刻取来仪器设备给老人做心电图。她判断,目前老人的心律偏低,出现了窦性心动过缓,情况暂时不严重。

为了做出更准确的就诊判断,护养院医生做完心电图后,会通过远程实时传输,把老人的心电图数据上传到重庆第一附属医院的心电诊断室,诊断结论最终再返回到到青杠护养中心。而这个时间只需要五分钟。

重庆青杠老年护养中心医生 张蓥鑫:第一个的话她有一个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很多正常老年人都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定期随访心率这些,第二个她是有T波改变,考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可能性不大,我们可以继续随访--。

虽然查出癌症,但莫景秀老人一直还住在自理区,所以每月的开销也不会超过5000元。对于护理院的医生和护士的专业照料,她更是100个放心。事实上,乐观的莫景秀老人早在今年七月份,就与女儿一起签署了这份“安宁疗护”意愿书。晚期肿瘤疾病并没有影响老人充实而快乐的晚年生活,她希望哪怕在生命最后的时间里,自己也要有尊严地离开。

青杠护养中心专门开设了临终关怀科,为莫景秀、刘家骐这样的老年患者提供长期医疗护理、功能康复等服务。这也是护养院的创办者任国胜的初衷,并实现急慢分治的医疗需求。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 任国胜:中国的养老结构是9073,也就是说3%的机构养老、7%的社区养老、90%的家庭养老,我们机构养老的群体数量是很少的,我们发挥机构养老的特长特点,市场有这个需求。

任国胜在长期的医疗服务实践中发现,有很多“过渡期”的病人,他们渡过了疾病的急性期和危重期,已不需要过多的医疗干预,但回到家中又无法完成后期治疗需要的康复和长期的护理。护养中心的建立恰恰解决了这个难题,并将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提供给急重症患者。

任国胜:按照卫生部对我们大型公立医院的要求,平均住院按9天算,一张床可以收40个病人,我100个病人压在医院里面。我要是有机会把他移出去,就可以收4000人。我有两百张床,两百个病人这样移出去它就可以收8000人。在不增加硬件、不增加我们医务人员的劳动付出的情况下,就可以多关怀8000个急症需要优质医疗资源来治疗和照顾 的人。

从医院到护理院 原来一天的费用现在能住一个月

重庆青杠护养中心的做法,既减少了综合医院病人长期“压床”的压力,使紧缺的医疗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又降低了病人的住院费用,并解决了老人的医疗救治问题。因此,这个护养中心十分受欢迎,尤其是对于一些半自理或者无法自理的老人来说,这里已经是一床难求,不得不排队等候。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也吸引了民营医院的关注。在“医养结合”探索的道路上,民间资本也在积极尝试,厦门莲花爱心护理院就是其中之一。

在厦门莲花爱心护理院,一个十分温馨的房间一角被电脑和各种书籍装扮成小小的“读书角”。透过窗边的望眼镜可以看到远处的海岸和机场。房间的主人是陈鉴湖夫妇。老伴宋理娜三年前的一次中风,让80岁的陈鉴湖选择了这里。

经过多次抢救,宋理娜老人虽然挽回了生命,但从此瘫痪在床,需要鼻饲、气管插管、翻身防褥疮等医疗护理, 陈鉴湖曾带着老伴辗转厦门各大医院,但都因床位紧张而不得不多次“搬家”。

陈鉴湖老人因为左侧股骨头骨折,行动非常不便,两脚要穿不同厚度的鞋子才能行走。这样的身体照顾卧病在床的老伴实在有些力不从心。不仅如此,在老伴住院的一段日子里,陈鉴湖老人记录了医院的清单,每天四五十项医疗项目,五六千元的治疗费用让这个家庭难以承受。

为了给老伴找到一个既能医治疾病又能安心度过晚年的地方,陈鉴湖老人几乎跑遍了厦门各个养老机构,最终选择了依托三级综合医院厦门莲花医院而建的莲花爱心护理院。在这里,楼下就是医院,楼上就是护理院,两人选择了同一个房间。

依然有记账习惯的老人,在账单上写下了每月两人4650元的花费记录,与从前每天五六千元的治疗费相比,陈鉴湖老人觉得现在的生活一下子宽裕了很多。更为关键的是,经过长期稳定的康复治疗,日复一日的坚持终于有了回报,本来已经被宣布为植物人的妻子,终于有了细微的知觉,这让陈鉴湖更有了生活的动力。

