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看啊!合肥文博会上那些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

2018-03-10 04:47    

在合肥旅游展区,市民在挑选地方特色食品。连日来,八方宾客走进滨湖国际会展中心合肥文博会主会场,感受创意文化给生活带来的美好,纷纷选购文创产品、旅游商品,而在各个分会场,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也让观众感受到合肥文博会的魅力。 记者 苏玲 摄

第十一届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上,来自全国的部分非遗项目和合肥市 40 多个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在滨湖国际会展中心 8 号馆集中亮相。和往年相比,非遗传承人不再局限于技艺和作品的展示,而是带来了许多既保留传统技艺,又贴近生活的非遗文创产品。

民间传统手艺人 亮绝活惊艳文博会观众

○庐阳字画传承人现场写意作画小朋友的名字

细黑的铁棒,缠绕的电线,在葫芦上画出大千世界;变废为宝,用稻田里的麦秆作画,栩栩如生,揽下多项大奖;山东菏泽面塑特意赶来 "PK",一争高下 ……10 月 29 日,在第十一届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上,各路大师齐聚,尽显绝招。

葫芦作 " 画 " 送给 ZAKER 合肥

一根细黑的铁棒,几根缠绕的电线,这就是郑小良手中的烙笔,他用它在葫芦上画出了大千世界。就在今年的文博会上,郑小良将他的葫芦烙画以及工作室也搬到了现场。

提及葫芦烙画,郑小良打开了话匣子," 要想制作出一幅满意的作品,首先就得选好葫芦,然后,经过刮皮、去水、晾晒、抛光等流程,将其变成滑溜光洁的‘纸张’。"

" 接下来,就根据每个葫芦的形状、大小,决定绘制的主题和图案。" 郑小良告诉记者,突出颜色的深浅变化,下笔要轻重有别,颜色深的地方铁笔要用高温,颜色浅的地方铁笔要用低温,时间还要掌握得恰到好处,这样,不用颜料即可呈现出画的深浅层次、韵味意境。

越小的葫芦,烙画起来越费劲,当然题材越大,难度也越高。郑小良告诉记者,自己最满意、也是最用心的一幅作品《五百罗汉》,耗时近一年时间,一个葫芦上烙下近五百个人物,形象生动。

现场,为了能够让记者真切地感受到葫芦烙画的神奇,郑小良还特意支起了工作台作起画来," 送合肥晚报、ZAKER 合肥一匹奔腾的骏马吧,寓意‘骏马腾飞’。" 很快,在郑小良的 " 笔 " 下,一匹写意的奔腾骏马就显现出来,栩栩如生,随后,刻上了 "ZAKER 合肥 " 几个大字。

郑小良现场制作也吸引了众多观众的注意,纷纷邀请他作画," 葫芦寓意吉祥如意,所以,这几天来现场制作的观众比较多,大都是画给孩子的,也有为老人祈福的。" 郑小良说道。

初中女孩现场拜师学麦秆作画

用麦秆作画是什么样的?70 岁的马龙麟让观众大开眼界。梅兰竹菊、雄鹰展翅、仙鹤牡丹 …… 画框里,一幅幅图画做工精细,栩栩如生,引人赞叹,展台上,马龙麟带着学生现场展示,一目了然。

马龙麟,生于 1947 年,从小就爱好美术和各种手工艺,受家人影响,从十几岁就开始接触和制作麦秆画,后四处学艺,向多位老艺人求教麦秆画技艺,终于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马氏麦秆画艺术。庐州麦秆也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麦秆画的制作过程非常繁复,从田里收集来的麦秆要经过多道工序处理,创作时还要根据画面需要进行剪裁和粘贴成画。马龙麟的作品获得多项大奖,他还经常在老年大学、小学讲课,带过的 " 徒弟 " 各个年龄层都有,最大的有八十多岁的老人,最小的是几岁的孩子。

麦秆作画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初一女生马婧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和妈妈第一次参观文博会,一看到庐州麦秆就被震撼了。马龙麟看到她发光的眼神,就问 " 可想试试 ",小姑娘立马就坐了下来,拜师学艺,用麦秸创作起来。

