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此人靠独到眼光发迹,大肆贩卖中国文物,让国宝永久残缺

2018-03-20 20:59    

文物流失,一直是各国最为头疼的问题。我国在清末民初经历过最大的一次文物外流的浪潮。无数的珍宝被或明或暗的送到国外,大张旗鼓的经过拍卖后,要么藏于各大博物馆,要么被有实力的收藏家所收藏。这其中,除了贪婪的外国人以外,还有助纣为虐的中国人。

最著名的是一名叫做王圆箓的道士,他意外发现敦煌莫高窟后,将大量经文便宜卖给外国人,造成了中华文化无以估量的损失。但他毕竟对文物不懂,虽损失惨重,还不能说是有意为之。然而有一个人,是天才般的古玩鉴定师,更是古玩商人。他不仅懂古玩,善于炒作古玩,更是将无数形形色色的国宝都贩卖到国外,造成永久的遗憾。

这个人叫做卢芹斋,出生于浙江湖州一个普通人家,后来父亲过世了,他生活没有依靠,就投入一户张姓大户人家做仆人。张家的大少爷,就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由于卢芹斋机灵能干,张静江很赏识,任清廷驻法国商务参赞时期,就带上了卢芹斋。

这时候的卢芹斋是典型的跑腿小卢,为张静江忙前忙后任劳任怨。张静江在法国期间开设了一间古董店,小卢就从学徒做起,不仅逐渐学习了古玩的知识,还练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法语,为今后的“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辛亥革命胜利后,张静江回国工作,法国的古董店随之关闭。小卢也跟着回国后,自己开了一个古董店,叫做卢吴古玩公司,摇身一变成了卢老板。虽然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盛世藏古董,乱世藏黄金,但这句话并不适合清末民初的乱世。

因为当时清廷大量珍贵的文物流出,各地处于混乱,盗掘、贩卖文物的无序状态始终盛行,外国人又对神秘的东方文化饶有兴趣,导致这段乱世反而是古董买卖的黄金时期。如果没有这段历史背景和卢芹斋早年的经历,可能卢老板也就是千万个普通的古董商人之一了。

当时的故宫的文物流失严重,但真伪难辨、鱼龙混杂。卢芹斋凭借卓越的眼力,发掘了不少珍品,也成功的卖给了外国人,获利巨大。这时候卢老板就逐渐成为一个文物贩子了。

必须承认,卢芹斋这个文物贩子具备天才般的文物鉴赏能力,还有非凡的艺术领袖气质。那个时代,洋人喜欢中国的文物,侧重点主要是精美绝伦的瓷器。就是卢芹斋,启蒙的洋人的兴趣爱好,把文化积淀深厚的中国墓葬艺术和佛教艺术也给推广出去了。

墓葬雕刻、青铜器、陪葬古玉、陶俑、佛像这些在当时的外国人眼中都属于陌生或者不吉利的东西,根本没人在意。就是在卢芹斋的不断推广下,逐步把这些文化瑰宝展现给洋人,激发了他们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更多热情。同时,卢芹斋也不断贩卖这类中国的文物。

最出名的当属“昭陵六骏”石刻的贩卖。“昭陵六骏”石刻原本列置在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旁祭殿两侧的庑廊内。石刻的原型是李世民生前最喜爱的六匹战马,是他安邦定国、平定四海的坐骑,见证过他的丰功伟业。它们分别名为: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什伐赤。

据卢芹斋本人的回忆录记载,昭陵六骏石刻本是被当地文物贩子的偷盗下,准备从陕西运送出去,在途中被当地老百姓发现,告知官府。但是六骏中只有四骏被留在当地,另外“飒露紫”和“拳毛騧”由袁世凯下令送到他家,隔了几个月后,托人卖给了卢芹斋。

此事的可信度并不高,史学界、考古界并不以此为定论,但其中的真实经过已经很难弄清楚了。更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当时为了偷运方便,“六骏”遭到了肢解,它们当初是被分割成大小不同的碎块装箱运往的。后来卢贩子就将“飒露紫”和“拳毛騧”转运到美国,以12.5万美元卖给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国宝从此离散。

卢芹斋的生意是越做越大,从1915年起的三十余年时间,贩卖国宝不计其数。当时他的一个小股东分红收益就有十几万银元,远超国内一个古董店一年的流水。后来因为名声太臭,遭到大量批评,建国后,文物走私被遏制,他的生意才不得不结束。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