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 >正文

每两个人就有一个糖尿病“候选人”,一次性说透糖尿病,收好这份“防糖秘籍”

2018-04-05 19:28    

2017年11月14日

是第26个联合国糖尿病日。

还有一些错误的观点在流传:

糖尿病是因为吃太多糖?

瘦子、年轻人就完全不用担心糖尿病?

错了!

每两个人就有一个糖尿病“候选人”

最新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已达1.14亿,

占中国成年人口的11.6%,

这还只是确诊的人数。

更可怕的是,

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达50.1%,

换句话说,

在成年人当中,

每两个人就有一个是糖尿病的“候选人”。

如果不及时改变生活习惯,

大部分糖尿病“候选人”

在十年之内就会发展成糖尿病人。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

患上糖尿病,引起失明还是小事情,

要截肢的时候哭也来不及了。

糖尿病得不到控制,

血管会逐渐被氧化变硬、形成血栓。

时间长了,糖尿病还会导致多种并发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是

失明

肾衰竭

心脏病发作

中风

下肢截肢

...

等主要病因,

忽略了高血糖,

大病就找上门来了。

正是由于这些并发症,

使得糖尿病的死亡率

甚至比乳腺癌和艾滋病更高!

世卫组织预测,

2030年糖尿病将成为第七位主要死因。

早期典型症状要知道!

很多人觉得现在能吃能喝,

肯定没病,

没事别做检查浪费钱。

但年纪大了,保命才是最重要的!

“三高”已经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每年死于三高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高达1500万人。

不早日检查,一旦发病,

想挽救也无补于事了。

糖尿病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

“三多”——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

“一少”——体重减少。

出现了这些症状,

就要赶快去医院检查身体,别拖着了。

有的人就是觉得,

去做检查多费钱。

但有些人其实是不愿面对结果,

害怕被查出有有问题。

其实,糖尿病前期只要

合理饮食,注意运动,

就可以避免发展为糖尿病。

即使确诊,

也要知道糖尿病不是绝症,

只要合理膳食,规范服药,

还是可以控制好病情,

减少其对生活的影响。

10个细节防住糖尿病!

下面的10个小妙招,可以帮助你远离糖尿病威胁。

1

多吃含麸质食物

麸质即谷蛋白,常见于谷类作物中。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者对20万名参与者进行了追踪调查,在随访期内总共有1.6万人患上了2型糖尿病。

分析结果显示,与吃含麸质食物最少的人相比,食用量最高的人患上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降低了80%。

2

限制摄入碳水化合物

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的营养学研究者发表在《美国医学协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在日常饮食中减少对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可以预防甚至逆转糖尿病。

3

多吃素

美国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者发现,食用高品质的素食(如全谷物、水果、蔬菜、坚果以及豆制品)可大幅降低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4

在家吃饭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者通过对10万名参与者长达36年的追踪调查后发现,相比每周在家吃午饭或晚饭次数少于6次的人,每天都在家吃这两餐(每周11~14次)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要低13%。

5

烹饪选择蒸煮炖

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研究者发表在《欧洲糖尿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存在胰岛素抵抗的肥胖人群,避免摄入“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能够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AGE是烹饪过程中的一种常见副产物,常见于干烧及热加工食品中,它在体内水平过高会引起胰岛素抵抗增加等糖尿病前期症状。

6

喝咖啡

丹麦奥胡斯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咖啡中含有两种活性物质,分别是咖啡醇和咖啡酸。

当血糖上升时,这两种物质会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增加,并增加肌肉细胞里葡萄糖的摄入量,其原理类似于目前治疗糖尿病的处方药。

这意味着,喝咖啡可能对血糖有好处,但注意不要额外添加糖和奶。

7

尽早减肥

英国伦敦大学圣乔治学院的研究者发现,如果肥胖的年轻人在步入中年之前就把体重减下来,能很大程度上规避健康风险。

研究者选用了男性服兵役的记录,它收集了男性在21岁时的体质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的平方(米²))值,并在30年后进行后续调查。

分析结果显示,21岁时BMI很高的男性,50岁时BMI值如能降低,就与年轻时体重正常者得糖尿病的几率相似。

8

高强度间歇式锻炼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人体运动与营养科学学院的研究者,要求参试者进行了为期24周的高强度间歇式锻炼,发现这种锻炼方式能够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身体素质并降低锻炼者患上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9

平衡肠道菌群

根据《自然》期刊上的一项研究,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学者选取了277名非糖尿病人和75名2型糖尿病人,检测了他们血液中1200多种代谢物的浓度,并且对人体肠道中上百种细菌进行了DNA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特定的肠道细菌不平衡会导致胰岛素耐受性增加,从而升高人们患上2型糖尿病等的风险。

10

保持较低的心率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的研究者对近10万名中国成年人进行了心率监测,排除糖尿病人后,对其余人开展了跟踪调查。

研究发现,心率过快的参与者患上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及从糖尿病前期向糖尿病转变的风险都会增加。

看图掌握餐后血糖管理之道!

