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国内 >正文

看了日本的下水道,才知道中国城市为什么总是内涝

2018-03-10 08:18    

文|工匠坊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经写道:“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智慧与良心。”

如果把高楼、马路、广场比作城市的客厅,那么下水道就是城市的卫生间。

一个家庭的卫生间若排水不畅,肯定比客厅杂乱更让人堵心。

在中国,尤其是一些比较旧一点的城市,一旦下暴雨,就跟一场灾难无疑。

就比如济南,在那里生活过的人都知道,每当大雨来临,不出一个小时,街道上必定满是积水。

坐车的人像在划船,走路的人像在游泳。

而我们的邻国——日本,除了地震和海啸,影响最大的天灾,就是经常“光临”的台风和裹挟而来的大雨。

然而,在海啸、大雨“侵袭”下,日本东京却很少出现内涝。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个耗时15年,耗资200亿建成的“地下神庙”。

该工程全长6.3公里,包含5根直径30米、深60米用管道联通的竖井(立坑)和1个调压水槽,系统总储水量达67万立方米。

竖井大到什么程度,形象的说,每个的竖井容积可以放得下一座美国的自由女神像,或是一艘航天飞机。

而这个蓄水池,长177米、宽78米, 因空间巨大、气势如虹、极为壮观,被日本人称之为“地下神庙”。

正是这个“地下神庙”,庇护着东京,让东京都市圈免于“内涝”之苦。

因为蓄水池只是在雨季使用,在没有洪水的季节,“地下神庙”还成为了日本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很多电影也曾在这里取景。

下水道,这个我们想象中脏兮兮的地方,也体现了日本人近乎于偏执的细致追求。

日本不仅建设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排水系统,而且,从从污水排放一开始,就在细节上严格把控。

东京的雨水有两种渠道可以疏通:

靠近河渠地域的雨水,一般会通过各种建筑的排水管,以及路边的排水口直接流入雨水蓄积排放管道,最终通过大支流排入大海;

其余地域的雨水,会随着每栋建筑的排水系统进入公共排雨管,再随下水道系统的净水排放管道流入公共水域。

日本明确规定,一些不溶于水的洗手间垃圾不允许直接排到下水道,而要先通过垃圾分类系统分门别类进行处理。

日本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

油污也是绝对不允许直接排入下水道中的。日本国民通常会用报纸把油污擦干净,再把沾满油污的报纸当做可燃垃圾来处理。

“我们不能左右自然,自然灾害会如期而至,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尽可能地减少灾害给市民生活带来的损失。”

“地下神庙”做到了。

中国城市,任重道远

当前,中国城市排水管道密度仍低于发达国家10年前的水准。通过整理中国与部分发达国家的数据不难发现,在10年前,日本的排水管道密度就达20-25Km/Km2,最高甚至可达50Km/Km2,而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3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城市排水管道密度仅为9.6Km/Km2。

如何加强城市排水建设,我们,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