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育儿 >正文

木工奶爸和编辑老爸的育儿经—男人想做就一定能够做好

2018-04-01 21:13    

11月12日,由搜狐母婴主办、小糖块遛妈妈协办的成长敢探号活动来到大小木作旗舰店,与大小木作创始人孙岩、耕林童书创始人敖德共同围绕爸爸育儿等问题展开讨论,两位资深老爸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为了陪伴孩子更好的成长,才选择了现在的职业,更多的参与到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来。

左四是大小木作创始人孙岩右四是耕林童书出版人敖德

敖德:北斗耕林文化传媒创始人,资深童书策划人、制琴师,游走于出版、动画、编剧、乐器制作等各个领域。

孩子具备感受幸福的能力最重要

谈起孩子的培养,敖德老师说,我对孩子童年的理解不同于其他父母,我认为感受幸福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因为我看到周末各个培训机构,很多孩子都在赶赴各种培训班,孩子快乐吗?本来周末是最美好的时刻,却被剥夺了,孩子的平日生活都不快乐,长大成人后,他能感受到快乐吗?就如同现在我们很多成年人的内心都是不快乐的,挣扎的,我们希望孩子长大后也没有感受幸福的能力吗?

每逢节日,我的儿子都会给我亲手写一封信,包括字体的运用,页面的搭配都是经过他的创意设计,当他在创造这样一封信,一件礼物的过程中,幸福感就油然而生。所以幸福感是来源于创造,当一个东西从无到有呈现出来,就是幸福的源泉。我们成人工作也是一种创造,工作完成后得到别人的一种认可,就会有一种满足感,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

呼唤爸爸回归家庭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爸爸的严重缺位是目前中国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并不是妈妈不放心给爸爸带,关键是爸爸不带。一是爸爸不愿意带,二是没有时间带。归根结底,不愿意就是关键。现在很多男孩子缺失阳刚之气,因为平日里妈妈保护的多,幼儿园和学校女老师多,在很多男孩子的心里女人就是正确的,女人就是强大的,女人就是优秀的,所以往往男性往女性发展,丧失男孩子气概。

陪伴孩子更多的是妈妈,呼唤所有的爸爸回归家庭,父母是孩子的天,少了爸爸的陪伴不好。我是做出版的,从孩子出生第七天就开始给他讲故事,现在十岁了,自主阅读会更多,但是还是会很享受爸爸给他讲故事的过程。丁丁历险记,我给他读了不下百遍,但是他还是喜欢坐在我的腿上。他在乎的不是我给他讲得这本书的内容,而是他跟爸爸在一起,我给他读书听的温馨感觉。

“伙伴型”父子关系让亲子关系良性发展

在我们家里分工明确,妈妈是心理依靠者,孩子的所有情感需要都会到妈妈那去得到满足,爸爸则是孩子的伙伴。他戏称我为“老哥,哥们”。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阿姆斯特朗,他对他的妈妈说“我要去月球”,他妈妈说“去吧,别忘了回来吃晚饭”。如果在我们家里,我儿子说“我要去月球”,他妈妈会说“去吧”,然后陪他一起去的一定就是我。孩子需要爸爸一起冒险,认识这个社会。而冒险需要的是伙伴,不是教练,也不是老师,看护者。我和我的孩子就是伙伴关系。今年我儿子写过一个作文“收拾老爸的十个绝招”,可想而知我在家里有多惨,但是我享受被儿子整的这个过程,而我儿子也享受整老爸的过程。明年我会把它做成一个绘本。这说明我和我的儿子有着良好的亲子关系,不是见到爸爸就躲。最近我得奖后,又收到他发给我的微信,写着“厉害了我的哥”。

我的儿子真的是暖男一个

我从小长在一个没有爱的家庭,我知道这种家庭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有多重。夫妻关系影响到亲子关系,一个熊孩子的背后有一帮熊父母,家庭关系出了问题孩子才会出问题。在我们家孩子每天出门要跟我们抱一抱亲一亲。周末我出门孩子也要抱一抱我,然后指着他的妈妈俏皮的说“那位呢”?所以我也会与他妈妈抱一下。要让孩子看到爸爸和妈妈的眼神交流,这很重要。如果在一个家庭中,爸爸妈妈各拿一个手机,孩子手里拿一个ipad,是不是会觉得没有家庭气氛,这种家庭的生态关系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幸福感。孩子会特别懂得感受到父母的关系,如果父母关系出现问题,孩子心中就不会充满力量。举个小例子,有一次我周末跟他妈妈生气,不说话。妈妈在卧室躺着,我在客厅坐着。儿子拿着家里一支花送给妈妈,说“多好的老公啊,你还训他”,他妈就笑了。我和妈妈两人其实没有争吵,只是不说话了,可是在孩子的内心他很清楚,我们生气了。那孩子作为润滑剂,修复我们成人的关系,真的是暖男一个,情感很细腻。