今年,

中国首个“糖尿病饮食地图”发布!

这四张地图从中国糖尿病患者

的主食结构、进餐时间、果蔬补充

等多方面反映了中国糖尿病患者

在饮食上的自我管理现状。

餐后血糖作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仍被大多数患者忽视。数据显示,全国餐后血糖平均值远超过7.8mmol/L这一上限。这将会导致糖尿病风险,及相关心脑血管和肿瘤风险增加。

全国范围内,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结构仍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占总能量摄入的55.87%,蛋白质占总能量的16.41%,脂肪占总能量的27.72%。符合“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推荐的合理比例。

全国主食丰富,但各省份主食偏好单一,

南方好大米,北方爱面食。

营养学专家认为,糖尿病患者不仅要控制主食的量,更要平衡主食的结构。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地区糖尿病患者进食规律。仅有个别地区有延后现象。营养学专家表示,定时定量进餐,不仅可以对血糖控制非常重要,还能减少胃病等疾病发生。

不同省份蔬果摄入类型不一样,总体而言,都较为单一。

黄瓜、西红柿等叶茎类、瓜果类蔬菜可适当多吃,含碳水化合物较高的蔬菜,如土豆、山药、芋头、藕、蒜苗、胡萝卜等可少用,或减少部分主食量而食用。

糖友,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饮食篇

盘点糖友最适合的十大超级食物:

1.核桃

核桃富含膳食纤维、蛋白质和健康脂肪,可替代薯片等高糖零食。核桃中的脂肪酸可提高“好”胆固醇,降低“坏”胆固醇水平,从而降低糖友的心脏病发生风险。除了直接食用,还可以把核桃敲碎,添加到酸奶中或做成核桃沙拉。

2.鳄梨。鳄梨又名牛油果,富含膳食纤维、健康脂肪和维生素,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含健康脂肪的水果,含有大约20种不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富含钾,维生素C、E、K,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

吃鳄梨有助增加饱腹感,减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保持血糖稳定;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水平,减轻体重,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糖尿病风险。

3.全麦面包。作为一种全谷物健康面包,全麦面包中加工原料少,富含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叶酸和维生素C,有益血糖控制。

4.南瓜籽。南瓜籽富含镁,可参与能量代谢的多个过程。研究发现,镁缺乏与胰岛素抵抗有关,可引发糖尿病。镁摄入量每增加100毫克/天,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下降约15%。两汤匙南瓜籽含约74毫克镁,建议糖友每天吃8汤匙的量。

5.草莓。草莓富含维生素和多酚类化合物。研究发现,多吃草莓等浆果有助减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另外,草莓热量低,不易增加体重,建议将草莓、菠菜和核桃混在一起做成沙拉食用。

6.蓝莓。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者调查发现,每周吃两次以上蓝莓的人与不吃蓝莓的人相比,2型糖尿病风险可降低23%。这可能与蓝莓中富含一种名为类黄酮的抗氧化剂有关。

7.生姜。生姜是抗炎、抗氧化的首选植物性食品。研究表明,生姜可降低2型糖友的空腹血糖水平。

8.菠菜。菠菜富含钾和抗氧化剂。研究发现,低钾摄入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风险增高有关。菠菜的单位体积含钾量超过香蕉,是降低糖尿病风险的有益食品。

9.肉桂。肉桂是家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之一,研究表明,它有助降低血糖水平。

10.西红柿。与其他非淀粉类水果一样,西红柿的升糖指数较低,有助血糖平稳。此外,研究显示,平均每天吃1.5个中等大小的西红柿可降低血压,还可能有助降低2型糖友的心血管风险。

糖友能不能吃糖?当然能

吃糖多少和糖尿病没有直接关系,患糖尿病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足够的胰岛素去“消化”糖分。如果胰岛素分泌和作用正常,吃了糖也能分解。

在大部分糖友的心目中,一切和糖有关的食物似乎都成了天敌,大有“闻糖丧胆”之势。事实上,甜食并非禁区,糖友只要科学进食,既可控制病情,又可享受甜食带来的乐趣。在血糖稳定的情况下,适量进食一些甜食是可以的。

糖友吃糖提醒

一是吃什么,二是吃多少,三是何时吃。不同的甜食所含的糖分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计算所含热量,注意从主食中减去。例如,一个苹果产生的热量大约相当于1两大米。因此,一次进食的量不能多,比如一次只能进食1~2片西瓜或半个苹果。在吃水果的时间上要非常讲究,切忌餐前餐后大量进食水果,而应该放在两个正餐之间吃,这样才能保证血糖不会发生太大的波动,如果跟正餐一起吃,则会导致胰岛素分泌、代谢受到影响,从而破坏其活性,

