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军中“犬王”贾树志的心愿:自己老了去世了,把身体捐给搜救犬事业

2018-03-13 06:22    

军中“犬王”贾树志的心愿:自己老了去世了,把身体捐给搜救犬事业

■中国军网记者 李先慧

陶磊 摄

采访贾树志之前,我加了他的微信,他的微信头像是一只在青灰色树干上慢慢往上爬的蜗牛。

这种淡泊文艺的气质和我想象中的“犬王”似乎不太一样,果不其然,贾树志说20年前刚进军营时,他其实想当一名文艺兵。

那怎么最后训了16年犬呢?让我们一起听听他的故事。

01

听到儿子要去养狗,母亲说:这还不如在部队养猪呢

“去啥去!训狗有什么前途,好好当你的班长!”

“领导,我考虑好了。你就让我去吧,我绝对不后悔。”

时间倒回到2001年,房间里,一个年轻的班长正跟领导软磨硬泡。不为别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刚刚成立,正在选拔搜救犬训导员,当时,国内没有一点训练搜救犬的经验。

这个年轻的班长叫贾树志,是个内蒙汉子,1997年入伍,刚当两年兵就被提拔为了班长,这在当年还是破了先例的,在领导心中,他可是个好兵苗子!

如今,这个领导心尖儿的好兵非要去养狗,怎么劝都不听……

贾树志年轻热血的脸上写满了坚持:“领导,我打小喜欢狗,它们通过训练还能救人,这是多好的事儿,你就让我去吧!”

领导最终拗不过签了字,临了补了句:“你小子,可别后悔!”

犬笼里的搜救犬。冯开华 摄

过了领导这关,还有家人这关呐!

贾树志的母亲听到儿子主动要求去养狗,忐忑不安地问:“这还不如在部队养猪呢?能有出息吗?”

这个圆脸大眼、笑起来满面春风的兵脾气犟着呢,认准了的事儿十头牛也拉不回来。

16年后回想起来,已经是国内公认“犬王”的贾队长说:“当年,就是一腔热血一股劲儿,越是没人做的领域我就越想尝试一下。”

02

16年,他带出一支扬威国际的搜救犬队

这16年走得不容易,但贾树志一点也不后悔。相反,他把这项事业干得风风火火,硬是带出了一支扬威国际的搜救犬队。

搜救犬队队员和犬演练前待命。冯开华 摄

“犬队”成立之初真的一穷二白。整个国内,对搜救犬训练无资料、无经验、无基础……怎么办?再硬的骨头也得啃啊!当时的互联网还不发达,这个平日舞刀弄枪的汉子一个猛子扎进了书店里,关于训犬的书籍被他翻了个遍。

前脚刚迈出书店,后脚就踏入了军犬、警犬基地。贾树志和队员一起根据军犬、警犬的训练经验自己摸索总结,除了睡觉,他所有的时间几乎都陪着狗,喂食刷盆梳毛,吃喝拉撒睡悉心照料,弯路没少走,但实打实地掌握了训练搜救犬的第一手经验。

2004年,他被派到欧洲进修,英国、德国、瑞士、荷兰、比利时都去了。绕着欧洲快转了一圈,听起来很酷,实际碰了不少钉子。

训导员对搜救犬下达口令。冯开华 摄

贾树志发现,有个老师总是趁很早或很晚的时候,一个人到安静的小树林里训犬。他默默观察了几天,摸准了老师的训练时间,主动拜师学艺。老师见他披星戴月十分诚恳,传授了很多经验,原来整不明白的科目他一下都恍然大悟了。

国外学艺,还有一个挠头的问题就是语言不通。但滴水穿石,贾树志的固执劲儿一上来,什么问题能经得住“钻”!在德国的时候,贾树志晚上就去老师的房间开小灶。这个老师有条训练得特别好的史宾格犬,他用德语说:“去!休息!”小狗就乖乖地到墙角睡觉去了。

一条史宾格犬迅速穿过管道,寻找“幸存者”。冯开华 摄

不需要大声喊口令,一个简单动作就让犬只听从指挥,激起了贾树志的强烈好奇。他就拉住老师不停问,俩人谁都听不懂对方在说啥,全靠手舞足蹈地比划。也是这个老师,告诉了贾树志一个受用终身的“指南”:训犬有诀窍,耐心最重要。

03

为了磨掉犬的急性子,他把自己磨成了慢性子

搜救犬队的训练基地位于北京西南山区,这里有1:1的仿真废墟现场和各种训练设施。24条搜救犬和它们的训导员在这里朝夕相处。

搜救犬训练基地的仿真废墟现场。冯开华 摄

训犬并不容易,每条狗都有它自己的脾气。记者走进基地那天,笼子里犬的欢迎方式也是大不相同。德国牧羊犬上蹿下跳,金毛在狂吠,一条黑色的拉布拉多抬起眼皮白了我们一眼后继续打盹儿……

训导员在训犬。冯开华 摄

许多犬刚来基地时,脾气急,又调皮得很,当时的贾树志还是毛躁小伙儿,你急我也急!于是训练的过程充满“戏剧性”,让蹲下犬却站着,让爬梯犬溜到一边儿,让解救“幸存者”犬却被旁边的肉包子吸引了去……

为磨犬的性子,贾树志想了不少办法,用晃板、跷跷板等设施一点点引导。说到这些,他语气里充满了关爱:“犬性子急的话,在废墟上行走就会摔倒,这些训练其实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它们。”

有个犬从小就有肠胃病,这个病对犬来说很严重,为了帮犬养胃,贾树志每天都把犬粮弄得软软的,亲自一点点喂它,还去药店搜罗治胃病的药,花了1年多才把犬的肠胃调整好,他自己反而瘦了十几斤,还愁出不少白头发,原来的急性子也生生磨成了慢性子。

秋日阳光下的贾树志脾气温和,爽朗健谈。他说,好脾气都得感谢这些犬,是啊!

训导员在训犬。冯开华 摄

训导员在训犬。陶磊 摄

每个训导员一般只带一只犬,问及原因,原来两只犬会争风吃醋!这话一点也不夸张,贾队长讲了个活生生的例子。多年前,犬队有一只性子刚烈的犬,无缘无故开始发烧,吃药打针都没用。训导员急坏了,急匆匆地带它去了医院。兽医了解情况后问:“你们是不是一个人带了两条犬?你对那条犬太好了,它嫉妒,回去对它好点就行了。”这些互相争宠的犬可都是公犬。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