字画传承人花 5 分钟作写意画

庐阳字画传承人殷三川应市民要求现场用写意作画一个小朋友的名字。小朋友将自己的名字写在纸条上,殷三川只用了 30 秒的时间就在脑中构思了一幅写意画。

" ‘王’字有鹰有松,‘礼’字有龙有海,‘斌’字有竹还有生肖,还有藏龙卧虎之意。" 构思好殷三川便开始作画,整幅写意画不到 5 分钟就做完了。

今年 62 岁的殷三川从 6 岁开始作画,因为热爱画画,所以他可以用任何东西做,有冰棒棍、树枝,甚至还可以用手指头作画。

因为画得多了,很多意象在脑子里早就形成,所以现场作画的速度也就越来越快。

面塑非遗传人赶到合肥 "PK"

面塑,也是本届文博会上最受欢迎的一大绝活儿,展台前总是挤满了人,尤其是小朋友。令人惊喜的是,不仅有咱们安徽本土的面塑,山东菏泽面塑还特意赶来 "PK"。

菏泽面塑原名 " 曹州面人 ",菏泽古称曹州,被公认为是中国面塑的发源地,有上千年的传承史,2008 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面塑艺术家、菏泽面塑代表性传承人 " 面人穆 " ——穆绪建的作品造型生动、形象逼真,具有浓厚的民间风味。

" 在继承老一辈传统技艺的同时,我们不断发展与创新,特别是面塑配料,用新配料创作出的作品可以保存几十年不裂不霉不变质。" 穆绪建的女儿穆燕燕告诉记者,在参展的这几天,已经有不少单位和个人希望跟他们合作。

李多庆 洪婉清 合肥晚报 ZAKER 合肥记者 黎静 韩婷 / 文 牛国梁 / 图

中国历史上第一台计算机是啥样?

来自 8 个国家的 50 多台旧式计算机让人大开眼界

" 创意文化引领美好生活 ",本届文博会主展馆的旧式计算机引起了很多市民的关注。虽然都是老物件,但是它能让年轻人了解到科技发展的前身是什么样。10 月 29 日下午,这些计算机的收藏者现身文博会,为本报记者独家解密这些古董计算机的故事。

中国历史上第一台计算机

主展馆蜀山区展馆的一隅 , 展示的一些旧式的计算机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这是合肥子木园博物馆带来的 50 台计算机。子木园博物馆的馆长谭丽雅介绍,这次他们一共带来了来自 8 个国家的 50 台计算机。" 计算机的演变历史也是科学发展的历史,我们这次展出的这些计算机,都是具有故事和内涵的。"

" 清代末年的第一台商用计算机,它是 1911 年美国生产的 Marchant,这台计算机很有意思。" 谭丽雅告诉记者,当年山西太原鼓楼街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的金融中心 , 祁县晋商乔姓(乔家大院)是商业大户,在太原有票号,引进了这台计算机为乔家使用,用来办理兑换外币等业务。这台计算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台计算机。1919 年山西军阀阎锡山占领太原后便把票号据为己有,同时成立了山西省中央银行,并拥有了这台计算机。到抗战时期,它又被日本人挪走使用,直到 1945 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把银行更名为中央银行山西分行,这台计算机依然在使用。到了 1949 年,这台计算机真正回到人民的怀抱,它被搬进了中国人民银行山西分行。

记者留意到,这台 Marchant 的左下角有一个标号,这个标号是人民银行为这台计算机做的标示。后来,这台计算机流入文物市场,被谭丽雅夫妇收入博物馆中。" 这台计算机经历了 100 年的风雨飘摇,也见证了中国由衰入盛的变迁。"

体验 1940 年美国产计算机

另外一台电动计算机,是抗战时期由国民党政府从美国定制。谭丽雅介绍,这台机计算机在抗日战争期间,破译了日军密码。这台手摇计算机上还刻有中文字 " 美国造 ",生产于 1940 年,名为埃尼阿克。

在展馆内,还有一台名为 Walther 的手摇计算机摆放在桌面上,供前来参观的市民体验。这台计算机 1940 年生产于德国,完全使用手摇的方法进行计算。记者现场体验了一番,将两组数据分别输入到计算机的输入栏里,再用手摇柄摇上两圈,下面的得数就出来了。

合肥子木园博物馆也是合肥一处著名的私人博物馆,谭丽雅说,展会结束后,他们还会将这些计算机单独作为一个馆在她自己的博物馆继续展出。

合肥晚报 ZAKER 合肥记者 韩婷 黎静

徽墨和宣纸制作过程

让观众大开眼界

市民在观看烙铁画制作 记者 苏玲 摄

安徽是我国文房四宝重要的原产地,是享誉世界的 " 中国文房四宝之乡 ",宣笔、徽墨、宣纸、宣砚举世闻名,制造工艺世界独有。想了解徽墨、宣纸制作工艺的市民,可以去 " 文房四宝 " 展区转转。

