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晚清迷局:慈禧为何从光绪手里夺回权力?

2018-04-04 18:10    

甲午战败,乃是畸形近代化的大清战败于全面近代化的日本。

正如英国人赫德所说:“中国没有得罪任何人,她只是一位老者,经过了若干岁月,渐渐变形消失了活力,现在,当她正慢慢苏醒过来时,却被这短小精悍的日本扑到身上。”这可以很形象地说明大清为什么会败于小日本。

以前大清朝败给英法国家,大清国上下觉得还有情可原,而这次竟然败给了身边的撮尔小国,这实在让大清国上下臣民都颜面尽失,才真正意识到了自己国家的危机。

好在,中华民族是一个知耻而后勇的民族。大清朝在甲午战争中的惨痛失败极大刺激了光绪皇帝以及很多洋务派官员,力图加大洋务的力度,重行自强之策,挽救危局。

1895年5月8日,光绪皇帝痛心疾首万般无奈批准《马关条约》,并下旨要求“嗣后我君臣上下,惟期艰苦一心,痛除积弊,于练兵筹饷两大端实力研求……”要求满朝文武以及全国各族人民,一定励精图治,兴利除弊,继续谋求自强。

在慈禧的支持下,光绪主要推行了三项举措:其一,扩大和改进编练新军。确不知,正式这些新军,将在1911年的某一天,顺势起义,了解了大清的性命。其二,大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范围和层次。其三,开始招商承办洋务企业。

甲午战败也使许多仁人志士意识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康有为说:“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加以圣教式微,种族沦亡,奇惨大痛,真有不能言者也。”梁启超也说:“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甲午战后,大清国民上下都认识到日本的先进之处,迅速从轻视日本转为师法日本。怀着强烈屈辱感的大清子民,很快以敌国为师,纷纷留学日本,翻译日书,走上了学习日本、变法图强维新改良的道路。

这时候,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走上了历史舞台。

康有为,生于1858年,卒于1927年,广东南海人,世称“南海先生”。他在中国近代史上也是一个奇葩人物,后另文专述,在此不多细说。

1895年4月,从日本不断传来的不好的消息让大清国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都忐忑不安,因为日本人的胃口太大了,要比几十年前英法等国的胃口要大得多,朝野上下实在无法接受这样的议和条件。

但是,不接受又能怎样呢,战场上打输了,如果不接受,后果会更严重。无可奈何,清政府只得致电李鸿章,接受日本的条件,于1895年4月17日签订《马关条约》。

而中日正在谈判的时候,正式各省的举人向京师云集,参加决定自己一生的科举考试。而康有为、梁启超均在这次考生当中。

康有为不知道从和渠道,比其他举人先知道了《马关条约》将要签订的消息,立即嘱咐其弟子梁启超发动各省举人联名上书清廷,要求拒绝日本的议和条件。梁启超随即联合广东举人、湖南举人等一二百人联名上书。梁启超开了个头之后,其他省的举人也纷纷效仿,连续几日堵在都察院门口联名上书。到了1895年5月1日,又是个劳动人民的节日,康有为联络18生举人1300多人,联合上书,请求清政府拒和、迁都、练兵、变法,史称“公车上书”。康有为奋笔疾书写成长达18000字的请愿书,抄写1000多份,传遍京城,士气愤勇。康有为提出了自己的拯救大清国危亡的四点方案:

第一、皇帝下诏鼓天下之气;第二、迁都定天下之本;第三、练兵强天下之势;第四、变法成天下之治。而这四条中,前三条为权宜之计,第四条则为定国安邦之计。总之,就是要变法图强。

光绪皇帝并没有看到所谓的公车上书,康有为却鲤鱼跳龙门,考试顺利,成了新科进士,授工部主事,正六品,正式成了大清国中央机关公务员,但是主事并不是多大的官,相当于科级办事员。但是,当时康有为因为组织公车上书早就名声在外,具有极高的政治声誉,对于这种科级办事员的职务没有任何兴趣,而是继续从事于自己所热爱的上书事业,向皇上阐明自己的变法理念。康有为不仅上书,而且还积极联络维新志士,创办了强学会,很快就有了北京和上海两个分会了,连袁世凯都参加进去了,也捐了款给学会。康有为真是个有为青年啊。但是,强学会以李鸿章签订了《马关条约》为借口,拒绝李鸿章的捐款,李鸿章也渐渐对强学会失去了耐心和兴趣,遂于1896年1月20日,上折弹劾强学会“私立会党”,请求政府查封。在李鸿章和康有为中做选择,清廷当然会选择听李鸿章的,随后都察院查封强学会。后来在翁同龢的努力下,李鸿藻出面为求强学会求情,才算作罢。

