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台媒称两岸网络销售差距大:大陆高大上 台湾像“卖膏药”

2018-03-12 13:56    

10月29日报道 台媒称,台湾地区也流行网络销售主播,但画面质感像是夜市叫卖与电视购物台的综合体,跟大陆有不小差距。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10月23日报道,严格来讲,大陆的网络销售是当作电视节目在制作,而且还有弹幕,消费者互动性很强,主播要能随时回答观众提问。最重要的是,极其方便的移动支付有助于网络购物。

报道称,岛内的网络销售主播,贩售项目跟大陆相似,从儿童玩具、服饰、家庭清洁用品、海鲜到进口商品,什么都有。但基本就是靠口才,有很多类似夜市拍卖场的主持人,说得一口顺口溜,半打趣半推销。最大的缺点则是画面立体感不足、打光不够凸显、背景过于单调。有些画面真到了“惨不忍睹”的境界,几乎就像在一堵墙前“卖膏药”:曾有卖海鲜的直播,画面一直定格在主持人面前的一盘鱼,主持人口沫横飞,有话讲到没话。

报道称,反观大陆,已经随着行业进步产生专业团队,从商品筛选、价格制定、主持人服饰、走位变化、镜头角度的转换,基本是照电视节目的标准在执行。

据报道,大陆庞大的市场足以支撑节目成本与各种开销,从网络好友群的构建、粉丝群维护,到节目播出时随时回复问题,专业人士随时在侧。让网络销售做的像电视节目般好看。

台媒称,移动支付的方便性更有助销售直播的发展。大陆消费者看着网络销售节目,不知不觉就按下购买键,方便完成下单。

图说:台湾网络销售手法,不脱离夜市拍卖风格。(图片来源网络)

【延伸阅读】美媒称中国电商收入激增:消费者无法停止在网上买买买

8月14日报道 美媒称,中国消费者无法停止在网上买买买——所以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集团才能获得拼命赚钱的动力。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8月12日报道,随着中国中产阶级消费群体迅速扩大,阿里巴巴预计本财年营业收入将增长50%。自年初以来,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的阿里股价已上涨80%。本月17日,阿里巴巴将公布截至6月30日的财季报表,投资者有望收获更多好消息。

美国标准普尔全球市场情报公司征求了24名分析师的意见,预计阿里巴巴每股收益将达到6.2元人民币,高于一年前的4.9元。标普调查显示,阿里巴巴本财季营收很可能比去年同期增长50%左右,达到480亿元人民币。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格雷丝·陈在一份简报中写道,阿里巴巴很可能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因为它可以利用丰富的大数据资源为自身平台吸引更多广告。

报道称,中国电子商务增速有所放缓,但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认为今年增速依然能够达到19%——相当一部分动力来自购买高档商品的中高层消费者。

阿里巴巴集团由马云创立,最初崭露头角靠的是向年轻的淘宝用户出售廉价潮流货与中低端商品。现在,阿里巴巴希望赶上新的潮流,为旗下网站增添奢侈商品与进口品牌。

阿里巴巴日前在天猫网上商城开辟专区,销售博柏利、胡戈·博斯等品牌的高档时装、护肤品和手表,还与法国路易威登集团旗下的西班牙奢侈品牌“罗意威”签署协议,发售后者的限定款手袋。

此外,阿里巴巴似乎有意进军消费品以外的领域,近日牵手美国万豪国际酒店集团,将协助管理来自中国的酒店订单。

另一方面,规模小于阿里巴巴的电商企业京东也在提高自身竞争力,增添了生鲜、时装、奢侈品等产品线,扩大了进口商品种类。

英敏特公司驻马来西亚吉隆坡分析师马修·克拉布认为,随着中国电商产业增速放缓,竞争压力正迫使阿里巴巴和京东向海外发展。

他说:“我们看到京东和阿里巴巴正试图在其他地区参与并购,尤其在亚洲。这说明现在竞争不仅仅发生在中国,而是迅速扩散到其他地区。”

