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国内 >正文

【调查】“文化+旅游” 青岛西部老城的转型升级

2018-03-10 11:14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市南辖区共有各级文保单位72处;313处省、市政府公布的青岛优秀历史建筑中市南区占了265处;市政府公布的42处名人故居中有41处分布在市南。

此外,市南区还同时拥有八大关和小鱼山两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聚集了全市40%以上的文保单位和大部分历史建筑的市南区,是国内少有的文物资源高度聚集的中心城区之一,市南区由此被称为全市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之“核”。

在大众旅游、全域旅游的带动下,游客对旅游品质的需求不断提高,文化体验式旅游成为人们热衷的出行方式。如何让青岛老城区的历史建筑“活”起来,实现老城区“文化+旅游”的转型升级发展,是近年来市南区不断努力探索的方向。

一种现象 以老建筑为支撑的文旅项目不断涌现

自2010年对外免费开放后,被命名为“骆驼祥子博物馆”的老舍故居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改变着青岛老城区。

截止到今年9月份,骆驼祥子博物馆共接待游客量超过50万人次,由于访客以知识分子、文艺青年为主,也带动了大学路咖啡馆的兴起,百年大学路成了咖啡一条街。

不仅如此,与大学路相邻的黄县路、龙江路一带,咖啡馆、独立书店、美术馆等带有浓厚文化气息的个性小店也多了起来,民间资本越来越多地开始介入到老城区文化的重塑中。

在八大关,一些近百年的老建筑也开始“复活”。2016年4月,“蝴蝶楼”以电影主题博物馆和影后胡蝶个人纪念馆的形式对公众重新开放。2016年6月,“地质之光展览馆”开馆纳客。

而在栈桥景区,以良友书坊为始,包括嘉木美术馆在内,在中山路以东至前海一带的青岛湾畔,复兴的文艺氛围也正在氤氲。栈桥回澜阁、邮电博物馆等文博场馆陆续开放,依托水师饭店旧址打造1907光影俱乐部,依托安娜别墅旧址推出“青岛书房”,依托老建筑引进里院客栈、青年旅舍等旅游项目,以老建筑为支撑的文旅项目不断涌现。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与互动发展,增加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是未来的方向。”在青岛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丁金胜看来,市南区老城文化遗产丰富,通过发展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有利于打造出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个性化品牌。

一种态度 打造城市特色文化旅游街区

老建筑的“复活”,老城区的“文艺复兴”,离不开政府的助力推波。

为积极推进老建筑的保护利用,市南区制定了《青岛市市南区文物保护单位与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计划(2015—2020)》,一批老建筑分年度按计划逐步展开修缮再利用。

与此同时,为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西部城区老建筑保护利用,市南区出台了《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政策实施细则》,按照比例奖励保护修缮老建筑,对依托老建筑引进符合区域发展方向的项目给予扶持。

在市南区区长高健看来,政府只有拿出诚意、下大力气来积极推动老城区的保护利用,才能吸引人来。

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政府的努力在近两年效果初显,一些有文艺情怀的人,将梦想的种子埋在了西部老城,他们试图将老街的历史文化与现代的文化时尚相融合,从而深挖西部老城的魅力,扩充老城的文化张力。政府以此为助力,将西部老城的文化旅游业态整合,也是对老城魅力的重新激活与另一种解说。

“作为一项综合性、带动性强的新兴产业,文化旅游已明显呈现出多领域、多产业融合式发展的势头。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旅游业与目的地优势文化相结合成为趋势,在与文学、音乐、影视、民俗、建筑等领域的结合中催生新型旅游产品。”在丁金胜看来,文学馆、美术馆、博物馆、咖啡吧......业态的集聚,不仅反映了西部老城文化的吸引力,也让众多店主看到了政府在此打造城市特色文化旅游街区的美好前景。

一种实践 让游客参与到文化休闲中去

美国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曾说过:“城市是文化的容器,专门用来储存并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只有当文化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城市的日常生活当中的时候,城市之于文化的意义才能呈现。城市,作为文化的载体,需要被人认知与体验;文化,作为城市的标识与灵魂,也需要被人触摸与阅读。

如何才能更好地呈现一个地区的文化,提升市民及游客的生活及游览体验?

荒岛书店

业内人士指出,文化旅游通常将历史文化名人等包装成旅游产品进行推广,然而这并不是文化旅游的唯一表达方式。除了历史文化外,还应针对当代人的文化需求,通过创新手段,打造符合当代人的旅游产品,以及服务于当地人的活的文化,让游客在旅游目的地参与到文化休闲中去。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加强文化创意创新,将文化旅游产品与当地人的文化需求结合起来。例如,荒岛书店以上世纪三十年代旅居青岛的文人蓝本,推出系列荒岛文创产品,获得了游客的认可与喜爱。

作为一种综合性质的旅游活动,文化旅游的消费者也对旅游产业链各环节和公共服务有更高的需求。专家提出,文化旅游产业集食、住、娱、游、购、行于一体,在每一个环节都与当地特色文化对接,增强旅游项目的文化属性,打造可看、可玩、可参与的体验式文化项目,将无形文化景观化、具象化,为旅游者提供一次完善的文化旅游经历。

(记者 胡相洋 文/图)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