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大V观点 >正文

俄军着手建设封闭性主权网络 可支援俄军作战及后勤保障

2020-04-05 02:36    

3月14日报道 俄罗斯《消息报》网站3月12日发表了题为《俄军建立封闭网络》的报道。报道称,俄罗斯武装力量正着手建设主权网络,这个封闭的数字信息交换系统已得名MTSS(多业务通信传输网)。

俄媒从俄国防部获悉,第一阶段工作将于2019年底完成,两年后完全建成。MTSS有自己的搜索引擎,为使其独立运行,俄军方将在北极铺设光纤。专家认为,构建系统的经验对建立俄国家网络有用。该计划和设立国际互联网俄罗斯网段的防护屏蔽目前都在讨论中。网络安全专家认为,MTSS将确保俄罗斯的电子安全。

报道称,MTSS没有接入国际互联网的交换中心。所有重要信息将保存在俄国防部服务器里。此外,MTSS计划采用大数据技术,在俄全境实现任何数据量的高速传输。

自我封闭

俄罗斯“金融科技实验室”公司首席分析师谢尔盖·维利亚诺夫解释说,军用信息网络理论上可能成为未来俄主权网络的组成部分。这位专家认为:“这个网络可以民用,比如用于采购和产品质量监控系统。”

俄罗斯网络安全中心协调员乌尔万·帕尔芬季耶夫也提醒,国际互联网就是从北美防空司令部的信息保障系统开始的。他告诉《消息报》:“美军方发明了信息交换技术,当然,这是保密的。这些技术在美国总统里根的军转民政策下才公之于众。民用经济部门看到了它的商业潜力,我们这才有了互联网。”

帕尔芬季耶夫认为,MTSS可以服务于俄国家网络,尽管现在俄罗斯已经拥有强大的民用通信设施,在发生重大地缘政治问题时可以“自我封闭”。

资料图片:俄罗斯军事网络。(图片来源于网络)

资料图片:俄罗斯国防部。(图片来源于网络)

穿越北极。

目前,俄罗斯军队使用ZSPD(封闭数据传输网段)进行信息交换。但不久之前,它也用于民用运营商的网络。未来,ZSPD将与MTSS完全融合,后者是基于俄罗斯数字信息传输系统的最新研究成果建立的。MTSS有自己的光纤网络——它们将分成多条区域主干线。比如,俄国防部准备为海军和岸防部队铺设穿越北极的干线。

军用版iCloud

俄国防部和军队传递的文件和信息将只存放在内部服务器里。数据库将定期备份,以便在损坏时保留数据。事实上,俄军将获得超级安全的iCloud同类产品——封闭式公务和保密信息云存储器。俄国防部已经着手建立广域数据处理中心。

该军用网络有自己的搜索引擎,能根据关键词或语句来搜索信息。关于陆军、军机、潜艇、军舰和军用航天器的信息将不断更新至MTSS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绘制标明真实部队所在位置的交互地图。这些地图帮助俄军指挥员不必走出国防指挥中心就能评估局势。

MTSS也能用于战场。比如,“人马座”侦察-指挥-通信系统现在已经能把预定作战区域的地图显示在平板电脑上。侦察兵可以通过保密线路补充信息。此外,该网络还能用于后勤保障:向军队输送粮食、物资、装备和武器弹药。

【延伸阅读】荷兰称与俄处于“网络战状态” 必要时将主动出击

10月16日报道 塔斯社10月14日报道称,荷兰国防大臣安克·拜勒费尔德14日接受电视采访时表示,该国与俄罗斯正处于网络战的状态。

在被问及相关问题时,她回答道:“的确如此,他们试图对我们的政治辩论进程施加影响。我方情报表明,他们在世界反兴奋剂组织、马航MH17客机空难调查方面的行动相当活跃。在上述领域,我们是时候摒弃幼稚想法了。”

拜勒费尔德认为,正在发生的一切“是危险的”,因此,欧洲以及国际组织正在采取进一步措施,并向情报部门划拨更多资金。

资料图片:荷兰国防大臣安克·拜勒费尔德。

资料图片:黑客网络战。(图片来源于网络)

