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育儿 >正文

当“幼儿园”变成“虐儿园”,我们要为孩子做些什么

2018-04-01 21:17    

近期,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惊爆了朋友圈,大家在心痛之余纷纷谴责某组织及某组织良心大大地坏了!然而我们并不能立刻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因为在网上一搜,这样的“虐童”幼儿园事件其实着实不少:

1、南京栖霞爱德美幼儿园,老师殴打3岁男童。

这个男童的家长说,“老师还用脚踢他,把他拖进监控死角,那里摄像头照不到,但是听其他同学说,还是在持续地殴打中……现在孩子的额头上有个大包,鼻子流血流了好几天了,哭得很伤心。”

2、合浦六名幼童遭体罚,5岁孩子几乎天天挨打

康康(化名)今年5岁,在合浦县廉州镇小红帽幼儿园读大班。9月28日晚,康康脸上的一块瘀伤引起了妈妈陈女士的注意,“左脸颊下方又黑又肿。”

经过调查,记者了解到:除了康康,该幼儿园另有5名学生遭到不同程度殴打,打人者均为上述两名女教师。

3、玉林有老师持棍殴打孩子,园长称家长曝光就被弄死

日前,有网友发帖称,玉林市玉州区旺卢村小天鹅腾飞幼儿园两名老师长期暴力虐待孩子。南国早报记者就此展开调查,但在采访时,该幼儿园园长开门见山称:“这个事情已经平息了,家长还敢叫你们记者来,不怕有关部门、领导弄死他啊?”

记者追问,有关部门和领导怎么会弄死他?园长称:“这个事情在有关部门、教育部门监督下,已经赔钱给家长了,他觉得曝光的只是我这个幼儿园吗?这影响到地方教育形象。”

曝光在网络上的只是冰山一角。据“网易数读”数据调查显示,儿童受虐的方式触目惊心。

不仅如此,有些老师在虐待完孩子后,还要和孩子统一口径:

“老师打没打你?”“没打!”

“伤是怎么弄的?”“自己磕的。”

有知情者称,这些老师还会会在午休时互相交流:怎样能“镇住”孩子,让孩子老老实实不乱跑,甚至怎样打能不出伤痕……

这些本应像天使一样的的“老师”啊!当她们把孩子哄进幼儿园,就忙不迭地撕下了天使的面具,露出了魔鬼的獠牙……

那么,面对频繁发生的虐童事件,我们应该怎么办?

歪歪兔育儿老师来为你支招:

1、让孩子无条件信任你。

我们都觉得孩子应该无条件信任我们,但其实在生活中,家长的一些无意中的行为都会导致亲子关系产生隔阂。比如家长经常过于严厉地呵斥、体罚孩子,或者用“爸爸妈妈不喜欢你了”吓唬孩子,这些都可能会让孩子觉得家长不会保护自己,甚至会认为家长会和老师一起体罚自己(事实上的确有老师这样恐吓孩子),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家长需要:

1)当孩子情绪激动时,首先温柔地接纳孩子的情绪,当孩子情绪稳定后,再讲道理。

2)不体罚,但让孩子在明白道理后承担责任,比如把撒掉的纸片扫干净,把踩脏的床单洗干净等。

3)平时多和孩子平心静气地聊天,和孩子交流感情和想法。

4)在教育孩子时,尽可能保持平静的情绪和坚定地态度,必要时可以用“讲故事”来代替讲道理。

2、让孩子在入园前学会和别人交流

幼儿园老师对孩子产生厌烦情绪,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觉得这群“小崽子”无法交流。

所以,更会说话,能表达自己的需求,也能听懂老师话的孩子,往往更能受到老师的照顾。而当孩子不会使用语言时,往往就会出现打人、挠人、大喊大叫的情况。虽然孩子的确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但在客观上确实造成了幼儿园秩序混乱,也容易被老师另眼看待。

此外,孩子如果具备了基本的语言能力,也可以和家长描述自己在幼儿园的情况,如高不高兴、玩了什么、哪里痛等。这也能更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园内的情况。

3、让孩子学会基本自理

如果我们将心比心,一个人带一个两岁的孩子尚且不会觉得轻松,自己亲生的孩子哭闹淘气久了父母尚且会觉得烦躁。而幼儿园里一个班二十几个这样的孩子只有一两个老师负责照顾,要求老师像家长一样保持耐心,无微不至绝对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入园前,家长需要让孩子学会基本自理,如自己穿衣服、吃饭、去厕所等。

4、密切关注孩子的情况

想守护自己的小天使,还是要家长付出时间和耐心的。以前看到新闻,很多孩子都是长期被虐待,已经遍体鳞伤了父母才后知后觉,如果家长能够早些发现孩子的异常,早点与孩子沟通,也就不会有“禽兽幼师”的变本加厉,为所欲为。

所以无论自己多忙,一定要每天晚上留出固定的聊天时间,让孩子讲述当天发生的事情,一是当作亲子交流时间,二来也能锻炼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知道孩子每天在幼儿园的真实情况。

5、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在孩子入园前一定要教给孩子自我保护的方法,一定要告诉孩子如果在幼儿园受了委屈,回家要告诉爸爸妈妈。和孩子约定,小秘密只能存在于自己与爸爸妈妈之间,与其他人的所有小秘密都要告诉家长。

在这之前家长就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孩子相信,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只要孩子向大人说出真实情况,都不会被责怪,都会获得无条件的帮助。一定不要对孩子说“要听老师的话,不然爸爸妈妈就不喜欢你了”之类的话,以免孩子在不懂选择之前就全盘遵照去做。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