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教育 >正文

高三尖子生刺死班主任:孩子,你不必名列前茅,但一定要心理健康

2018-04-01 12:49    

一名高三尖子生,拿刀刺死了自己的班主任,而被害老师的女儿竟然跟其同班。震惊的是,一个高中生还是尖子生竟然会杀人,心痛的是一名优秀教师就此丧命,一个本可以拥有锦绣前程的学子,前途从此葬送……

01

△ 嫌疑人罗某杰

“鲍嗲”没了。

11月12日下午,湖南省沅江市第三中学,47岁的老师鲍方在办公室遇刺,旋即倒在血泊中。事后法医告诉他的家人,现场几乎没有反抗的痕迹,鲍老师总共被刺26刀,背部有一个很深的口子,血流不止,致命的一击,扎在脖子上,刺穿颈部。

私下里,学生称鲍方“鲍嗲”,在沅江方言中这是一种亲切的叫法。

刺死“鲍嗲”的,是他教了3年的学生罗某杰,一个从全班二三十名冲到第一名的尖子生。案发前,鲍方因为布置作业的琐事,训了他一句话。数分钟后,他冲进办公室,掏出弹簧跳刀刺向老师。

凶案震惊了全校师生。

02

罗某杰的老家在沅江市草尾镇兴乐村,父母在镇上开着一家药店,还是当地的“赤脚医生”。

平常百姓家的孩子,母亲管教严格,对学习成绩要求很高。

在邻居眼中,他“成绩好,懂礼貌、孝顺”,以至于血案在当地微信朋友圈疯传时,他的邻居都不敢相信,这孩子会杀人。

在老师眼中,罗某杰自身勤奋,成绩从全班二三十名冲到第一名,属于“一点就通的那种”。

这种学生,作为老师,尤其是备受升学压力的带班班主任,恐怕恨不得把他捧在手心里吧?

鲍老师为人和蔼,教学幽默,平时总是笑眯眯。他会在夏天,骑着自己的电车给学生送藿香正气水,一人发一瓶,还会在冬天,给班里有点小咳嗽的学生,送熬好的可乐姜茶。

私下里,他是学生的“鲍子”,更是学生的“鲍嗲”,他教了罗某杰3年,为他申请助学金,关注他的成长。

三年啊,就算是宠物,也会摇首乞怜,何况是日日相伴一起战斗的老师?

罗某杰杀死鲍老师,只为一次“作业纠纷”:鲍老师布置大家观看一部励志电影,要求写完观后感再放假。

罗某杰和鲍老师说他不想写,“声音不大,但态度不好,很多同学都能听到”。班主任鲍老师明显有些生气了:不想写就转班。

然后,罗某杰就“一时冲动”了……

03

学生李某回忆,罗某杰平时没有太特别的地方,和绝大多数同学一样,早上一般6点半起床,晚上10点结束晚自习回到宿舍。他有些偏科,英语不太好,就随身带一本单词书,有空就背背单词。

学生李某说,罗某杰平时生活非常节俭,一般学生的零花钱是100元一周,而罗军每周只花20元钱,还包括早餐费,但他还会坚持买漫画。他平时很爱看小说改编的漫画,但是漫画的细节和内容,并不与他人讨论。

老师们都很喜欢他,班主任鲍方也对他关注有加,安排他坐在教室中间靠前的位置。

学生李某说,其实罗某杰家里在村镇开诊所,家庭条件相对来说还不错,但鲍方还是为他争取了助学金。

04

报复的背后:内心的无助和恐慌

罗某杰杀害老师后,并没有逃跑。

他把刀仍在现场,跑去走廊,试图跳楼。期间,一言不发。

学校的老师王平说:能看出来,他跳楼的时候,不像假装,他很害怕。

他不仅跳楼害怕,他在听到鲍老师那句“不行就转班”时其实就已经极度害怕了。

甚至于,在他生长过程中,他一直都在害怕。

他害怕自己不够优秀,不被父母接纳;

他害怕自己成绩不够好,能力不够强,不被同学和老师喜欢;

他害怕自己在别人面前没有优越感,不被理解,从而远离人群。

心理学上,16岁的男孩,正处于青春期,会出现心理的闭锁症。

他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不向外袒露;也不再信任成人,认为成人不理解他们。

自尊心的驱使,好胜心的受挫,同时未和同伴建立起相应的社会关系,让他们体验着困苦、无助和深深的压抑。

从而在情绪状态中,积极的表现少,消极的表现多,而许多犯罪,就在这种压力下爆发。

04

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

青少年期,充斥着成人感与半成熟感现状的矛盾。

一方面,他们强烈地要求表现自己的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现实又常常给他们挫败,让他们无法自主。

这种现实和理想的冲突,注定了这个阶段的情绪波动,逆反心强,容易冲动,甚至导致矛盾的激化。

心理抵御能力的脆弱,和自我控制能力缺乏,成为他们走向歧途的最后诱惑。

因此,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或者其它重要的成人,一定要真诚而细心地关注、了解、理解和帮助他们,引导他们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地走向良好。

愿这次惨案后,罗某杰和鲍老师的女儿,都能得到心理重建,也愿人民的好教师鲍老师,能够安息!

更希望,孩子们能够懂得,你真的不必成绩优异,父母只愿你心理健康,人格健全。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