阿里巴巴电商平台发送“双十一”订单。新华社记者 陈君清 摄

【延伸阅读】日媒:中国消费者追求正品热衷海淘 跨境电商竞争激烈

6月23日报道 日媒称,中国利用互联网直接购买海外商品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进一步扩大。中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2017年有望扩大至3413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加50%以上。跨境电商网站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化,各家电商通过促销等手段积极争夺海外产品的销售优势。

据《日本经济新闻》6月22日报道“纸尿裤5至7折,正是囤货的好时机,我赶紧下了单。”北京一位33岁的上班族喜滋滋地说。这位上班族使用的跨境电商网站是网易考拉海购,在“年中大促”期间,6包大王纸尿裤只要448元人民币,比其他跨境电商购物网站的价格便宜20%左右。

阿里巴巴集团的“天猫国际”采取的是让各品牌在天猫开店的形式,网易考拉海购则是先采购商品再进行销售。

艾瑞咨询集团的调查结果显示,60%的中国受访者称选择跨境电商的理由是“确保正品”。他们希望通过直接从海外购买商品以减少买到假货的风险,这是中国跨境电商市场不断扩大的背景因素之一。

根据调查结果,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达2198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加了80%以上。相比国内的电商市场,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的规模还很小,但所占比例正在不断扩大。据预测,2017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将达3413亿元人民币。

瞄准这一巨大市场,各大电商网站频繁开展促销活动。阿里巴巴开设的“双十一”促销最为有名,京东则推动了6月18日京东店庆日促销,今年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各大电商也竞相采取促销方式。

据称,网易考拉海购在18日至20日年中大促期间的销售额是上一年的6倍。21日起,则又开始了“网易20周年感恩回馈”的促销活动。

目前没有关于跨境电商市场份额的正式统计。日本一家中国市场战略研究机构的代表徐向东认为,阿里巴巴市场占有率是40%,京东占20%,网易考拉海购或将逼近京东。

报道称,在中国跨境电商中,拥有4000万用户的天猫国际有着巨大影响力。另一方面,在天猫国际开店的成本较高,需要缴纳保证金等。也有企业因亏损不得不撤出天猫国际。

日本综合性购物网站Belluna也刚刚开设了中文网站。此外,中国还有很多其他跨境电商网站,如“唯品会”和“小红书”等。

报道称,中国消费者不仅利用跨境电商从日本购买商品,也从世界各国购买商品。天猫国际销售来自世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商品,还特设“国家地区馆”页面,按国别对商品进行了分类。

2016年,日本在天猫国际的市场占有率约为19.3%,居第一位,美国是18.3%,以微小差距位于日本之后,紧随其后的是韩国、德国和澳大利亚。日本和各国的竞争日益激烈。

美国好市多和德国麦德龙等也在天猫国际开店。天猫国际总经理刘鹏指出,开设实体店的风险较大,可以先通过跨境电商做试验。

此外,人气商品也发生了变化。此前是纸尿裤等日用品和化妆品最受欢迎,最近服装和健康食品的销量也不断增加,特别是体育户外用品等个人爱好相关商品较为畅销。

资料图片:天猫国际。新华社记者申宏摄

【延伸阅读】日媒称中国食品巨头处境艰难:电商崛起让食品业群雄割据

4月21日报道 日媒说,曾经在中国市场占据压倒性优势的食品业巨头现在处境艰难。方便面巨头康师傅的业绩连续下跌。乳业巨头蒙牛也没能逃脱亏损命运。除了受消费者喜好日益多样化的影响之外,外卖服务的普及和餐饮业的蓬勃发展也是推手之一。曾经铸就了一个时代的“食品巨人”的复苏之路可谓荆棘遍布

据《日本经济新闻》4月20日报道,“现在好吃的东西太多了。而且叫外卖也很方便。”辽宁省大连市的公司职员张琳说。她说,在学生时代,小卖部里摆的几乎都是康师傅。但是,现在选择更多了。而且外卖服务十分普及,虽然价格略高,但确实非常方便。