走进章伟民的徽墨展台,只见一位匠人正在锤打制墨,吸引众多市民围观。" 制作一个徽墨有和料、杵捣、制墨、晾墨、锉边、洗水、填金、刻模等十几道工序,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刻模、和料和制墨。" 匠人边现场演示边介绍。

与章伟民徽墨展台一路之隔的宣纸展区同样围满了观众。据介绍,决定宣纸成败的就是 " 捞纸 " 这道工序。只见展台内,两位展演匠人配合默契,抬着筛子在浆池内抄制,不一会,一张宣纸便呈现在筛面,随后抬出放置晾晒。

" 这些都是平时在课本和电视上才能看到的工艺,今天能够现场感受,特别开心。传统工艺博大精深,匠人精神值得学习!" 家住庐阳区的蔡成功端着相机边拍照边说。

合肥日报记者 华新红

新徽派版画闪耀登场

市民在观赏玉雕艺品 " 满汉全席 " 记者 苏玲 摄

安徽的版画有着悠久历史。本届文博会主展馆《大湖丹青 · 宏约深美——安徽省暨合肥市书画艺术展》展区,现场展出了赖少其等新徽派版画大家 50 件作品,吸引众多市民驻足欣赏。

走进这一展区,众多黑白分明的版画立即映入眼帘。师松龄的《黄山松》,张在元的《茂林巢鸟双飞》,赵鸿恩的《供销社来新货》…… 一幅幅版画作品极具视觉冲击力。现场展示的版画除了黑白格调,还有彩色的。如郑震的《薄暮时分》,树木、村庄乃至行人在金色夕阳映照下,显得格外美丽。

据了解,20 世纪中叶以来,以赖少其、郑震、师松龄为领军人物的当代安徽版画家,他们的作品继承了古代徽派版画的优秀传统,着重反映了时代精神,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创作出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优秀作品,当时被誉为 " 新徽派版画 "。

2011 年,合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着手征集安徽版画界荣获 20 世纪 50~60 年代中国优秀版画家《鲁迅版画奖》的作者,及同时代优秀版画家的代表作品,对新徽派版画优秀作品进行抢救性的征集、收藏,让新徽派版画优良传统继续发扬光大。2013 年末,共征集 20 世纪 50~80 年代安徽优秀版画作品 150 幅,此次展出的作品正是其中的精品。

合肥日报记者 华新红

合肥第三届创客节帮助青年 " 双创 "

10 月 29 日,合肥市第三届创客节在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科硕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举行。合肥青年企业家、青年创客、在肥相关高校大学生代表共 400 余人参加活动。

合肥市创客节作为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已成功举办了两届,形式不断创新,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升,为广大青年展示才华、施展抱负搭建平台。

本届创客节由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共青团合肥市委员会联合主办,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科硕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合肥市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联合承办,旨在进一步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搭建青年 " 双创 " 宣传、展示、交流平台,将通过主题论坛、创客分享、圆桌论坛、嘉宾互动、创客巡展,以及十多个青年创客、大学生创客的科技产品、文创产品、传统工艺品创客集市等形式,展现合肥的创客风采,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服务帮助广大青年创业者。(合肥晚报 ZAKER 合肥记者 袁兵)

滨湖卓越城文华园一期年底建成

在文博会主展馆,走进位于包河展馆核心位置的战新基地展,聚焦广播影视、数字出版、创意设计和文化旅游的四大板块内,行业领军企业纷纷亮出 " 拿手绝活 "。

家里安装一个小盒子,手机里下载一个 APP,出门就能看电视、听广播,无限上网,不受流量、带宽影响,费用也较低。这一技术成为现场吸睛的焦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被写入《" 十三五 "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据悉,依托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以环巢湖广播电视综合试验网为基础,围绕核心技术研发、交互设备生产、智能应用终端,在这个全国唯一的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科技成果展区,从技术支撑体系、前端、传输和终端全流程展示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技术产业链的研发成果。

作为两大基地的核心区,滨湖卓越城展示了城市未来 5-10 年最具魅力的美好蓝图。该区域主打 " 生态、科技、文化 " 三大特色,突出 " 文化创意 " 和 " 科技创新 " 两大理念,以高品质、低容积率、生态型、国际化为方向,大力培育创意文化、信息金融、高端教育、信息科技等产业,打造全省创意文化产业发展新引擎。" 目前,滨湖卓越城起步区文华园(一期)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年底建成使用。" 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