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大V观点 >正文

美媒:英军飞行员体重增加 弹射座椅被迫进行改进

2020-04-01 16:58    

3月5日报道 据美国战略之页网站3月2日发布的题为《损耗:皇家空军为一个沉重问题付出代价》的文章称,英国的马丁-贝克公司是弹射座椅研发的领军者,也是最大的供应商。但是,该公司发现在英军F-35战斗机上使用的Mk16系列弹射座椅要面对另一个重量问题。

文章称,英国皇家空军发现,一些潜在的F-35飞行员因身体太重而无法使用Mk16弹射座椅。目前使用Mk16的体重上限为111.3公斤。这意味着要么皇家空军的一些飞行员不得不减肥,要么必须对Mk16座椅加以改造。

过去半个世纪,西方飞行员(马丁-贝克座椅的主要使用者)的体重一直在增加,上限提高了25%。由于北约空军在招募和留住战斗机飞行员方面遇到更多困难,这种情况变得更加复杂。英国计划到本世纪20年代中期获得138架F-35,其中大部分是F-35A型。

英国面对的麻烦是一个常见问题,尤其是对于招募女飞行员的空军来说。虽然招收女飞行员已成为解决飞行员短缺问题的另一个办法,但也使弹射座椅的设计复杂化,后者必须能够安全地承受飞行员的各种重量。

 

例如,2017年,美国空军接受对F-35A战机使用的US16E弹射座椅进行改造。这一改造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女飞行员的体重低于US16E座椅的体重下限。自2015年发现这个问题以来,一直不允许体重低于62公斤的飞行员登上F-35A战机。

就像一般的驾驶舱一样,弹射座椅是为了容纳一定体格(从重量和身材上讲)的飞行员而生产的。新的F-35A弹射座椅需要一些昂贵的改造,这样它才能安全可靠地容纳体重不到62公斤的飞行员。实际上,任何体重低于75公斤的飞行员都有一定的风险。一些美国女战斗机飞行员体重不到62公斤,如果使用未经改造的US16E座椅,她们会受伤或死亡。空军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和媒体压力,要求它花大价钱兼容一小部分(主要是女性)飞行员。在经过改进后,美军F-35的弹射座椅能够兼容体重从46.6公斤到111.3公斤的飞行员。

如果马丁-贝克必须再次对Mk16座椅进行改动,实际的工程改动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验证改动后的座椅是否可靠所需的时间和费用。

美国空军一直坚持只使用美国制造的弹射系统,但美国海军则坚持使用马丁-贝克公司的弹射系统,因为美国的弹射座椅在高度很低时(在航母作战时许多海军飞行员可能要在这种状况下弹射)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马丁-贝克公司为包括F-35在内的西方战斗机提供了约三分之二的弹射座椅。

【延伸阅读】即将部署!美首支F35C隐身战机中队上舰

据美海军官网报道,12月8日,隶属于VFA-147“阿尔戈勇士”舰载战斗攻击机中队(美海军首支F-35C作战中队)的F-35C隐身战机,在”卡尔·文森“号(CVN-70)核航母上进行适应性起降测试,预计将于2020年随”文森“号一同进行首次作战部署,届时该中队将成为世界上首支航母舰载隐身战机部队(此前F-35B仅为两栖攻击舰搭载)。

F-35C准备滑入弹射起飞位特写照,后方另一架F-35C正准备着舰。

广角镜头拍摄的F-35C隐身战机准备弹射起飞,充分展示该型机的主翼尺寸(翼展达13.1米,A型和B型仅为10.7米)。

F-35系列三型号中,F-35A是唯一配备固定航炮的型号,F-35B则是三型中唯一具备短垂起降能力的,而F-35C是三种型号中尺寸最大的,其作战半径也是三型中最大的。

F-35C隐身战机弹射离舰瞬间。

本图展示了同一俯拍角度的F-35三型号外形对比,F-35A的识别特征是固定航炮舱,F-35B则是看座舱后部的升力风扇舱,F-35C的整体尺寸(特别是翼展)均大于前两型,较为容易识别。