到了1898年,大清所面临的国际局势更加严峻了。随着德国强占胶州湾,列强都想在中国能否分的一份类似德国那样的港湾,于是,俄国军队开进了旅顺、大连,英国占领了威海卫,法国租借广州湾,日本则将福建列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至此,除了北京及西北边疆之外,大清国大部分已经被英法德日俄等国以租借名义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租借时间长达99年,而所谓的租借地则成为中国的国中之国。中华民族再一次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了。值得一提的是,到1943年,还在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就和各国谈判,收回了所有的租借地,除了香港、澳门等地,并废除了以前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也许是康有为的多次上书真的感动了光绪皇帝,也许是当时列强的瓜分实在让光绪皇帝感受到了亡国灭种的危险,随后,维新变法图强成了一个风向和政治态度,而且慈禧太后对于维新变法也是持积极支持的态度的。慈禧曾下懿旨告诉光绪,“帝但无违祖制,可自酌。”也即是只要不太出格,慈禧太后对于光绪皇帝的变法事业并不持异议。这和后来流传的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形同水火的关系截然不同,一个基本的事实是,那是慈禧已经归政给光绪了,只要不太出格,自己做主就行了。就连在天津督练新军都额袁世凯也多次翁同龢呈递建议书,希望翁同龢利用自己的重要地位(皇帝的老师)来推动政府及早变法,为中国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康有为还在继续上书,直至到了上清帝第五书。在第五书中,康有为提到了开国会、定宪法,这几乎是要在大清实行君主立宪制了,模仿日本和英国。

康有为的真诚感动了光绪,光绪皇帝很想见见康有为,但是朝廷重臣恭亲王奕说康有为级别太低,皇上不宜直接出面,可由各位大臣代为召见。于是1898年1月24日下午3点,康有为有机会在总理衙门西花厅见到了荣禄、李鸿章、翁同龢等朝廷重臣。康有为的谈话中有尽撤六部、尽弃旧例的想法。这种激进的政治理念肯定让老诚持国的李鸿章等人觉得不可思议,所以可以大概猜想到的是,这次谈话并没有荣禄等人对康有为产生什么好感,因为就连翁同龢都认为康有为太狂。没有更多的资料可以了解到谈话的内容,但是翁同龢曾回忆说康有为大谈变法,“狂甚”。康有为的狂妄为后来的政治大变局埋下了伏笔,因为这些大臣不仅要想光绪汇报,还要给慈禧汇报,而慈禧决不允许康有为这么瞎逼折腾。

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遵照光绪的旨意又写了第六书,全名叫《请大誓臣工开制度局革旧图新以存国祚折》,表述了希望光绪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仿效西方近代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造中国自古以来的延续千年的政治体制。也许康有为欲摆脱现存的大清国行政体制而另起炉灶的做法太过激进,这让大清国朝堂之上一帮固守祖制的大臣们颇为惊慌,因为真要这样了,他们就没有事干了,就失去饭碗了。

而康有为在接连不断上书的同时也在筹划新的政治团体:保国会。保国会于4月17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粤东会馆正式成立,各省举人、中央大员、各部委公务人员、富商等等到会参加。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多次演讲,反映激烈,保国会政治影响逐渐扩大,从而遭到了反对力量的攻击。荣禄声称、大清国的肱骨大臣还未死绝,康有为妖言惑众,混账王八蛋,并扬言要诛杀康有为这样的人。军机大臣刚毅甚至准备好了人们,一旦皇帝下令,立即查禁保国会,将康梁等人抓捕归案。

这是后慈禧还没有公开自己态度,因为她实在想看看光绪接着怎么玩,怎么在大清国搞政治体制改革,所以采取了暂时观望的态度。慈禧没有态度,对于光绪来说就是支持,因为光绪实在是不想做一个亡国之君。

一时间,变法与否,争论遍及朝堂。

在这个节骨眼上,有个人死了,那就是奕,这位咸丰皇帝的亲弟弟、辛酉政变的主要谋划者、总理衙门的成立者、大清国的肱骨重臣,于5月29日去世了。

康有为这些变法者认为,奕的去世是千载难逢的变法良机,遂通过翁同龢督促皇上火速变法;而光绪皇帝也想抓住恭亲王奕去世的机会,推动变法事业。

光绪托庆亲王奕匡给慈禧说,如果太后仍旧不给我事权,那我就退位。慈禧太后说,他想干,我早就想让他滚蛋。在奕匡的劝说下,慈禧又说,“由他办去,俟办不出模样再说”。奕匡给光绪回复说:“太后不禁皇上办事。”

于是,光绪在获得慈禧的同意下,于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开始变法。随后,光绪皇帝又相继发出一批批诏书,通令各地变法。

