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在中医辩论中,为何人人都被逼成专家?

2018-03-20 00:47    

答案:在无专家可信的时代,每个人都被倒逼成了“专家”。

作者:陶力行 原载冰川思享库 节选自南都观察

中医、转基因、气候变暖等话题长期占据新闻网站热门排行榜。

中医和转基因之类话题虽是公众的热门话题,但它们更是专业话题,有着一定的认知门槛,按理说,讨论者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在有关它们的分析上,公众理应听从专家意见并且服从基于专家意见的政策。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公众关于这些话题的分歧从未消停过,非但不接受意见,还以各种似是而非的理由挑战专家意见,觉得自己比专家还行。

很多人会强调,这是公众的“自以为是”。但我们只需反问一下——”即便公众都不自以为是了,难道现在的专家就都可信了?”,就能感觉到,即便我们这些主张相信专家意见的人也会变得模棱两可。

不得不承认,近年来专家的公共形象确实不佳,关于专家的奇葩事各种层出不穷。

比如今年7月中旬,媒体刊登有学者发表《基于中医诊疗治理的航空技术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初探》,他们用阴阳五行学说分析发动机原理,不仅认为这是可能的,还存在某种理论上的巨大创新。

▲ 刊于《第26届测试与故障诊断技术研讨会论文集》的《基于中医诊治理论的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新技术初探》,其中写道:“五脏依据‘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以能量流传递、作用的视角。发动机可以视作机械结构、滑油路、气路、燃油路、控制系统这‘五行’为中心的统一体”。作者以脾、肝、肺、心、肾五个器官对应上述系统,以中医理论论述“天人合一”整体观的发动机核心系统。 ©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又比如,今年4月月21日,施普林格出版社发布撤稿声明,声明指其曾经旗下的《肿瘤生物学》(Tumor Biology)的107篇学术论文涉及在“同行评议”中作假。根据澎湃新闻报道,这107篇论文均来自中国,涉事人数达524,其所在单位包括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著名院校。

还比如,去年12月,央视播出《高回扣下的高药价》暗访医生吃回扣现象。据悉,“央视记者历时8个月,调查了上海、湖南两地的6家大型医院,发现医药代表天天跑医院向医生推销药品,医生开出处方后,只要患者购买了药品,医药代表就能获取近10%左右的提成,而他们返给医生的药品回扣,比例高的甚至达到40%”。

这些例子可能仅仅只表明个案,不能以偏概全借此推断说所有专家都有问题,但不得不承认,每一起事件的发生都在击破公众的底线,消耗公众对于专家的信任感,借着媒体的放大镜效应,最后给观众造成的印象是:专家即砖家。

要知道,信任丧失的后果是严重的,他将这个社会的运行成本不断提高。

比如,本来医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问询大致清楚病人的情况,但是因为害怕出错,所以不论三七二十一让病人都去做CT。这其中造成的过度诊疗费用难计其数。

近年来,因为对于医生的不信任,病人连“并不是什么病都治得好”这样的尝试都不顾,对医学期望越来越高。当病人死在医院手术台或病房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是医生失职所为,提刀问罪,要求医院赔偿。

比如多年前的日本福岛核泄露事件。福岛核泄漏,跟中国压根扯不上半点关系,但是民间谣传食盐可以抗辐射,后来千万家庭去超市一抢而空,专家越澄清越被骂,各地超市莫名其妙地闹出了盐荒的笑话。

▲ 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期间,中国多地传出谣言,指盐中的碘能防辐射,或说海水受到核辐射污染,因此海盐生产将会出现问题。谣言引起恐慌,多地出现抢购食盐的现象。图为“抢盐”时期的杭州,一超市的食用盐一度脱销。 © 钱江晚报

这当然不能怪公众不理性,因为公众向来只有有限理性,依我看,他们之所以做出荒唐事乃是因为“无专家”可信。

人们之所以选择相信专家,是因为在公众心理,专家理应是一批独立自主、依据专业知识说话、凭借个人良知做事,为真理而不为利益所动的一批人,典型的代表就是大学教师以及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但如今许多专家不独立、不专业、不知识,让人不敢信。

这背后除了有个人堕落的因素外,恐怕还有法规体系的问题。例如,学校晋升机制逼迫教师在短时期内撰写大量论文,使得老师不造假无以为继;领导按照个人意志要求学者配合说话,趋于权力的压力被迫说假话;也有可能是处于利益的考虑,得罪不起人等。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