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旅游 >正文

韶关围楼之韵|围楼在浈江留下的特殊美感

2018-03-25 13:42    

围楼,是客家人的传统居所。主要分布于粤东、粤北、东江流域和环处珠江口等地,其建筑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是珍贵的汉族建筑文化遗产。

韶关是客家人集中居住地,经过两千年的发展变迁,现代化设施日益完善,而这些围楼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她们经历风雨,她们孕育人才,在褪去了居住功能之后,摇身变成了人们怀念旧物的场所。

经黄玉美老师授权,“文化韶关”微信平台将开辟韶关古围楼专栏,讲述韶关围楼古韵,介绍韶关市及各县市区保存下来的二百六十九座围楼。

浈江区围楼系列

1

湾头围

位于韶关市东北10千米浈江区十里亭镇东北隅,最西一幢为二面坡硬山顶建筑,坐西朝东,长方形,3层,高15米,宽20米,进深12米,占地面积240平方米。

青砖砌筑及顶,正门红砂岩楣,红砂岩或青砖筑方形、拱形窗,铁窗棂,半圆形楣,东北角配小厢房。

整体完好,作杂物房。

2

新屋

位于韶关市浈江区犁市镇黄竹村,北风火岭南麓,黄竹河西畔,地处中部丘陵地带。钟氏祖先建于清末民初的围楼,坐东北向西南。正方形,2层,高12米,长、宽各13米,占地面积169平方米。

二面坡悬山式黛瓦金字塔顶,缝线笔直剔透。1条红色砂岩铺小道与村前横向排水道构成“〒”,为村龙骨。尽青砖砌墙至顶、均设双圆拱楣方窗,分别书“永康、美焕、秀目、急飞、风仁”等字词。红砂岩砌正门拱圆,洁白双弧层,内书文字。保存较完好,曾用做谷仓。

全楼臃荣华贵,得体大方。

3

洋楼

位于韶关市浈江区犁市镇厢廊村。吴裕泰次子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北向S248省道,南傍匆匆南淌的武江。地处武江沿岸平原。坐东南向西北。正方体,4层,长10米,高10米,占地面积100平方米。

庑殿顶重檐黛瓦。尽青砖砌纵横凹凸相间墙至顶,井然有序。飞鱼垂吻,势如捅天。正脊卷草,形态美妙。均青砖筑双弧拱楣方窗,如窗展馆。正左侧有楼梯登2楼。中西合璧特色显赫,形如玉玺。艺术价值高。

据村民吴祥兴简介。此楼有住家。

韶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黄玉美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任何组织、机构或个人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或二次修改。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