康师傅在让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一方便面市场的过程当中居功至伟。目前在中国国内市场上,康师傅仍然是份额占到40%的巨头,只不过近年来业绩持续低迷。去年康师傅的最终利润同比下滑了31%,销售额同比下降了8%。

实际上处境艰难的不止康师傅一家,蒙牛去年出现了高达7.5亿元人民币的亏损。

在康师傅等企业铸就辉煌的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食品业还几乎不存在竞争,属于只要摆在那就能卖出去的时代。但是,今非昔比,现如今不但商品种类丰富,消费者也越来越挑剔。琳琅满目的外国商品也可以轻易买到。

中国啤酒业巨头华润雪花啤酒和青岛啤酒的主力产品也很愁销路。主要原因是红酒等其他酒类挤占了一部分市场,此外海外品牌啤酒也抢走了部分消费者。

消费者喜好的多样化趋势扩展到了整个食品行业。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表示,现在消费方向多种多样,必须要挖掘消费者的潜在需求。

此外,在全国各地兴起的咖啡厅也吸引了很多年轻消费者。美国的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数量达到了2000多家,预计今后还要以每年500家的速度扩张。餐饮外卖服务市场2016年也同比增长了30%。随着商业设施更多地吸引餐厅入驻以弥补服装类店铺的空置率,中国的餐厅市场预计还将持续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传统的外资食品企业也受到了中国消费多样化趋势的巨大冲击。比如美国的可口可乐公司,本世纪初期在中国的碳酸饮料市场的占有率接近40%,但现在已经滑落到10%多一点。中国的食品和餐饮业正在经历群雄割据的时代。

让中国食品巨头陷入困境的还有跨境电商的迅速发展。最受欢迎的是奶粉。主要原因还是2008年“毒奶粉”事件之后,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任丧失。另一个增长点是与健康相关的食品。欧洲的巧克力和日本的糖果也十分受年轻消费者的青睐。海外商品也弥补了中国市场上的一些空白。这似乎也是中国企业业绩低迷的原因之一。

中国各地的咖啡厅吸引很多年轻消费者,促进了消费多样性。(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

【延伸阅读】美媒:中国电商跨越地理边界 为西方品牌带来机遇

3月16日报道 美媒称,像亚马逊、淘宝、京东等都在跨越政治地理边界,中国的商人可以向美国的消费者销售产品,美国的商人也可以直接与中国的买家联络。

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3月14日报道,虽然亚马逊上充满了中国卖家,但西方品牌也正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外国品牌和商家正日益进入中国迅猛发展的电子商务平台,直接面对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消费者市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热衷于网购的一个群体。

中国的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全球商家与品牌的明亮灯塔。网购在中国比在全球任何地方都更为流行,全球每两次网上交易就有一次发生在中国。市场规模之大也足以让海外商家垂涎:仅阿里巴巴的年活跃买家就达到了4.43亿,是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人口的总和。

中国人向电子商务大举进军为海外商家与品牌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就像亚马逊一直积极吸引中国商家到其平台上销售商品一样,中国领先的电子商务平台也一直在努力吸引更多的欧美商家入驻。天猫国际和京东全球购为海外商家提供了直接面对中国消费者的机会。

总部位于上海的消费者调查公司灼见商务咨询公司的马克·坦纳说:“许多欧美商家正在通过跨境贸易平台,特别是天猫国际,涉足中国。”

据灼见商务咨询公司提供的数据,天猫国际的国际品牌2016年猛增了169%达到14500家,而一年前这个数字还只有5400家。整体来看,中国的跨境电子商务去年迅猛增长。预计到2020年,将有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会在海外网站或第三方网站购物。

跨境电子商务日益被视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政府已经出面提供支持。被称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地方可是名不虚传:这是一些全新的巨大物流仓储区,完全服务于国际电子商务,得到了中央政府的支持。目前,在全中国的战略要地有12个这样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正在建设之中。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