所以,对于想吃水果又需要控制血糖的人来说,要注意水果餐的科学时间。

至于吃的时间,建议在两餐之间吃,如上午的10点和下午的3~4点。主食少吃一点,加餐吃一点甜食,这样既可以使餐后血糖不至于过高,又不至于餐前发生低血糖。对于吃甜食后监测血糖明显升高的患者,说明不适合吃这类食物,或者量吃多了,需要进行调整。

这4种蔬菜的升糖速度很快!糖尿病患者要少吃

多吃蔬菜有好处,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并不是什么蔬菜都可以吃的,芋头、土豆、莲藕、干百合这4种蔬菜的升糖速度就很快,糖尿病患者要谨慎食用。

4种蔬菜要少吃

芋头:芋头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相当于我们平时吃的主食。糖友不应将芋头视作蔬菜,而要当成一种主食。不仅如此,芋头煮熟后热量及糖分均会升高,易使血糖升高。所以糖尿病患者如果吃芋头的话,建议减少相应主食的量,100克芋头减少25克主食,以保证血糖稳定。

土豆:每100克土豆含17.2克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因此很多人都将土豆当成主食。所以,和芋头一样,糖友们吃100克土豆减少25克的主食。炸土豆、炸薯条等土豆做法,经过高温油炸,可能会产生一些苯并芘等有害物质,且脂肪含量过高,不建议食用。糖友最好选用煮土豆或蒸土豆等形式,入菜的话可以选择炖或清炒的方式。

莲藕:七孔藕外皮为褐黄色、外形短粗,这种蔬菜淀粉含量比较高、水分比较少、糯而不脆,适宜做汤炖煮。七孔莲藕常用来做莲藕炖排骨,热气腾腾的非常受人们喜爱,不过这种水生蔬菜也属于根茎类,含有较高的淀粉,每100克莲藕含70千卡能量、16.4克碳水化合物,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过多食用。

干百合:入菜的干百合并不是你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娇艳欲滴的鲜花,干百合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成分,因此对于糖友来说,百合算主食,虽不能说禁止吃,但是糖友食用一定要适量。

运动篇

盘点糖友最适合的运动方式:

TOP1:游泳

建议一周游泳1-2次,每次20-30分钟,老年人游一两个来回可以休息一下。运动前注意热身,根据每个人的体质,调整运动强度和频率。

TOP2:散步

建议一般以5千米每小时的速度散步或者是慢跑。根据每个人的运动习惯,比如经常锻炼的人,可以适当加大运动强度。快步走的速度一般是120步每分钟,中速是100步每分钟,慢速是70-100步每分钟。在运动的全程可以调整速度,可采用先慢后快再慢的节奏。

TOP3:广场舞

建议以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结合小强度抗阻运动,这样可以更好地达到降糖效果。练哑铃、肌力训练带等抗阻运动能减少脂肪,促进肌肉增长,提高骨骼肌的抗氧化能力,改善胰岛素抵抗,让降糖药物疗效更显著。

糖友运动这三个部位要护好

糖尿病会对骨骼代谢产生影响,使骨骼的强度下降,也就是骨质疏松。因此,糖友应格外注意预防骨折,特别是以下几个重点部位最易发生。

桡骨靠近腕关节的部位:此处为解剖薄弱处,一旦遭受外力,容易骨折。如果老人不小心摔倒时用手支撑地面或者暴力经手传导至手腕部就很可能造成骨折。

髋关节:有些糖尿病老人骨质疏松之后,特别容易滑倒,尤其是夏天洗澡时突然滑倒,就会站不起来,更不能行走,这主要是因为臀部着地,导致骨折错位,刚开始疼痛很轻,后来逐渐加重。

腰椎压缩骨折:有位老人说自己腰疼,腰没劲儿,来医院就诊拍了X光片后发现有椎体压缩,做核磁共振后判断是新鲜骨折,就是最近发生的。问及最近的经历,老人说几天前下楼时迈空了一个台阶,一滑就坐在了楼梯上,但当时还能站起来,走路也没事,就没有在意。

“糖友”们怎样运动才更科学

糖尿病患者不宜进行剧烈的运动,而应进行有一定耐力的持续、缓慢、消耗的运动,并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研究表明,适度规律的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都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血糖控制,两者结合才是糖尿病患者的最佳运动方式。

