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体育 >综合体育 >田径 >正文

三级跳远是由“多级跳”演变而来的

2020-04-11 19:09    

三级跳远

在助跑之后沿直线连续作3次不同形式跳跃的田径运动项目。第1跳“单足跳”,用踏跳腿落地;第2跳“跨步跳”,用摆动腿落地;第3跳“跳跃”,双脚落入沙坑。

三级跳远不仅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速度和专门弹跳能力,而且要求两腿都要有很好的力量。通常三级跳远运动员身材较高,体重较轻,短跑和跳远成绩都比较好。由于三级跳远要在硬地上落地两次,身体的震动大,对运动支撑器官要求很高,因此在正式竞赛中不设女子项目,少年也不宜过早地参加该项比赛。

三级跳远是由“多级跳”演变而来的。18世纪,三级跳远在爱尔兰得到了发展,他们采用的是单足连续跳跃的“跳步式”三级跳远。在德国却迥然不同,他们采用的是连续跨步的“跨步式”三级跳远。到19世纪末叶,规则上规定了现代三级跳远的形式。1896年第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三级跳远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冠军为美国运动员J.康诺利,成绩为13.71米。

最初,跨步跳仅被看作连接第1跳和第3跳的一个环节。1924年澳大利亚人A.温特将三级跳远发展成没有停顿的连续动作,成绩为15.52米。1928年,日本运动员织田干雄取得了奥运会冠军。接着日本运动员连续12年保持了该项冠军称号。他们的主要特点是助跑速度快,尽管支撑腿弯屈得比较深,但由于跳得积极有力,还是取得了好成绩。田岛直人在1936年的奥运会上成为世界上第1个达到16米的运动员。此后,三级跳远成绩提高得很慢,直到1951年,巴西运动员A.F.达西尔瓦才突破16米大关,他以超人的弹跳能力在5年中4次更新世界纪录,并获得1952年和1956年两届奥运会冠军。

中国的三级跳远开展得比较晚。虽然在1914年三级跳远即被列为十项全能运动之一,但直到1923年才开始有三级跳远单项比赛。1936年王士林创造的14.36米的全国纪录,到1954年才被李荣国所打破。1957年有4人相继跳过15米大关。1960年田兆钟创造了16.35米的新纪录(相当于17届奥运会第5名的成绩),1964年又提高到16.58米,这个成绩打破了亚洲纪录,相当于当年奥运会第2名。邹振先1978年刷新了亚洲纪录,1979年在亚洲田径锦标赛上成为亚洲第1个突破17米大关的运动员,他创造的17.02米的新纪录列为当年世界第7名。1981年他又以17.32米和17.34米成绩获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冠军和世界杯赛亚军。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