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大V观点 >正文

大气层最速“黑鸟”侦察机无法拦截?米格-31的飞行员有话要说

2020-04-04 06:29    

自从诞生以来,美国研制的SR-71“黑鸟”侦察机就一直是飞得最快也是最神秘的有人驾驶军用飞机,在30余年的服役生涯中,“黑鸟”无数次执行高危侦查任务,甚至曾经深入苏联领空,但却从未被击落过。虽然听上去很传奇,但其实SR-71并非没有对手,苏联的末代截击机米格-31就是其最大的威胁,如果说聊聊如何拦截SR-71,那么米格-31是最有发言权的。

SR-71VS米格-31

“黑鸟”诞生于1964年,当时要求研制一款能够飞到3马赫以上,升限超过30000米的侦察机,从而取代U-2侦察机,之所以提出这个疯狂的指标,就是为了避开当时苏联日益完善的国土防空系统,特别是萨姆系列防空导弹的威胁。苏联这边也不松懈,很快就针对性的研制了米格-25截击机,最大飞行速度超过2.5马赫,最大飞行高度超过25000米,虽然飞行速度和高度已经非常可观,但相比“黑鸟”还有差距。

黑鸟绝对是个黑科技

1972年,米格局开始研制米格-25的后继机型,要想在升限和最大速度上做文章已经很难了,超过了当时苏联材料学的极限,而且实际上堪称“黑科技”的SR-71也不咋地,性能惊人的背后是毛病一大堆以及高昂的采购和维护成本,制造32架,摔了12架就是证明。为了平衡性能和预算,米格局决定在机载设备和武器一项上花功夫,从而抹平新型截击机与SR-71的飞行性能差距。

全新的截击机就是后来的米格-31,虽然看着和米格-25很像,但其实两者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米格-31换用了两台巨大无比的D-30F-6涡扇发动机,配备了基于SBI-16 Zaslon的武器控制系统的无源相控阵雷达,并且配备了两名机组成员。米格-31拥有高度自动化的操作能力,强大的机载设备能够在任何天气条件下,在白天或夜间拦截和摧毁目标。米格-31服役已经是1982年了,此前一直死米格-25P/PD在陪SR-71跳舞,很快,最强侦察机和最强截击机的碰撞就到来了。

一名退役的苏联米格-31飞行员米哈伊尔·米格基伊(Mikhail Myagkiy)少校,曾经回忆了在冷战后期拦截侦查巴伦支海地区的SR-71的任务中,使用过的战术。米格基伊少校1977年毕业进入苏联防空军服役,他最早的座机是老旧的苏-9截击机,随后换装了米格-23ML战斗机,在这款战斗机上累计飞行了600个小时。到1983年10月,米格基伊少校被调配到了摩尔曼斯克附近的第174近卫歼击航空团,开始了他与米格-31的不解之缘,当时苏联防空军只有两个团装备了米格-31,另一个是高尔基市附近的第786团。

1984年8月21日,米格基伊执行了他第一次拦截SR-71的任务,由于SR-71的威胁程度极高,所有任务都必须为拦截“黑鸟”而让步,用米格基伊的话说,整个拦截作战流程都充满了“疯狂”与“偏执”。位于Rybachiy半岛的地面雷达站通常在第一时间截获SR-71的雷达反射信号,随后所有可用于拦截的战斗机都会从天气允许的北方机场起飞,开始多批次多方向的拦截作战。

对于米格-31的飞行员来说,从接到警报到起飞,至少要用去16分钟,其中光穿戴VKK-3高空代偿服就要花去2分钟。在他们准备的这16分钟里,地面指挥中心已经为他们规划好了飞行路线,从哪个方向进入,哪个方向改出都标定了,另一边机场的地勤也做好了准备,包括将R-60导弹拆下,换成R-33,或者干脆不挂弹。得益于极强的发动机推力,米格-31只需要5分钟就能爬升到16000米,期间最大飞行速度可以达到2.35马赫。

为了拦截SR-71,许多常规操作流程都必须放弃或者改动,比如苏军要求不得在11000米以下开加力超音速,但在拦截SR-71时就可以放宽到8000米,又比如地面引导一般在16000米高度介入,但在攻击SR-71时,就必须放宽到18500米以上,以便帮助米格-31建立最佳的导弹发射条件。“黑鸟”的飞行轨迹一般相对固定,标准路线通常是环形的。如果“黑鸟”从挪威方向进入,它就会向白海方向移动,随后向北飞向新地岛,然后向北转向西北方向的北冰洋,这条航线被称为“直圈”;如果“黑鸟”从北冰洋方向进入,直接飞向新地岛,然后向南飞向白海,最后沿着苏联海岸向西飞往挪威,这条航线被称为“返回环路”。

为了不暴露自己的存在,火控雷达是严格控制使用的,空中探测“黑鸟”最好的手段就是通过红外设备。米格-31的OMB能够在100-120公里的距离上,探测到“黑鸟”变循环发动机产生的红外辐射信号。OMB捕获目标之后,在飞行员的HUD上就会出现显示目标范围的指示器,下面就开始进入攻击阶段,目标的距离BTsVM(机载数字计算机)计算,此外,导弹的射程也被投射在HUD上。一旦锁定目标,目标指示被移交给导弹导引头,随后接到命令就可以发射了。

SR-71只要被米格-31锁定,就很难有逃离的机会,毕竟3.3马赫的最高速度并非时刻都能维持,而且这款飞机的机动性其实很差,一旦被R-33导弹盯上就很难脱身了。实际上和米格-25长期打交道的SR-71很少会主动侵犯苏联领空,尤其在米格-31开始执勤之后,SR-71就更加“规矩”了,所以即便成功拦截了SR-71,米格-31们也没有机会发射导弹。如果有机会的话,所有米格-31的飞行员都会尝试追上“黑鸟”,亲眼看一看这架人类飞得最快的战机。

米格基伊直到1986年1月31日,在第八次拦截“黑鸟”时才第一次成功建立目视接触,亲眼见到了这架“黑科技”的身姿。那次他的座机飞出了2.35马赫的速度,在2000米高度上看到了“黑鸟”的航迹。米格基伊估测那架“黑鸟”的飞行高度大概在22000-23000米左右,一直在距离海岸线60公里的公海上空飞行,在跟随了近16分钟后,米格基伊才开始返航。为了纪念这项壮举,米格基伊还设法从“黑匣子”中导出了当时的所有拦截数据。

SR-71已经进了博物馆

作为北方地区负责拦截SR-71的精英飞行员,米格基伊在1984年到1987年期间,一共驾驶米格-31对“黑鸟”进行了14次成功拦截,但目视接触只有一次。1992年,36岁的米格基伊以少校军衔退役,结束了在防空军的服役生涯,事实上俄罗斯独立后不久,防空军与空军合并,这个军种永远消失了。

米格-31还在战斗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