有氧运动

每周应至少进行5天,每天运动30 分钟或30分钟以上,可累计计算,但每次须10分钟以上。最好不超过2天做一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在通常情况下,步行是最安全的运动方式,快走对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中等强度的活动,可作为首选。对于身体活动水平中等者,可以选择慢跑、划船、有氧操、乒乓球或羽毛球等。游泳、网球作为运动量较大的运动方式,适合于部分身体活动水平高和体能好者。

抗阻运动

每周应至少进行2—3次抗阻运动,不应在连续的2天内进行,最好隔日1次。

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可利用哑铃、弹力带和盛满水或沙子的矿泉水瓶来进行抗阻运动。关节状况较好的患者可选择登楼梯和跳绳等。太极拳作为有氧运动与阻力训练的结合也可供选择,由于其运动强度较小,应配合其他运动方式来进行。进行抗阻运动时,应特别注意负荷适当,不过大或过小,最好在运动医师,康复医师或专业教练指导下进行, 否则易出现运动创伤。

为自己开出一张运动处方!

1.建立健康护理小组,组长为自己。家属、熟悉自己病情的医生、病友为组员。

2.根据自己的状况,制作出运动的强度、持续时间频率和项目,监测运动后的效果及运动中的保护措施等。在做运动时做好循序渐进,一开始运动的强度不要过大。

3.每次运动时间应该控制在30-60分钟以内,坚持每周运动3-5次。

餐后做到11件事,“糖友”未来更健康

1、餐后步行10-20分钟;

2、利用家中的物件开展力量训练;

3、不要畏惧血糖仪,大胆地使用它;

4、每年都预约眼科检查;

5、检查食品标签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6、避免吃只含有一种成分的正餐;

7、尝试食用多种来源的蛋白质;

8、勤刷牙,用牙线清理牙齿;

9、开展积极的自我对话;

10、睡觉前查脚;

11、每晚提前半个小时就寝。

注意事项

糖尿病人需要调整用药的9种情况

1.糖化血红蛋白值异常;2.血糖忽高忽低、波动明显;3.出现糖尿病并发症;4.体重减轻过快;5.压力过大;6.服药出现了副作用;7.用药方案太复杂;8.价格太昂贵;9.新药上市。

用四类降糖药要防贫血

口服降糖药是糖友的老朋友,然而很多患者不知道,降糖药也可能导致贫血。4类可能引发贫血的降糖药物,它们是双胍类药物、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磺脲类药物。并提醒广大糖友们,对降血糖药物的任何不良反应都不能掉以轻心。

血糖正常了,还用吃药吗

初发糖友经过积极正规的生活习惯调整、超重者减轻体重、药物治疗后,有相当一部分人可出现明显的症状缓解,甚至不用药物也可保持血糖正常,临床上称为“蜜月期”。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可达60%以上,糖友蜜月期可持续数周至一年,少数可持续数年或更长时间。

大家要正确看待“蜜月期”。“蜜月期”的出现代表胰岛部分β细胞功能有所保留,可以代偿,是个好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期间可以放弃饮食、运动控制和药物治疗。我们要认识到,2型糖尿病现在还不能根治,一旦确诊,表明胰岛剩余的正常β细胞数量已不足正常人的一半,且以约4%的速度逐年下降,目前尚无有效手段使其再生。如何保护好剩余的胰岛细胞就成了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就像一个存款不多又没有稳定收入的家庭,如何才能做到精打细算、细水长流呢?挥霍浪费肯定不行。

建议做好以下两方面:

1.摒弃不良生活习惯,进行科学调整。调整饮食结构,限制总热量和脂肪摄入、以低升糖指数食品为主;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结合自身情况,至少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活动;戒烟限酒,监测血糖。

2.听取专业内分泌医生建议,采取适宜治疗方案。合理用药可减轻胰岛负担,实现血糖长期良好控制,延缓并发症发生,保证糖友生活质量,享受幸福生活。

为何一吃药就低血糖

饮食因素:糖友若按医嘱使用降糖药物后,未及时进餐或减少了进食量,所用降糖药物仍按原定时间发挥降糖作用,或存在相对“过量”的情况,就可能会导致低血糖。

运动因素:进行高强度、长时间的运动锻炼,或在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发挥最大效应时做运动,可能导致低血糖。

药物因素:不同药物类型降低血糖的时间不同;部分药物可诱发低血糖,如环丙沙星、扑热息痛等。

并发症:糖尿病并发肾病患者由于慢性肾功能损害,导致体内降糖药物代谢延缓,相对“放大”了药物的降糖作用并延长了作用时间,因此也可导致低血糖发生。

在频发低血糖的阶段,要熟悉急救措施:迅速进食任何可补充能量的食品(含糖饮料最佳),15分钟后再检测血糖;若血糖仍低于3.9毫摩尔/升,可再次进食,直至低血糖缓解,严重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