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大V观点 >正文

一枚导弹灭一国!这个技术我们要不要?

2018-03-29 20:15    

作者:瀚海狼山

声明:瀚海狼山授权发布,未经作者许可请勿转载

撒旦,在西方文化中是和上帝对着干的堕落天使,代表魔鬼的邪恶,平时蛰伏地下,伺机冒出来反抗上帝的权威。当代的北约国家把这个“雅号”送给了前苏联研制的一种超级重型洲际导弹,因为这种导弹,会突然从东欧和哈萨克的土地里冒出来,只需要一枚,就足以彻底核毁灭法国或者英国这么大小的一个中等欧洲强国!和传说中撒旦的邪恶和狂暴,如出一辙!

R-36M(洲际弹道导弹(北约代号SS-18 “撒旦”)是两级液体燃料惯性制导的重型洲际弹道导弹,从1979年开始装备苏联火箭军部队执行作战任务,是前苏联研制的第四代洲际导弹。SS-18导弹由于其大当量、高精度和分导式多弹头的特点,具有很强的打击硬目标的能力,被认为是第一次核打击武器。

20世纪60年代中期,冷战开始进入白热化阶段,这时在“确保相互摧毁”战略思想指导下,美苏两国将拥有完全摧毁对方的能力作为遏制战争的前提,美苏都部署了大量战略导弹,走上了全面的核武器军备竞赛。同时,两国又开始考虑自身核武器的安全性,开始发展射程更远、当量更大、分导式弹头和更多的坚固地下发射井式的导弹核武器。

1960年代,“民兵”导弹的部署和改进使美国在核武器竞赛中占据了先机,于是苏联在60年代末开始发展第四代陆基核导弹SS-18。

在SS-18诞生前,苏联战略核武器的主体是SS-9,一种专门用来打击美国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的重型导弹,在当时也是“巨无霸”。该弹运载能力巨大,装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1000万吨级当量核弹头。这是苏联历史上第一种对美国洲际弹道导弹构成实际威胁的武器。但由于地面发射系统复杂,发射井抗摧毁能力较差,而且作战反应时间长、服役期短,因此其实用性不强,只能是纯粹的战略威慑武器。在其服役不到4年的1969年9月,苏联最高部长会议作出了研制其后继型SS-18导弹的决定。

承担SS-18导弹设计的是苏联著名的导弹设计机构,总部位于乌克兰的“南方”设计局,当时任该设计局领导的,是被尊称为当时苏联导弹“教父”的费多罗维奇·乌特金。1967年,乌特金进入“南方”设计局领导层,主持了多种洲际弹道导弹设计,SS-18就是他的得意之作。

SS-18被设计为携带分导式多弹头或单弹头的二级导弹,在结构布局方面基本与SS-9类似,但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和更紧凑的配置,使导弹结构重量减轻。

1971年,苏联开始SS-18的冷发射演练。

1973年2月,成功进行全程飞行试验,

1975年12月,SS-18导弹正式装备部队。初期服役的SS-18为单弹头,以后又增加了多弹头型和大威力单弹头型,分别命名为SS-18I、II、III型。

苏联在1976年8月16日通过了IV型的改进决议。“南方”设计局的改进方案采用了平台—计算机显示制导方案,使弹头打击精度由500米以上缩小到了350米以内,这使SS-18可以用更小的弹头打击同样的目标,从而增加了SS-18携带的弹头数,因此设计方案中,子弹头数量由8个增加到10个。1979年11月苏联完成了新的分导式弹头试验。次年SS-18IV开始服役。1982~1983年,新导弹全部替代早期部署的三种导弹,部署总数达到308枚,即达到了《美苏关于限制进攻性武器条约》规定的上限。

虽然SS-18IV的问世使苏联战略导弹接近了精确时代,但经过前期部署和使用,发现其庞大的体形增加了阵地安置和维护的难度。于是在IV还在试验的时候,“南方”设计局在1979年6月又推出了V型(P-36M2)方案,称为“长官”。

新导弹的改进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将二级火箭发动机完全浸入推进剂箱,使之融为一体。以前这种方案只用于潜射弹道导弹,可使导弹的外观尺寸明显缩小。二是相应改进了导弹的运输发射筒结构,使之更轻巧。三是将导弹的10个子弹头分2层配置在特制框架上,使弹头部分更加紧凑。V型的飞行试验在1988年3月完成,并从7月开始担负战备值班任务。  