6月16日,光绪皇帝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接见康有为。

康有为在见到光绪之前,又见了一次荣禄。荣禄问他:“固知法当变也,但一二百年之成法,一旦能遽变乎?”康有为说:“杀二品以上阻挠新法大臣,则新法行矣。”康有为的回答断然让荣禄出了一身冷汗,荣禄说,吓死宝宝我了,我得想办法先弄死你们,不然你们就要弄死我们了。

也许是变法的内容过于激烈,如果真的变法成功,那些老人可能真的要被踢出局了,于是他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去找慈禧,找慈禧哭,找慈禧闹,就说小皇帝瞎闹腾,要把整个大清朝都要给毁了。

而光绪在见到康有为之后,经过和大臣们商量,决定任命康有为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特许他可以转折奏事。这个职位,其实还是很低,就是相当于国务院秘书之类的,但是有给皇帝转折上奏的权力。而康有为对于这个职位并不是太满意,甚至很失望。但是康有为确实利用这个权力给皇上上了不少书。

但是,康有为还是忽略了一个问题,大清朝的实际掌权者不是光绪,而是慈禧,在光绪的变法不伤害大清朝体制的时候,慈禧可以不管,但是一旦光绪瞎折腾,慈禧就要管了。

光绪皇帝的变法搞得太剧烈了,以至于地方上除了湖南之外,都不知道该怎么执行,也根本不想执行,都在观望,看太后怎么说。所以说,光绪皇帝的下发的各种变法诏书其实没有起到效果,除了建了一个京师大学堂之外。

随后发布的一系列诏书对中央的人事做了很大调整,裁撤冗署是真真让那帮现有的官僚感到了危机感,因此与康有为等人则有了不共戴天的仇恨。

也许是那些老臣们哭的太厉害,也许是慈禧真的觉得光绪在瞎折腾,慈禧期望大清王朝通过改革重建辉煌,但她决不允许康有为通过光绪推行的政治体制改革丧失满洲贵族的整体利益,决不允许光绪由此断送大清王朝的江山。所以,慈禧就告诉奕匡,你们可以上奏给皇上驳斥康有为的谬论啊!于是,总理衙门的大臣根据慈禧的态度向光绪皇帝上奏说,如果按照康的改革计划,必然给国家的行政体制造成极大危害,严重削弱政府的行政效率,劝告皇帝不要听信康有为等政治小人的胡说八道。

来自慈禧以及总理衙门的批驳使康有为觉得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是对立的,康有为等人不惜通过各种合法、非法的渠道向光绪皇帝施加压力,不断鼓动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以及王公大臣、总理衙门的对立。

与总理衙门的那些大清老干部们相比,康有为还是太年轻,过于幼稚,图样图森破,而且变法维新的手段过于激烈,导致遭受的阻力极大,而康有为所依赖的光绪皇帝又不是那么有权威,并不能给康梁等人带来什么保障。

光绪皇帝大规模的裁撤中央机构和中央政府官员终于惹得慈禧老太太不高兴了。被革职的礼部尚书塔布利用和李莲英的特殊关系,不停地向慈禧太后哭诉自己的委屈,说皇上受左右蛊惑,祸乱朝政,求老佛爷做主。不仅如此,宫内的大小太监也深恐新政改革侵害他们的利益,也不断在慈禧面前说新政的坏话,导致慈禧对于光绪、康有为以及他们所推行的新政极为反感。

9月14日,光绪皇帝给慈禧太后请安,慈禧太后劝他在人事处理上不可操之过急,并进行了一些和缓的指责和劝诫。慈禧的指责和劝诫让光绪也很委屈,说我都是为了大清啊,咱们大清现在都成什么样子了,“时事至此,敌骄民困”,我宁愿变祖宗之法,也不愿意丢弃祖宗之敌、祖宗之民,被天下人耻笑,绝不做亡国之君。

慈禧想不到光绪敢顶嘴,光绪也受不了这般委屈!

两人吵了架,不欢而散。

当晚,光绪很难受,感到很委屈,但是他依然认为太后是大清朝的靠山,希望大臣们能够从中斡旋,期待太后明白他自己的心迹。

第二天,光绪召见杨锐(光绪任命的四个小军机章京上行走之一,还有谭嗣同、林旭等人),与杨锐商量,说了自己的苦闷。杨锐说,这是陛下的家事,我官小管不了,还是和大臣们商量吧!光绪给杨锐一道密诏,密诏的大概意思是,我和太后吵架了,都是那帮被罢黜的昏庸大臣给祸害的,太后告诉我提拔政治新锐要谨慎,我感到权力不足,不能坚持,否则皇位就不报了,所以希望你们军机四章京想个办法,既能维持维新事业,又不拂逆太后的懿旨。

9月17日,光绪召见林旭。随后,光绪下旨,责成康有为迅速离开北京,到上海办报纸去吧,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吧,离开这个无情无义的帝都吧!

