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娱乐 >正文

明星的创业初态长什么样?看看《中餐厅》就知道了

2018-03-21 23:25    

这不止是一档以经营为主题的节目,它以美食为载体,向年轻人讲述了明星的创业初态;这不止是一档老友相会记的综艺,它以挖掘“明星”外的“创业、努力、领导力”元素,以“普通人”的身份对外传递着全新的奋斗方式。

夏季,最能降暑的莫过于海风啤酒、沙滩旅行,能当你最佳听众的,莫不是一桌好菜和会心一笑。

踩着这个节奏点,湖南卫视综艺《中餐厅》刚一开播,就换来了酷云实时数据市占率超20%、欢网全国网数据实时收视率破1的成绩。赵薇、黄晓明、张亮、周冬雨、靳梦佳这5位跨越70、80、90年代的嘉宾,在泰国象岛经营一家中餐厅,引爆了歪果仁的味蕾,加深了“一带一路”沿线中的人们对中国饮食的情感和记忆。

不过,这不止是一档以经营为主题的节目,它以美食为载体,向年轻人讲述了明星的创业初态;这不止是一档老友相会记的综艺,它以挖掘“明星”外的“创业、努力、领导力”元素,以“普通人”的身份对外传递着全新的奋斗方式。

最初的创业 得先各自找位

20天,全程录制ing。流畅的节目顺序下,很容易带出《中餐厅》的“自然发展规律”,呈现出创业者的初态,在一步步的探索中,形成一个由散到整、由乱到齐的归位过程。

首先,各自分工明确。从第一天开始,除了张亮的“掌厨担当”、靳梦佳的“洗碗妹”得到官方认证,赵薇、黄晓明、周冬雨这三个人的角色站位有些不太清晰;记账、算账、收账搅和在一起,没有统一的标准;招揽客人、制作蜂蜜柠檬水、通知后厨、安排桌序、协调紧张的工作进度,这些,都没有被明确地分工出去。所以,才有了刚开始黄晓明多算了第一桌客人的一道菜钱;赵薇随心而行定菜价;周冬雨做“哪里需要我就出现”的“紧急替补”等场景。但从第三天开始,一切变得井井有条。男性角色——张亮和黄晓明,负责美食出锅,赵薇是定价、收钱的“财婆”,周冬雨负责安顿客人,黄晓明则身兼招揽、翻译、送礼等数职,算是“门面担当”。

其次,餐谱归位清晰。为了吸引到更多的客源,中餐厅打出了8折、送好礼的“诱惑球”,同时对客人也是有求必应,什么水煮牛肉、茄汁大虾、砂锅焗鱼头等高难度菜色,不管多么费时费力,一概予以满足。招牌是打出去了,但是从第三期开始,客流量越来越多,出现了食材紧缺、桌位不够的情况。于是,作为店长的赵薇,开始思考如何化解中餐厅的经营困局,并抛出“转变餐谱、将繁化简”的思路。以中午提供套餐制的方式,既能在短时间内圈住客户,加速换桌率,提高客流量,又能降低食材多元性,提升出菜速度,一举两得。

再次,经营理念合一。《中餐厅》开播后,黄晓明身上散发的“经营气质”已经得到了观众的肯定。从落地象岛一开始,他那“人生在世,省钱二字”的生意经便在随处发光发亮。尤其在具体的采购中,一个精打细算·有经营头脑·男会计的形象,真的让许多男生汗颜。货比三家,能买便宜的绝不买贵的,在砍价的基础上再索要一些实用物,堪称“高颜值的黄抠门”。但,这与赵薇“一切以客户为基准”的原则,有些背道而驰。赵薇大大咧咧、豪爽的性格下,缺乏一颗精于计算的心,她更喜欢在不降低客户好感的基础上,再去考虑收益的问题。这也印证了她在节目开头说的:“我是一个做生意亏本的老板。”“一个是真抠门”“一个是真豪爽”,当两大理念相撞击时,谁进谁退,成了一个难题。好在,两人不枉一场同窗情分,双双一低头,各自认识到了对方的初心所在,经营理念一合拍,倒也不为难了张亮这个“解围王”,四处帮他们灭火。

