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体育 >综合体育 >羽毛球 >正文

【双雄会八年】一个业余赛的胆识和风骨

2019-12-30 08:50    

如果要说改变中国羽毛球发展历程和格局,在北京奥运会之后,业余羽毛球赛事的风起云涌,无疑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业余赛事的蓬勃发展,在印证了中国羽毛球群众基础庞大的同时,也逐渐打破了业余和专业的局限,依托全国性业余赛对于草根球员的挖掘,高额奖金奖励对于大众的吸引,加上电视直播和网络社交的发散,羽毛球业余运动员,拥有越来越多展现自我的舞台,自2011年开始,由VICTOR主办的全国业余羽毛球混合双打团体邀请赛,穿越八年风雨,横跨中华经纬,已经成为了中国所有业余选手梦想中的荣誉殿堂。

(2011首届双雄会冠亚季军合影)

2011年,是赛事的开端。当时“双雄会”还只是赛事的一个SLOGAN,从第一届赛事开始,VICTOR就将其定位于全国——七大赛区的规模,或许不是任何一个赛事说做就能做到的。而这项赛事的定位也是非常清晰——只针对规模庞大的双打选手,从2011-2013年,双雄会在全国范围内引爆了业余选手的激情,平均每年150万以上的奖励,2012年甚至超过了200万,让这项比赛在创办之初,就显得高大上——至少之前鲜有任意一项羽毛球业余赛事,有这种体量和奖励。

(2013年双雄会颁奖仪式)

正所谓树大招风,随着赛事影响力和规模日益扩大,参赛者越来越多。办赛人员也渐渐遇到了各类问题:资格问题运动员越来越多,引发赛场上的投诉事件屡见不鲜;而基数庞大的高年龄层运动员基本沦为陪跑,不能展现其真正的自身价值。

(双雄会青年组颁奖仪式)

2014年开始,是双雄会开始对羽毛球赛事进行创新和探索,这一年,比赛被分为了中年组和青年组,中年球员逐渐有了公平竞技的舞台。

2015年,赛事进一步革新,加入了公开组,公开组的加入,使得赛事在竞技水平的维度,有了新的提升,而那些因为资格问题,原来一直被排斥在比赛资格之外的高水平运动员,也有了自己的舞台。分站赛公开组的场地四周,往往人满为患,时不时发出赞叹与惊讶的声音。

(2016年双雄会丙组颁奖仪式)

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先锋乒羽正式对比赛进行电视直播。2015年恰逢当年比赛的总决赛就在长沙进行,赵剑华、孙俊、鲍春来三人还作为教练指导了进入最终决赛的运动员,赛事俨然成为了一个羽毛球嘉年华,兼具娱乐竞技的比赛体验,树立了业余赛事的全新标杆。

2016年,赛事年龄组别进一步划分,原来的三个组别被升级成了四个组。2017年,网络直播开始大行其道,由于简单易行,各站分站赛也进行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网络直播,这让比赛在传播手段上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回望这跌宕的八年,赛事不断在变。为了更合理公平的竞技而变,为了更大规模的全民健身而变。走过七年之痒,双雄会依然在坚持,时间变,观念在变,最终不变的,是你我对于这项运动不停的追逐与信仰。

—— END ——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