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大V观点 >正文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扫雷”只是那个Windows

2020-01-17 00:40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扫雷”只是那个Windows中自带的小游戏。点到“地雷”爆炸了,还能再开一局。

但对这一群人来说,扫雷却是一种对生命的挑战。

1 2 3 4 5 ... 12 下一页

“所谓的岁月静好,那只是因为有一群人在默默地奉献着,为这个时代负重前行,10月11日,边境排雷过程中一枚加重手榴弹爆炸,造成最亲的战友双手截肢,双眼眼球摘除......珍惜眼前生活,希望每一名战友都能平安归来”。

近日,一条消息牵动着万千网友的心——在中越边境云南省麻栗坡县扫雷作业过程中,战士杜富国在处理一枚高爆手榴弹时,突遇爆炸,虽身着防爆服,但依然受伤严重,并危及生命。

麻栗坡县的官网上有着这样的简介:“素有‘南疆宝地’和‘边陲重镇’的美誉。”

八里河村是麻栗坡县的一个边境村落,这里看起来山清水秀,和普通村庄并没有太大区别。

然而,村庄的山上却到处都有着这样的警示牌,黑色的骷髅头,“禁止入内”大字异常醒目,提醒着潜在的危险。

这是一个“地雷村”——沿中越边境伸延的这些村落,几乎都有这个名字。一千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到处遍布着雷区。

有报道称,据不完全统计仅中越边境云南段埋设约130万余枚地雷、48万余枚(发)各类爆炸物。这些无法计数的“魔鬼”,威胁着边区民众的生命。

上一页 1 2 3 4 5 6 ... 12 下一页

“走路要踩着前一个人的脚印,稍微偏差一个火柴盒的距离,都有可能腰腿分离。有时候吃着饭,炸起来的尸块能绷进碗里。”

不少当地人从小时候起,就被反复提醒一句话:千万不要往山上乱跑。在很多寨子里,假肢和拐杖,成为一种常见和必备的东西。上山砍柴、割猪草、捡战时遗留的废铁换钱,或是在自家的地里做农活,都有可能踩响地雷。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 12 下一页

从一篇报道里的数字中,我们或许能粗略地触摸到村民们的恐惧——“云南文山州富宁县的沙仁寨也是一个‘地雷村’,整个村子87口人被炸得只剩78条腿,人均不足1条腿。”

1992年,一支特殊的部队带着先进的设备走进这片土地。二十多年过去,这里的人们又开始活跃在田地耕种,自由地行走于山间。

村民们不止一次地告诉前来的记者:“如果没有这支队伍,不知道还会有多少人失去对生活的希望。”

在自媒体平台发布的战友牺牲消息下面,也有当地人的留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 12 下一页

经历过,才知道珍惜。一句朴实的“谢谢你”,是边境人民对子弟兵最好的褒扬。

英雄背后,留下一方平安净土。

有人说,扫雷兵是“和平时期离死神最近的职业”。

手握随时可能爆炸的雷,犹如雕刻工艺品般小心翼翼,即便汗珠渗进眼睛,也不能眨眼,更不能擦拭,仿佛周围的一切都已静止。

这样的一幕幕,在进行扫雷任务的每一天都有可能发生。

“和地雷打交道一定要胆大心细,一次粗心就可能失去生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 12 下一页

很多战士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认认真真把遗书放好,再去执行扫雷任务。每天晚上回来以后第一件事,是把遗书反复修改,添补新的内容,然后再去睡觉。

他们最期待的事情,就是从雷场下来,给家人打个电话,说一声平安。

有队员的妻子说:“自从你选择了扫雷,你就成了家里的一颗‘雷’。”

他们面前是战争,身后是人民。

每次扫雷结束反复核验无误,向地方交接雷场前,扫雷官兵通常会用中国军人独有的验证方式:当着当地老百姓的面,手拉着手,徒步走过雷场的每一个角落。

上一页 1 ... 4 5 6 7 8 9 10 ... 12 下一页

这不是什么形式主义,也不是所谓弄虚作假,更不是草菅人命。

这是官兵们向人民群众展示对扫雷成果的自信。证明这块曾经令人望而生畏的死亡地带,已不存在残存的地雷,让老百姓放心使用。

上一页 1 ...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他们在用自己的行动,庄严向人民作出承诺——

确保移交给百姓的土地上,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潜在危险,必须“百分之百”安全;

确保中国军人承担的使命里,不能打一丁点儿折扣,必须“百分之百”完成。

但是,也有人问:

是我军的扫雷装备不够先进么?

我们有可在坡度小于40°的山地进行清障排爆作业的雷场清障车;

上一页 1 ...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我们也有可以部分替代人工,危险性相对较小,在植被较矮、较稀疏、地势平缓的区域很适用的智能排雷机器人;

还有用于扫除前沿阵地多种反坦克地雷场,为突击作战的坦克、装甲部队开辟通路的综合扫雷车。

上一页 1 ...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但是,如果您留意下会发现,“坡度小于40°的山地”“植被较矮”“地势平缓”等要求,一再出现这些装备的介绍里。

而边境上,却有着最险峻的地形,以及最复杂的混合型雷场。

这里山高坡陡林密,很多地方地势险峻,有的地方脚下就是陡峭的崖壁,有的地方根本没有路,机械化的排雷装备在很多地方根本派不上用场,堪称灵活的扫雷机器人也在这些陡坡和密林前寸步难行。

上一页 1 ... 8 9 10 11 12 下一页

这里散落着反坦克雷、防步兵雷、松发雷等至少数十种地雷,有的雷正面朝上,有的侧面,有的反面。石缝、树根、草丛,到处都是,就如撒豆子一般被人随意倾倒在土里。

上一页 1 ... 9 10 11 12 下一页

几十年过去,高温和地表水冲刷已严重腐蚀地雷和爆炸物,地雷的埋设位置也向深层移动,有时候一个地雷下面又是另一个地雷。

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扫雷机器人、机械化扫雷、爆破排雷等方式都很难确保百分百清排彻底,无法解决深埋在土里的地雷,一些犄角旮旯很可能会被漏掉,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危险。

所以在很多任务环境中,仍只能通过人工扫雷。但是扫雷部队都有着严格的扫雷程序,采取了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创新了很多扫雷的方式方法,还会综合使用先进的装备,尽最大可能地确保战士们的生命安全。

祖国无战事,军人有牺牲。

他们和死神博弈,毫不胆怯,用双手耕耘和平,一往无前。搜排出的地雷述说着遗留的历史,红色的旗子描绘着和平的未来。

愿有朝一日,技术的进步能够达到彻底替代人工的程度,将边境残存的威胁全部排除,愿危险离战士和人民越来越远。

向那些为祖国、为人民、为和平负重前行的人们致敬!

上一页 1 ... 10 11 1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