孙岩:大小木作创始人,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客座教授,荣宝斋教育副总裁。

孩子的幸福感来源于创造

孙岩老师说,作为爸爸,与妈妈育儿的角度会有很大的不同,我更重视孩子自信,自力能力的培养。记得我小时候经常上树,玩土,一根树枝,几个孩子就能玩得很嗨。现在的孩子都是一屋子的玩具,金属的,塑料的,声光电的,还没有上树、上房呢,就是上个滑梯都得被老人给拽下来。孩子们的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被剥夺了,自立能力也就没有我们小时候强。我想把我小时候那种感觉带给孩子。幸福感来源于什么,来源于创造。现在的孩子完全不知道玩具都是怎么来的,就知道是快递员叔叔送来的。而我们小时候知道玩具是怎么做的,甚至是亲眼看着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做的。比如说爷爷给我做了一把木质手枪,我拿在手里,那一周我就是孩子王,那种幸福感是谁也给不了的。

男人想做事情一定会做好的

在孩子五岁之前,育儿我是完全放手的。因为没有能插手的地方,妈妈做的太好了。事无巨细,几点几分起床,喝多少度的牛奶,把孩子照顾的真是特别好,这是我们男人比不了的。但是随着孩子长大,孩子能力有所缺失的时候,爸爸就要必须介入。比如教孩子怎样洗手,系扣子等等。虽然每天孩子在妈妈的照顾下干干净净的去上学了,但是他的自立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我宁可让孩子慢一点,迟到一点,也要让他自己系上扣子,学到这个能力。这是爸爸和妈妈育儿观念的根本不同。对于妈妈来说,孩子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不能吃凉饭,这是妈妈最关注的点。而对于爸爸来说,孩子自己动手完成应该完成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爸爸妈妈关注点会有很大的不同,都是为了孩子好,所以也会引发一些小的冲突。

爸爸更能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的独生子女,更多的是需要和爸爸一起,从爸爸的所作所为学到一种精神和处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孩子小的时候会遇到很多事情,就会大哭,妈妈来了,问题很容易解决了。但是爸爸就会对孩子说哭没用,哭解决不了问题,用双手,用脑子,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把问题真正的解决掉以及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我会告诉孩子,遇到问题,先自己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再寻求别人帮助。把自己的能力培养上去,从小事做起,大事才能做好。

我是标准的没有地位的爸爸

爸爸一定是爱妈妈的,没有孩子之前,这是很纯的一种爱,有了孩子之后,爸爸对妈妈的爱更多了责任和关心。怕妈妈累着,怕妈妈这么做对孩子不好,把对妈妈的爱,转换成对家庭责任的爱。我认为女人是整个天,我很多时候放弃了话语权,在我们家,孩子,阿姨,狗猫,估计前十名都排不上我。我把自己的的姿态放的很低,但是会在旁边关注,我没有必要站出来,说我就是老大,很多时候我会把妈妈捧上去。因为妈妈很不容易,很多事情是我们男人做不了了。包括孩子小时候每半小时喂一次奶,包括生孩子。我不要二胎的主要原因就是舍不得爱人再一次受苦。所以在整个的一个过程中,爸爸是退居二线的。但是爸爸不傻,会看家里的关系,就像蝙蝠侠一样,需要他的时候,会义无反顾的冲在最前面。

单就父母来说,有工作,有朋友,有爱好,但是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是他的天,是他的全部。父母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对孩子来说都是一个触动,让他极度的喜悦,极度的悲伤。很多时候跟孩子说话的时候,要蹲下来,小点声,慢一点。比如早上,妈妈会很急,不断的催促孩子快点,吃不上饭了,可是越催孩子,他的动作越慢。这是为什么,因为他心里是排斥的,倒不如迟到就迟到,在家里吃,跟老师请个假。孩子内心深处的幸福感会比他吃一顿热乎饭更重要。这也是爸爸和妈妈育儿的不同之处。

通过两位大咖爸爸的育儿观分享,我们也更理解和懂得爸爸们对孩子、对妈妈、对整个家庭深沉的爱,也能够更了解爸爸育儿的关注点。家庭是孩子的避风港和爱的汲取地,家庭稳定,孩子就会有不断的动力和幸福能力去外面探索世界。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