报道称,她补充道,荷兰有专门的网络威胁防范机构,可以在国际层面展开行动,“我已通知北约,我们可在必要时派出本国专家。我们致力于寻求提升安全水准和防御能力的方向。然而,如有必要,我们也会主动出击”。

拜勒费尔德4日证实,荷兰军情机构挫败了俄罗斯方面对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实施网络袭击的企图。按她的说法,参与4月13日网袭事件的4名俄罗斯人皆为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部情报总局的特工。他们已被驱逐出境。荷兰当局称,从4人身上搜出的相关设备表明,他们还试图侵入马航坠机案的调查数据库。

报道称,西方国家一直指控莫斯科实施各类网络攻击,但克里姆林宫不止一次否认俄参与了相关行动。

【延伸阅读】俄媒:俄军加里宁格勒部署战略电子干扰系统 可干扰挪威护卫舰?

11月26日报道 俄罗斯《观点报》网站11月13日发表了马克西姆·瓦加诺夫的一篇文章,题为《俄如何干扰美国GPS系统》,摘要如下:

看来,在西方列出的“俄罗斯干预”清单上又增加了一条。有人正严肃探讨如下说法:不久前于挪威举行的北约军演期间,“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信号不稳定系俄罗斯所为。假设这是真的,那俄罗斯到底怎么做到的?

芬兰总理西比莱表示,在北约举行“三叉戟接点”军事演习(自10月25日至11月7日)期间,GPS系统遭遇不明干扰,出现运行故障。有观点认为,这可能是导致一艘挪威南森级护卫舰撞上油轮的事故原因之一。GPS系统运行故障的准确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西比莱先生已经断言,俄罗斯是背后的“罪魁祸首”。

倘若不去理会上述言论的政治背景——“这也是俄罗斯的错”的口号在西方极为盛行,哪怕是为了满足好奇心,不妨试着推想一下:也许我们确实以这种方式干扰了北约军演?单从技术角度而言,俄军如何能干扰GPS系统?

资料图片:与油轮撞击后,即将倾覆沉没的挪威海军南森级护卫舰。(图片来源于网络)

资料图片:美军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导航卫星。(图片来源于网络)

首先要回顾一下美国GPS系统的运行机制。现阶段该系统共有32颗导航卫星在地球轨道上,其中8颗是备用卫星,剩余24颗卫星分批在6条轨道上运行,每条轨道4颗。卫星与地球同步运转。卫星轨道的位置和卫星的数量使该系统用户能随时最少与6颗卫星,最多与10颗卫星保持通信,从而减少用户定位的误差。

此外,为理解卫星定位系统的原理,还要稍微介绍一下无线电波,因为正是借助它,卫星信号才能传输到地球。无线电波是一种电磁辐射,具有两大特征:波长和频率。这两个指标互相制约。也就是说,波长越长,频率越低。拿一根弹簧拉一拉就明白了。波长增加,频率就会下降。

频率较低的长波覆盖空间较广,短波则恰恰相反。与此同时,电波的波长越长,它越能深远渗透各种介质。正因为这样,超长波(又称超低频VLF——本网注)通信主要用于联络远离基地、深藏在水下的潜艇。而对于波长小于1厘米的超短波,雾霾或雨水都是障碍。

理论上似乎一目了然,对任何信号传输都最好使用长波。然而接发长波需要庞大的天线-传感器。例如,俄罗斯有与潜艇通信的“阿尔法”系统,该系统的天线-传感器高达数十米。

这么大的设备可没法装在口袋里随身携带。这时,短波就来帮忙了。当今所有电台、电话、导航仪等设备都是在超短波区间内运作。诚然,这类系统最多也就能将信号传输200至300公里,但如果中继信号站足够多,那就不成问题。而且这些设备都能做到很小巧。GPS系统也在超短波区间内运作,使用分米波。所以,您的导航仪在露天地带使用正常,一旦进入隧道可能就没信号了。