9月19日,林旭和康有为想见,林旭向康通报了他和光绪的谈话,让康有为尽快出京。

康有为彻底糊涂了,既然皇上下旨让我离开,又何必让林旭给我传口谕让我离开,这一定是光绪失去自由了,这个口谕是给我的暗号啊!不行,我要营救皇上。随后,康找来谭嗣同、梁启超、康广仁等人商量。康根据杨锐林旭传来的两道密诏,认为皇上已经不自由了,慈禧太后反扑了,我们要救皇上。

怎门救呢?

他们先是抱头痛哭,后来觉得哭没有什么用,就开始讨论,讨论的结果是傻傻地决定尽快准备武力或设法动用清朝已有的军队解决问题。

这帮文人书生哪里有什么军队和武力呢?康有为等人想来思去,决定设法拉拢袁世凯或其他军方领导人,同时利用会党(就是黑社会)进行军事冒险,召集一批绿林好汉(大家听说过大刀王五吧,就是他,康有为要利用大刀王五去砍死老佛爷慈禧),出面发难,劫持慈禧,迫使慈禧同意放权,如果不合作,就把慈禧废黜。

事情发展到这里,事情的本质已经发生了变化。

以前是变法不变法的问题,现在是造反的问题了,这是杀头的罪过了。

他们太天真了,天真到派谭嗣同去游说袁世凯。

9月18日晚,袁世凯家里来了不速之客——谭嗣同。谭嗣同告诉袁世凯,皇上有大难了,说根据他们的情报,荣禄向慈禧太后献策要杀掉皇上,然后谭嗣同将他们谋划的请绿林好汉劫杀太后的计划和盘托出,并威胁袁世凯说,你要答应我哦,一定要答应我哦,不然我就死给你看,但是我死之前,先把你弄死。袁世凯看谭嗣同腰间好像有凶器,知道不假装答应今天肯定是躲不过去了,只好先答应了。于是谭嗣同便傻傻地开心走了。

9月21日,荣禄和袁世凯在天津见面,袁世凯比较细致地给荣禄说了谭嗣同的事,但是一再强调这些都是康有为、谭嗣同等人擅自主张,皇上并不知道。荣禄一听,大惊失色。他俩在天津商量了很久,也没有找到太好的办法。当天傍晚,他俩还在商量,却从北京传来电报,说慈禧太后重新训政、康有为革职以及缉拿康广仁等。也就是说,还没有等袁世凯、荣禄等告诉慈禧,慈禧就先行动手,控制了北京局面了。所以,袁世凯并不是出卖光绪皇帝的人,真正陷光绪皇帝于绝境的,还是康有为谭嗣同等擅自主张所谓营救皇上,这一点让后来的光绪有口难辩。

最滑稽的事,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早就跑掉了,兵丁们抓住了康广仁。其实,慈禧那时候并不知道康有为谭嗣同等策划政变的事,只是觉得先抓起来再说,结果康梁跑了,抓了康的弟弟康广仁,康广仁是个怂货,到了监狱什么都招了,而且还诬陷了好几百人,这样慈禧太后才知道康有为谭嗣同等人要加害于她,随后,全城搜捕、全国缉拿康梁等人。康亮等人无奈,只好逃亡日本了。

慈禧太后极为震怒。

21日深夜或22日凌晨,慈禧太后火速赶回宫中,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各个王公大臣以及光绪都跪在慈禧的案前。慈禧对光绪骂道:“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汝何敢任意妄为?诸臣者,皆我多年历选,留以辅汝,汝何敢任意不用?”那个康有为,算个什么东西,比我挑的人强么?康有为的变法比祖宗之法强么?你怎么这么昏庸,“不肖乃尔”。骂完光绪,又骂大臣,“皇帝无知,汝等何不力谏?”你们以为我真不管了么,“汝等不力诤,是汝等罪也!”

慈禧骂完了后,立即下懿旨全国缉拿康梁等人,并加强紫禁城、颐和园、西苑等地警卫力量。

9月23日,慈禧在勤政殿宣布重新训政。对于光绪皇帝,毕竟是自己亲手养大的,也没有证据表明光绪参与了康有为的政变,遂命光绪到瀛台反省去吧,实际上剥夺了光绪处理国家大事的权力,形同软禁。

9月29日,公布康有为罪行,宣布处死康广仁(这个怂货)、杨深秀、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等人,史称“戊戌六君子”。随后,那些和康梁走的比较近的政府官员也受到了牵连和惩处,并下懿旨撤销新政期间的若干举措。至此,康有为、光绪等人所推进的变法维新到此结束,除了留下一个京师大学堂之外,什么都没有留下。

慈禧太后又重新回到了权力的宝座,一切又回到旧轨道,大清朝好像没什么大的变化,却不知大清朝更大的灾难在等待着慈禧太后。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