可以看到,5个人的团队行动,从一连串的无序到有序,盲目到理智,分歧到归一,正是节目拒绝“停顿”录制的结果,也才有了不腻口的画面和自然清爽的故事走位。而创业者们也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默契和配合的并行。

领导与员工的共性,是做事

真真实实来经营,认认真真来做事。这句话用到《中餐厅》身上,再贴切不过。在这个刚刚形成的新团队中,领导与员工之间,首先是做事,然后才有管理。

赵薇、黄晓明、张亮、周冬雨、靳梦佳,这几个人将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如何打响中华美食、在象岛经营好中国餐厅上,没有一丝一毫的“偶像包袱”。身材好的男员工们,都自觉穿好衣服,不再刻意展露肌肉。女领导该约束员工还是约束员工,该放权也放权,给予他们高度的自由度和展示自我特色的机会,对于她自己而言,没有摆出老板娘的架子,相反特别会站在客户角度思考问题:如果有听到员工建议客户吃什么时,第一时间制止,选择先听客户想吃什么;当与员工有争执时,突然意识到自己的不礼貌行为影响到了顾客就餐,及时噤声并道歉,将“队伍稳定”放在首要位置。

这样有爱的团队,让彼此的凝聚力变得更强。即便面对海滩上众多餐厅的竞争压力,也不怕不怕。

在象岛,也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他们因慕名中餐而来。英文交流,成为一项很重要的技能。这时,赵店长开启“合理用人”的模式,“晓明,你过来问问。”“晓明,又有外国人来啦。”“晓明,去沙滩招揽一些客人来?”一边是赵店长的“声声不息”,另一边是晓明“翻译官”的时刻在线。

不要忘了,为了饰演好《中国合伙人》中的成东青——一个农村出身,最后搏命背下整本英文字典,经历三次高考终于考上北大的真实人物,黄晓明顶着巨大的压力和观众挑剔的眼光,硬生生练好了英语发音,交出了满意的作品和演技。背后的付出,换来了今天在《中餐厅》中的流畅英文交流,连一位中国爸爸都忍不住称赞黄晓明的英文,并告诉女儿要好好学习。

很惊喜的是,黄晓明没有因为一部剧而选择暂时提高英文,他将这个本事延续了下来,并一直坚持着。所以,我们看到了时隔4年之后,依旧发音标准、沟通流畅的“成东青”。由此,《中餐厅》所带来的,是有关年轻人“创业、努力”的影响力。

同样的,放在张亮身上的,是一个厨师到模特的转型。《中餐厅》中默默埋头做菜的张亮,呈现了一个普通人最真实的生活状态。有一项技能,不至于穷到没饭吃。15岁开始在餐馆做实习生、做学徒的张亮,折射了当代年轻人身上的勇气和拼搏。

在角落默默刷碗的靳梦佳,虽然存在感不多,但她承担了最不起眼又最不可或缺的角色。“以前会觉得,菜上得晚一点就很着急,今天才明白,每个工作都好不容易。”初为创业者的她,意外发现了自己“洗碗强迫症”的技能,也体会到了360行的艰辛。

而周冬雨,一个将泡茶理解为,就是把茶叶放在烧水壶中烧的“零度家务者”,也开始拿起笨拙的手为客户、为同伴泡好蜂蜜柠檬茶,看似她做这些有些“迫不得已”,不过没有“第一次的跨出”,又怎么能悟出“站在对方角度”思考的创业者之道呢?

一档在海外传承中华美食的节目,既肩负了文化的使命,也扛起了为年轻人立信念、树信心的责任。

有华人顾客因某一道美食而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家乡;有外国友人因某一个小菜的味道,而有了对中国文化的具象化认识;有中国游客在这里找到了祖国的归属感。这些是美食的力量,也是《中餐厅》为这个夏季的观众带去的一丝凉爽。

在这个鼓励创业创新的年代,年轻人是推动社会前行的活力车轮,在潮流的波浪中,年轻人需要有胆魄尝试未知,走出旧式思维,找到新的需求点,更好地在供给端发力,他们也需要有好的前路者给出借鉴、提供经验,用曾经的车轮轨迹为他们加油鼓劲。

《中餐厅》做到了。

明星们用他们的逆袭之路和成长故事,让每一个有梦想的年轻人,有了向前的动力。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