自从无线电台面世,人们立即提出一个问题:怎么对付它?史上首次无线电电子战在1904年俄日战争期间由沙俄舰队发动。从那之后,无线电电子战系统不断发展,日趋复杂。而作为“电子战鼻祖”的俄罗斯迄今仍在该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电子战通过设置干扰来压制通信。无线电干扰是不携带任何有用信息的无线电波。遭遇干扰时,正常通信过程里出现的嘶嘶噪声会干扰操作员的正常工作(传统无线电接收器是这种情况)。

资料图片:俄军“摩尔曼斯克-BN”战略电子战系统。(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有电子战系统都可以分为“战术性近程系统”和“战略性远程系统”。“战术性近程系统”旨在对抗便携式无线电站,以及安装在飞机、地面设备等的无线电站。近程系统体积小,功率低,因而有效范围也小。

“战略性远程系统”电子战系统体积庞大,有时甚至重达数十吨。它们拥有强大的电源,可以在几千公里的距离内压制通信。这种系统可用来破坏总部通信网以及敌方与轰炸机之间的通信等。

理论上,究竟是什么能影响到北约演习期间GPS系统的运行?演习在挪威举行,而卫星运行在地球轨道上。在这种距离上,近程电子战系统发挥不了作用。因此,诸如“利曼”“克拉苏哈”“里尔-3”“希比内”等系统窦不合适。俄罗斯现在有什么远程电子战系统?

首先要注意的是,电子战系统及其性能甚至有时它们的存在本身都是高度机密。它们与导弹防御系统和战略核力量一样,都是世界上保密程度最高的技术。关于远程电子战系统的信息非常少。基本上,对它们的所有分析仅限于观察照片并根据天线的规模,粗略推断其工作范围。

目前,俄罗斯最先进的战略电子战系统是“摩尔曼斯克-BN”和“撒马尔罕”。互联网上有“摩尔曼斯克”系统的照片:在重型底盘上安装着巨大的天线。目前,加里宁格勒部署有“摩尔曼斯克”系统。加里宁格勒是俄罗斯最靠近挪威的领土。

“摩尔曼斯克-BN”在短波区间内运作。专家估计其最大工作距离为5000公里。也许他们略微美化了其性能。但即使是这个数字的一半也足以从加里宁格勒覆盖整个挪威,包括北约演习区域。因此,假如GPS系统的故障真是归咎于俄罗斯,那么俄最有可能使用的系统是“摩尔曼斯克-BN”。

资料图片:俄军伊尔-22电子侦察机,也可执行电子干扰任务。(图片来源于网络)

还有一种面世更晚的电子战系统——“撒马尔罕”。在公开资料里几乎无法搜索到关于它的任何信息。

然而,有件事很有意思。两周前,当北约演习在挪威开始的时候,俄国家采购网站上出现了一份文件,内容是开始就安装“撒马尔罕”系统及其基础设施进行招标。考虑到“撒马尔罕”是能够在这样的远距离内运行的两个电子战系统之一,这的确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巧合。

最后必须提到的还有安装在伊尔-22侦察机上的“伐木者”电子战系统。总体上,从飞机上实施电子战更高效,因为飞行高度有助于扩大电子战系统的有效作用范围。然而,这样的电子战机数量很少,且笔者认为北约航空管制系统会密切监视飞机的活动,如果飞机的飞行时段与GPS系统发生故障的时段相一致,前者就会立即暴露。

换言之,俄罗斯有能力干扰GPS系统,甚至能取得很大效果,但这并不意味着是俄罗斯军队致使北约演习期间GPS运行不稳。

最有可能的是,真相很简单且不足为奇——太阳活动稍微活跃一些,就足以立即影响卫星导航系统的效能。较之任何“俄罗斯干扰”相比,太阳辐射才是更强大的干扰源。

可能,这一次也是如此。(编译/朱丽峰)

【延伸阅读】俄军请注意!北约视网络攻击为武装攻击 世界大战门槛降低

9月19日报道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近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采访中表示,北约可能在遭遇俄罗斯网络攻击时启用宪章第5条款。早在今年7月的北约布鲁塞尔峰会上,北约就声明一旦发生针对成员国的“混合战”,该组织可能启用关于集体防御的宪章第5条款,如同遭遇武装攻击一样。