厦门莲花爱心护理院 老人 陈鉴湖:她能够维持下来,以后我心想,能看到机场飞机起飞降落。

82岁的欧阳际清,是一名退休工程师 ,由于长期吸烟,两年前被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就在去年,继发慢性呼吸衰竭、肺性脑病、多次入住ICU重症病房,来到莲花爱心护理院后,在进行氧疗的同时老人必须开启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

老人虽然比较瘦弱,但因为不能自主站立,身体的重量会多半都压在吴小春的身上。为了避免老人卧床肌肉萎缩,医护人员一起帮助老人站起来,对他进行一个舒缓的锻炼。这次的站立姿势持续了一分钟。这也是欧阳际清老人从ICU病房转入护理院后站立时间最长的一次。

厦门莲花爱心护理院护士 黄小伟:我们两个小时要给他翻身一次,防止他压疮的可能,第二个就是我们要针对他的病情,定时关注他的呼吸功能的一个锻炼。

从简单的握手动作,再到复杂一点的伸腿曲腿,经过半个月的努力,欧阳际清在医生的帮助下带着呼吸机能够缓慢地运动。 75岁的朱蕴锦是欧阳际清的爱人。即便在病房里,她也随身珍藏着老人的各种荣誉证书。欧阳际清是航空航天的高级工程师,获得过援建埃及的奖章,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但这场大病给了两位老人沉重的打击。直到在护理院经过15天的康复治疗,看到欧阳际清的病情在好转,朱蕴锦的心才一点点踏实起来。

查完房后,医生吴小春组织了包含护士、护工、营养师、在内的7人小组讨论会。这个小团队两周来一直全权负责欧阳际清老人的康复治疗。通过近期的不断回访,他们根据老人目前的知觉恢复和体能锻炼,会继续制定出新的治疗评估方案。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集体生日会。莲花爱心护理院,将有5位老人共同度过87岁的生日。院长李力分别为老人送上生日贺卡和蛋糕。护理院建立16年来,莲花护理院共接收入住2925位老人,送终1814位老人。平均年龄都在 85.6 岁,最大年龄113岁。 80岁以上老人占82%。护理临终关怀老人占36%。半护理老人占15%,全护理老人占85%。

事实上,为促进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的有效结合,2016年6月,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民政部发布了《关于确定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通知》,9月又发布了《关于确定第二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通知》。自此,医养结合的护理院在全国各地得到实践。厦门现有的34家养老机构中,23家养老机构内设有医疗机构。其中19家养老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共有护理型床位7602张,占养老服务机构总床位83.78%;超出了国家2020年不低于30%的标准。

厦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 姚冠华:我们大概有60%到70%的养老院内设有医疗机构,或者是由医疗机构来举办的,此外我们这些内设的养老院当中,内设的医疗机构的话呢,大概有82%是作为我们医保的定点单位。

姚冠华告诉记者,虽然从2014年起,厦门市养老机构得到医保政策及财政的支持,每张床位每月可以从医保报销1200元额度,但是针对一些失能老人,自付费用高,经济负担依旧沉重。所以他建议由国家成立专业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老人的失能状态进行具体的评定,并启动相应的长期护理保险,以减轻老人的经济负担,增强机构的运行能力。

姚冠华:这些在医疗保障当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能够给他覆盖一定的比例,对于低收入的人群,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助,同时也应该说在养老的层面分层次。也就是说他有基本的、政府提供的服务,还有个人能够承担一些的,或者说另外一块完全是高端的服务。

半小时观察:医养结合 关爱老人最后一公里

我们每个人都会变老,不仅是皱纹会爬上眉梢,有一天我们可能需要一双坚强的手搀扶着才能走到阳光里,需要24小时的随时监控和护理。那么谁来照顾好老人就成了当今社会一个避不开的严峻问题。

在党的十九大三万多字的报告中,“推进医养结合”六个字相信嵌进了很多人的心里。将“就医”和“养老”融合在一起,既为老人的慢病康复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支持,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院住院难的现状,相信随着医养结合的深入探索,老人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充满温暖与关爱。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