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国内 >正文

脱贫攻坚路上的“急先锋”——记独山县基长镇党委书记王春

2018-03-10 17:26    

当代贵州黔南记者站 供稿

通讯员 石世伟

基长镇位于独山县东南面,279平方公里的地域里生活着3809户14076人贫困群众,与其他地方一样,剩下来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2016年8月,王春同志从玉水镇党委书记调任基长镇党委书记,接过了带领全镇发展和脱贫攻坚的重担。于是,基长老百姓的口中多了个人年轻,个不高,但办法多,做事实,又雷厉风行的“急先锋”书记。

王春(左一)书记在园区查看建设情况。

补短板筹资金,他“急”于先干

基长镇的江寨、水岩、林盘等村群众居住分散,山高坡陡,在组组通硬化路、户户通水泥路方面,还有总里程164.49公里硬化路短板要补。

摸底统计核实清楚了,数据也往上报了,按照常规做法就是等待上级审批,统一规划,拨钱批物后再组织实施。

督促秀峰村邻里中心建设。

能等吗?班子会上,王春急了,“我们不能再等、也等不起,路早一天修好,群众才能早一天脱贫。”话虽如此,但164.49公里的硬化修路资金不是一个小数目。“我们不能光靠政府,还得发挥社会力量,同时也要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他又给班子成员支了招。

社会的力量是巨大的,通过班子成员做工作,全镇32家企业纷纷响应,捐赠修路水泥达2524吨。同时两家砂石场也参与了进来,同意给补短板的项目点先赊用石料,什么时候项目资金到位再支付。群众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自愿投工投劳。就这样,一件本来要靠“等”的工作先干了起来。

目前,基长镇已完成硬化道路82.35公里;9个人饮工程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102户危房改造任务提前完成;560户1471人从大山深处易地移民搬迁到县城安居乐业。

贫困户就业不畅,他“急”于破解

每个星期的周一,王春的办公桌上总会放有一份更新的全镇贫困户就业台账。“就业一人,就能脱贫一户”。在他的带领下,基长镇扶贫产业园3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迅速建起,同时也招引到12家轻纺和手工加工型企业入驻园区,提供就业岗位1500余个。

了解邻里中心建设情况。

本以为厂房建起来了、企业入驻了,就能解决贫困户就业。但结果却恰恰相反,贫困户不愿意到厂里务工。面对这一情况,王春急了,一家家的走访企业和贫困户,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原来是贫困户没有技术,手脚慢生产效率低,其他人一天做下来能有一百多元的收入,但贫困户却只有二、三十元,工资低不愿干。

症结找到了,如何对症下药?他找到了县就业局,拿到了培训项目,把培训课堂从教室搬到了工厂车间,由生产技术员手把手的教。从今年8月份以来,这样的培训就开办了4期,培训1542人,其中贫困户384人。

同时,为了让贫困户能够更加的安心务工,在他的提议下,《基长镇贫困户就业扶持政策》制定出台,凡是到基长扶贫产业园务工的贫困户,除领取企业工资外,每月政府给予就业奖励500元,共奖6个月。这项政策看似政府贴钱了,但作用和效果却十分明显,每个月的做工再加上政府奖励能拿到了2000余元,贫困户愿干了,纷纷留了下来。这时他给大家算了一笔账“6个月的务工奖励能弥补他们刚进厂还不熟练工资低的问题,让他们能留得下来。同时,干满6个月,生手变熟手,工资低不了,关键是群众就业致富的观念树立起来了,花3000元让一户群众脱贫,值!”目前,基长镇有富余劳动力的1587户贫困家庭,全部实现了一户一人的就业全覆盖。

扶贫产业群众不买账,他“急”于攻克

如何落实秋季攻势行动令大抓产业脱贫攻坚的举措,寻求一条符合基长的产业发展道路?王春带着班子成员在思考、在探索。

鼓励群众养蚕种桑。

2016年10月,通过考察比较,引进了贵州恒盛丝绸科技有限公司到基长扶贫产业园建厂,把种桑养蚕产业作为江寨、水岩等5个偏远贫困村寨的脱贫路径。但从来没养过蚕的群众却不买账,担心失败,当年原计划4000亩的种植面积仅仅完成了800亩。

今年,按照统茧20元/斤的收购价格,去年栽种的800亩桑树实现了亩产值5200元,每亩增收近4000元。路径对了,也有成功种养的示范,原以为今年发动栽种时群众会乐于接受、积极参与。但没想到5个村走一圈下来,愿意栽种的还是寥寥无几。王春急了,带着班子成员,再次到群众中去做工作,一笔笔的算增收账。原来,群众最担心的是养不好蚕,怕桑叶种出来但蚕养不好,到头来还不是一场空。“群众顾虑什么,我们就消除什么。”他叫来了企业负责人,发动村支两委,找来了党员能人大户。“既然群众不接受,那我们就换种方式,群众只管种桑卖叶,养蚕交由企业、村级平台公司和党员能人大户”。

“瘦身”后的产业终于得到了群众的支持,不用养蚕,没有什么风险,一亩就能产5000斤叶子,每斤0.6元的桑叶保底收购价,每亩就能增收2000元。卖叶能挣钱,群众不再有顾虑,很快就落实了5318亩种植面积。

旅游扶贫群众不理解,他“急”于疏导

基长具有良好的旅游资源禀赋,独山的县名就因基长的独秀峰而得,与独秀峰相距不远的亿年溶洞天洞更是具有与织金洞相媲美的壮丽奇观,但却一直没有开发利用。

带头搞好景区建设。

“要响应省委、省政府打造山地公园省的号召,让基长的扶贫乘上旅游这趟快速列车”这是王春与班子一致形成的共识。

说干就干,从景区规划、融资筹措建设资金、景点建设到景区村庄房屋改造,一项项的落地,计划在2017年国庆开园营业。

2017年8月17日,景区建成在即,部分群众却犯起了眼红病,提出了诸多不劳而获的利益分红要求,扬言不同意就堵工。不解决好群众的矛盾纠纷,项目推不走,国庆开园就是空话。王春急了,带着班子成员和村干部,站到了一线,直面群众,倾听他们的意见。原来,绝大部分群众都期盼着景区建成,但景区建成后如何为自己带来收益却缺少打算。他顺势引导,从如何开办农家乐、办民宿、制作和出售旅游商品等等给群众现场支招、出主意,一场矛盾纠纷的调解转变成了如何引导群众参与景区经营的动员会,群众越听心里越有底,紧张的对立也换成了交流的欢声笑语。

今年国庆节,建成的天洞景区顺利迎来了开园经营,国庆期间,就接待旅客20余万人。景区周边的群众也尝到了旅游扶贫的甜头,开办农家乐6家,民宿24家,销售旅游商品和经营小吃摊点57家,带动和解决了当地2890余名群众的就业。

当前,在王春这个“急先锋”带领下,基长脱贫攻坚秋季攻势各项工作如火如荼,全镇干部群众也正紧跟其步伐节奏,以抢抓机遇的“急”、以时不待我的“急”、以只争朝夕的“急”,昂首快步行进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上。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