北约宪章第5条款要求所有条约成员国向任何受到攻击的成员国提供援助,系北约集体防御的核心。迄今为止,该条款只激活过一次,是在美国2001年9月11日遭受攻击之后。

北约的声明说:“我们各国面临来自国家和非国家行动者的日益增加的挑战,它们利用混合活动来制造不确定性,模糊和平、危机与冲突之间的界线。一旦爆发混合战,理事会就像发生武装袭击时一样,可以决定激活《华盛顿条约》的第5条款。”

 

所谓“混合战”系西方对于近些年俄罗斯新战法的总结——以核武充当最后保险,系统性使用包括虚假媒体报道(舆论战)、特种部队(以维和以及危机处理的名义)、代理战斗人员(所谓的“小绿人”)以及网络攻击等手法。

关于俄罗斯系统性发动“混合战”,西方并没有什么确凿的证据,得出的结论则多是针对局势发展的“合理联想”。这种逻辑与俄罗斯判定在2011至2012年冬季席卷独联体国家的颜色革命以及在俄罗斯的抗议活动都是由西方一手策划的阴谋,有着很多相似性。

首先关于舆论战,其实西方和俄罗斯的斗争大多是在台面上的,并没有谁更“高尚”一些的说法。美国外交“哲人”乔治·凯南1946年在一封著名的电报中所写,“苏联在美国人中宣传反英言论,在英国人中宣传反美言论,教唆德国人憎恶美英。存在猜忌就煽风点火,没有就引发猜忌。”

 

而西方的套路也是如出一辙,70多年过去了,本质上并没有什么改变。只是现在的媒体手段更加先进,尤其是网络媒体以及自媒体的崛起,令可用的手段更加丰富。比如在叙利亚化武问题上,以RT电视台为首的俄罗斯媒体与西方媒体的舆论争夺就是全方位的,甚至可以用惨烈来形容。

另外关于派出特种部队以及使用代理战斗人员,无论西方还是俄罗斯,在平叛战争中几乎已经成为固定套路。这类干预形式只能在动乱国家使用,俄罗斯将其使用到北约成员国身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最令北约“风声鹤唳”的是网络攻击的问题。美国一直指责俄罗斯利用网络攻击干扰了总统大选,德国和英国也附和称,发现有迹象显示俄罗斯试图干涉本国的选举。而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北约一直在构建强大的防御网络攻击的能力,全球最大规模的“锁盾”网络防御演习已经成为北约每年的例行性演习。

而且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也透露,北约也在建立系统性的进攻性网络手段,而且有成员国已经在实战中对“伊斯兰国”使用过。此前震惊世界的网络武器攻击“震网病毒”事件,在攻击伊朗纳坦兹离心机核工厂后,致使1000台离心机暂时失灵。《纽约时报》披露震网病毒是由美国和以色列制造。

而在好莱坞大片《虎胆龙威4》中,也为我们展示了大规模网络攻击可能造成的后果有多么可怕。特别在即将来临的“万物互联”时代,从手机、扫地机器人、智能门锁、无人驾驶汽车,到金融系统、核电系统、航空系统、电力系统等,在国家层面的强大网络攻击能力之下没有什么是绝对安全的。

 

毫无疑问,网络攻击的潜在破坏能力非常强大,但是北约笼统的将其与传统武装袭击等同起来,无疑将大大降低世界大战的门槛。更不要说网络攻击很难追缉元凶,很多时候只能是依据局势和动机等来判断。这也为“别有用心”留下了很大的操作空间,毕竟在网络空间“凶手指纹”也是可以臆造的。

北约此番声明玩“危险游戏”的动机非常明显——网络攻击可能引发一场全球范围内的战争,寄望强硬的书面措辞能够束缚俄罗斯使用网络攻击手段的手脚。但是古往今来拥有巨大战争潜力的工具都有着难以抗拒的“魅力”,对于俄罗斯如此,对于北约也是如此。

北约国家已经多次尝到这颗“恶魔果实”的甜头,俄罗斯也没有“自废武功”的理由,总而言之,北约的政策调整令世界的安全阀门又一次受到削弱。正如美国《大众机械》月刊评论,北约的声明可能会增加而不是杜绝发生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文/董磊)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