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体育 >综合体育 >电子竞技 >皇室战争 >正文

体测“代跑”悖离体育锻炼初衷

2020-03-08 12:24    

近年来,国内不少高校为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陆续开始实施跑步打卡制度,不过学生们对此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据报道,河南郑州一所高校将课余运动半学期80公里(男女一样)计入期末成绩,这一体能测试竟催生了“代跑”业务。甚至出现一名学生携带7部手机跑步,为他人完成跑步任务。(12月6日中国青年报)

诚然,跑步打卡有着学校培养学生热爱体育、崇尚运动的健康观念及锻炼习惯,增强学生体质的良好初衷,但当高校将此计入期末成绩,并催生了“代跑”业务,显然使之变了味。

首先,运动可以释放压力,轻松快乐,但自觉自愿、适宜舒适是产生运动愉悦感的基础。大学生已经成年,个性张扬,崇尚自由,对一些强制性规定有一种本能的反感和不屑。跑步打卡并计入期末成绩,让人失去了运动的主动性,而变成了跑步是为了完成任务,失去了运动的快乐意义,自然执行效果不如人意。

其次,对于学校而言,跑步打卡催生了“代跑”业务,是一个绝妙讽刺,说明其有效执行与学生意愿层面出现严重偏差;对于学生而言,跑步打卡促使一些学生随机应变,弄虚作假。而短期化、功利化的体育分数,只会背离积极锻炼、增强体质的目标,带有完成任务性质的强制性打卡,不仅会影响运动质量,更有违诚信,会败坏校园风气。

其三,大学生体质下降虽与缺乏锻炼有关,但不是唯一原因,饮食习惯、环境卫生等都产生作用,而一些慢性病、富贵病也是生活水平较高地区和发达国家的常见病,成因更为复杂,需要对症下药,若缺乏对相关体育项目、目标人群身体素质的必要了解、千篇一律地用跑步锻炼来予以治疗,且缺乏必要、专业的考评检测手段,恐怕适得其反。

体测“代跑”背离体育锻炼初衷。在请求代跑者心目中,跑步打卡已然异化成为一个可以花钱买得的分数,在代跑者心目中,不过是一笔轻松赚钱的生意,而在各个高校不断晒出、比较的“代跑价格表”中,说明代跑俨然成为一门时兴的“新生意”,督促学生跑步的积极意义早已碎落一地。

“携带7部手机跑步打卡”是一则黑色幽默。完善学校开展体育运动的监测与评价机制,逐步加大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在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改变重智育轻体育的社会氛围,树立热爱运动、健康生活的良好理念,并加大体育运动宣传,加快建设群众性体育锻炼的基础设施,建立健全一套科学、有效、长期的全民锻炼计划并付诸实施,堵住代跑赚钱的漏洞,让学生们真正地运动起来,才是激励大学生主动锻炼、增强学生体质、激发全民健身激情的最佳“跑道”。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