F-35C以放下起落架状态低空飞越航母甲板。

F-35C隐身战机即将在”文森“号航母上着舰,背景中可见一架EA-18G“咆哮者”电子战机。

此次上舰测试并非F-35C首次上舰,2018年初,VFA-147中队率先在”林肯“号(CVN-72)航母上进行了首次起降测试。图为F-35C与FA-18EF”超级大黄蜂“在甲板上协同调度,这两大机型将成为21世纪美军航母舰载机部队的主力。

F-35C尾钩钩住阻拦锁瞬间。

F-35C与FA-18F(双座型)战机准备从”林肯“号上弹射起飞。

”超级大黄蜂“战机弹射离舰,甲板上可见另一架F-35C。

另一架F-35C进行触舰复飞测试。

【延伸阅读】空中母舰!美新无人机可由F35组网遥控

近日,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下辖的“战术技术办公室”(TTO)放出F-35隐身战机联网遥控小型无人机群猎杀中国歼-20隐身战机的设想图,本图集就此解读。

其中出现的小型无人机即美空军与Dynetics公司联合研发的“小魔怪”(另译“小妖精”)多用途无人机,最大特点是可从空中投放并回收。图为“小魔怪”小型无人机编队飞行设想图。

“小魔怪”除采用“蜂群编队”方式作战外,还搭载多种新技术,包括保密通信,传感器“拼接”遥测等,可大幅增强无人机群的独立(侦察、监视及)作战能力,必要时还能对敌军地面或空中目标实施自杀式攻击(后续型号还可携带微型弹药)。

由于尺寸较小,“小魔怪”可由不同类型的空中平台投放或回收,如B-1B轰炸机、F-16战机、F-35隐身战机及C-130运输机等。

本图展示了“小妖怪”无人机群的作战剖面示意图,在由B-52轰炸机从敌防空区外投放后,“小妖怪”无人机群的航程可达555千米以上,在完成对目标的侦察或攻击任务(目标区续航时间超过1个小时)后,无人机群返航,由C-130运输机(”空中母舰“)回收。

早期概念图中,左侧的B-1B轰炸机正在投放“小妖怪”无人机,而右侧的C-130运输机正在进行空中回收无人机作业。

由于尺寸小且机群数量巨大,“小魔怪”不仅很难被敌方雷达发现,而且即使被敌军战机或防空武器目视发现,被击落一部分后,也不会影响其余编队继续作战,抗干扰能力也要强于普通无人机群。

可“空中回收,并重复使用”是“小魔怪”无人机的最大卖点,回收方式类似软管式空中加油,无人机先伸出回收钩。

图为C-130“空中母舰”释放回收装置,准备回收“小魔怪”。

回收钩会利用激光或其他传感器与回收装置对接。

“小魔怪”无人机空中回收作业模拟动态图。

C-130“空中母舰”内,操作员可在必要时人工干预回收作业,通常交由无人机和系统自动进行。

在成功捕捉无人机后,C-130会将“小魔怪”拖回货舱或两侧主翼下,而无人机将折叠主翼,便于回收作业。

按DARPA和Dynetics公司的计划,美军将于2018年内开展“小魔怪”空中投放和回收试验,图为“小魔怪”空中投放试验资料图。

该项目在2019年的试验目标是在30分钟内连续回收4架“小魔怪”无人机,图为空中回收无人机连续镜头之一。

图为空中回收无人机连续镜头之二。

“小魔怪”无人机不仅能将传统军机变为“空中母舰”,还能起到战力倍增器的作用。

战术技术办公室”(TTO)的目前正在进行“拒止环境下协同作战”(CODE)项目研究,目的是为现役或未来无人机开发先进算法和软件,拓展其在拒止或对抗空域的对空及对地作战能力,项目重点关注研发及验证改进的协同自主性,使无人机蜂群能在一名操作员(例如F-35有人战机飞行员)的遥控下,完成跟踪、攻击等任务。

若这一技术成熟后,2002年科幻空战动画《战斗妖精雪风》中设想的无人战机伴随有人战机协同作战的场面或在未来成为现实。

C-130进行空中回收系统试飞试验。

图为C-130尾部货舱视角,回收“小魔怪”无人机设想图之一。

即将收入货舱的“小魔怪”无人机,可见主翼折叠后,该机外形酷似一枚巡航导弹。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