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娱乐 >电影 >正文

热映《东方快车谋杀案》上映日期:2017-11-1

2018-03-29 07:46    

热映

《东方快车谋杀案》

上映日期: 2017-11-10(美国/中国大陆) / 2017-11-03(英国)

片长: 114分钟

3D:无

语言:英语

非原著党,没看老版,浅谈17版《东方快车谋杀案》

文 | Enjolras

失望。

以阿加莎在世界推理文学界巨人般的名头,这部电影最终呈现出来的故事和效果是远远配不上的。即使我没有看过最为经典也最具代表性的西德尼·吕美特的1974版,也能够猜出17版《东方快车谋杀案》无论是从推理的层次还是气氛的营造上都大为不如,从西德尼于1957年拍摄的《十二怒汉》中就可见一斑。

同样是密闭环境的群戏,《十二怒汉》中的人物身份同样复杂却呈现得相当清晰,故事情节也是环环相扣、步步紧逼,直到影片末尾镜头扫过会议桌的画面,一片狼藉,才让观众从一个多小时的硝烟中终于喘过一口气来,这是何等的制造气氛的大师啊!

相比之下,从悬疑气氛和推理的角度来看,17版《东方快车谋杀案》无疑是难以让人满意的。事实上,影片最大的问题就是推理的过程相当粗糙,几乎是跳跃式的前进,更谈不上有多么悬疑紧张的气氛了,当最终真相揭开的一瞬间,在那段本应该让人震撼和惊叹的灰色闪回中,影院中竟然泛起了此起彼伏的笑声,可见电影气氛的营造是有多么的失败。

波洛作为一位举世闻名的大侦探,他巨细无遗的观察力和谋定后动的沉稳手段反而在影片开始的一小段推理show和与片中其他人物初次出场的交流中体现得更多,到了正儿八经开始破案的时候,我们的大侦探却变得时而睿智一把秀一下高智商、时而温吞徘徊还总拿出一张妹子的照片怀念一下——说实话我不知道这个数次出现的细节对影片的故事性有什么作用?

正是这样“注水式”的叙事,使得影片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推理过程变得相当散乱,这不仅仅使得影片的气氛营造全面失败,更加直接影响了影片结局的质量——波洛在推理出案件的真相之后的心理变化略显突兀和刻意,使得影片太快地从一次案件侦破进入到了对人性的拷问的课题。

而我在第一次接触《东方快车谋杀案》的过程中,从老猫女被捅一刀的那一刻就顺利猜到了结局——那边大侦探正要锁定目标,这边罪犯就迫不及待地二次犯罪帮嫌疑人洗脱?未免也太巧合了,这样我都猜不出真相以后还怎么愉快地看柯南?

更加重要的是,如果影片的叙事足够偶沉稳细密,那么即使是猜到结局,或者在众多粉丝已经将剧情烂熟于心的情况下,其实依然可以将结尾的反转演绎得汹涌而震撼,今年的西班牙黑马《看不见的客人》就是最好的例子,可惜这部《东方快车谋杀案》远远没有做到。

此外,影片还存在着一个非常显而易见的问题,那就是其他配角的戏份被压缩得太厉害了——《东方快车谋杀案》之所以成为经典,除了阿加莎苦心设计出的这一场惊世骇俗的完美犯罪之外,更加重要的是,片中列车上的十二个身份不同性格迥异的人物之间以及和主人公波洛之间的互动非常精彩。这是密闭空间叙事的一个极大的优势,就是人物之间矛盾冲突会比寻常情况下激烈百倍,大大增强了影片的故事性和趣味性。

然而,这部《东方快车谋杀案》却将太多镜头聚焦在了波洛本人身上,无疑肯尼思·布拉纳的表演十分精彩,最终的一段独白也尽显他作为一位伟大的莎翁戏剧演员的台词功架,但影片这样略显失衡的人物构建,使得这部阿加莎作品改编的电影,更多地呈现出了“福尔摩斯式”的个人主义色彩。

拥有佩内洛普·克鲁兹、朱迪·丹奇、米歇尔·菲佛这些世界级的演员,却让他们本应该大放异彩的戏份大大缩水,这实在是让人心痛的——每一位演员都在自己有限的戏份中表现得很好,尤其是“永远地猫女”米歇尔·菲佛饰演的贵妇,更加是十二人中最为抢眼的角色。在最终的一场揭秘大戏中,菲佛的表演和肯尼思可以说是不相上下,让人印象深刻。

有趣的是,只是演了“一具尸体”的约翰尼·德普的戏份却出乎意料的比较丰满,这可以说是德普近年来在大银幕上塑造得最为靠谱的一个人物形象了,希望老船长在饱经波折之后能带来更多好的作品。

当然,说了这么多这部电影的坏话,也必须“平衡一下”,谈谈这部电影的亮点。

第一个要提到的便是影片精致的画面。其实在1974版之后,便开创了《东方快车谋杀案》改编的两个“豪华指标”。一个是演员阵容的豪华,毕竟1974版可是汇聚了肖恩·康纳利、英格丽·褒曼、劳伦·白考尔等等这些影史留名的大咖。从这个角度来看,17版本是合格的。

另一个“豪华”,则是服装、道具、布景的豪华——“东方快车”自从被搬上大银幕以来,已经在影迷心中形成了豪华精致、典雅庄重的印象,毕竟它代表着一份来自欧洲上流社会的体面和高贵。在这一方面,17版可谓是用心良苦,我们也可以从影片中看到,车厢的布置精美绝伦,而片中演员的服装,也处处可见考究痕迹,无一不是恰到好处,大大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性。

另一可圈可点之处,便是影片对于主题立意的适当深化。在《东方快车谋杀案》的原著和诸多改编作品中,波洛这个人物在案件处理的最后,关于法理和人情之间的抉择,一直是影迷书迷们津津乐道的亮点。

在这个层面上,17版选择了更为展开的描写,不仅仅是影片最终波洛的精彩独白,而是从一开始就铺垫了波洛作为一位名侦探所信奉的“非黑即白”的原则和是非观,而到最后,面对着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真相,波洛动摇了。

影片在末尾不仅刻画了波洛是如何明白了世界并不是要在他所追求的绝对的平衡中才能印证真理的,而且更多着墨于表现罪犯同样是饱受命运折磨的可怜儿,并通过一些列波洛与罪犯之间关于善与恶的互动,来使得波洛最终的抉择更加合理更加让人动容。从这一点来看,17版是有自己的可取之处的。

总的来说,17版《东方快车谋杀案》应该只能说是一次勉强及格的改编,对于这块享誉几十年的金字招牌来说,无疑是让人失望的,而影片的末尾明显指向了阿加莎的另一部经典《尼罗河上的惨案》,则让人看出电影公司期待将这个系列的作品继续拍下去,构造一个“波洛宇宙”了。

- END -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