从外形上看,SS-18无疑是庞然大物,起飞重量由183吨增加到200.6吨,投射重量由5.8吨增加到8.8吨。 

SS-18本身就是为打击发射井等加固目标而设计的,因此一开始就将大威力作为目标。在导弹设计中,注重了导弹的巨大推力,其有效载荷接近9吨,这一能力即使是今天的运载火箭也少有能及。巨大的推力使其可以携带更大、更多的核弹头,SS-18单弹头威力甚至曾达到2000万~2500万吨TNT当量,而美国投在广岛的原子弹威力也只不过1.5万吨,相当于1600多个广岛原子弹。其多弹头型导弹可以携带10个500千吨当量子弹头,而美国1986年才服役的“和平卫士”导弹携带的是10个47.5万吨当量的子弹头,现在唯一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民兵”3携带的是3个33.5万吨当量子弹头。

SS-18导弹可以携带总重超过8吨的弹头飞行16000公里之遥,而从苏联境内打击美国本土,根本用不了这么远的射程,打击西欧就更没必要飞行这么远,若把射程减到1万公里以内,那么可以携带总数惊人的40枚分导核弹头!足以一枚就毁灭英国和法国的所有大城市!但受到美苏核裁军条约的限制,撒旦只能安装不超过10个弹头,但却可以携带几十个诱饵,这让任何国家的反导拦截能力都无法承受!

单从威力上看,无论在过去还是可以预见的未来,SS-18都是绝无仅有的洲际导弹导弹“巨无霸”。

到1984年,苏联共部署有308枚SS-18洲际弹道导弹。据美国防务专家估计,如果苏联对美国发动解除武装的第一次打击,用这部分核力量足以摧毁美国80%以上的陆基洲际导弹发射井,而且苏联还保留有另外的1000枚核弹头来打击美国的其他目标。这对美国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美国也无法防御。

截止2000年9月,SS-18系列的各型该导弹共进行150次发射,除4次研发时代的发射失败以外,全部成功。总发射成功率超过97%,显示了极其可靠的核威慑力!

R-36M(SS-18)在阵地建设中也非常重视抗核打击能力。苏联从1974年开始将R-36M部署在全面升级的掩体中。由于R-36采用热发射,发射井下面和周围都建有排烟道,这大大降低了发射井抗压强度。而R-36M采用类似潜射导弹的地下井冷发射,因此将排烟道的空间浇铸上了水泥,缩小了发射井的直径,显著提高了发射井的抗压强度。

R-36M的发射井筒深39米,直径5.9米。这些发射井在80年代初期再度改良,已可承受每平方厘米365千克以上的压力(相当于海面下3650米的水压!)。同期美国“民兵”导弹发射井的抗压强度只有每平方厘米175千克。此外,为抗近距离核爆打击,R-36M的弹上和阵地电子设备都经过抗核爆电磁脉冲加固,使其具有很强的反击作战能力。

作为一种射程远推力大的液体导弹,R-36M在设计中主要采用三项新技术。一是采用冷发射。R-36M装在玻璃钢制成的运输一发射筒中,然后再部署在发射井内。导弹发射时由安装在运输一发射筒底部的燃气发生器将导弹推出发射筒,一级主发动机在导弹出井后点火起动。这使导弹不需要耗费自身的燃料而渡过了最费燃料的起飞阶段。

二是导弹采用了燃料耗尽关机技术,充分应用了所带燃料,提高了燃料使用效率。

三是该导弹采用了可以像固体导弹一样长年在导弹弹体内储存的戊酯庚基火箭燃料,不许要像传统的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一样,在发射前花费数小时加注燃料和氧化剂(如我国的东风5A);接到命令,可以立即发射,大大提高了作战灵活性。此外,运输—发射筒冷发射技术还减少了日常对导弹的维护。

由于研发这种超级导弹的南方设计局在苏联解体后位于乌克兰。俄罗斯方面对此很不放心。据俄罗斯媒体报道:最近几年,乌国防工业代表正在和外国同事谈判,最后可能转让一些重要技术。

俄媒体臆测,从现有信息来看,可能得到乌克兰相关导弹技术文件的国家是东方某大国。而且该国已经拥有相当发达的战略导弹部队,保持战斗值班的洲际弹道导弹至少有数十枚。他们的设计师完全有能力利用前苏联研发成果和技术,进一步改善自己的武器,进而提高战略导弹部队的实力,维护世界和平。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