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一代书家为何饱受争议

2018-04-05 23:17    

他是自唐以后集书法之大成者

秀逸中吐清气,潇洒中见高雅

他血统正宗高贵,却失节侍元

后人对他的评价截然对立

誉之甚隆

毁之甚烈

故宫博物院赵孟頫书画特展

2017年秋,故宫博物院展览再次掀起热潮。年度大展《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一大批珍贵的青绿山水画名作,在故宫集中亮相。其中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更是以长近12米、富丽绚烂的青绿山水画卷,让观众完成了一次视觉上的山水壮游。

与之相比,武英殿正在展出的“赵孟頫书画特展”,似乎要稍微低调一些,但是,却也足够珍贵。这些以元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赵孟頫的作品为核心的书画,不仅有故宫博物院院藏,还从上海博物馆等处借展了重要作品,可以说是观赏、研究这位伟大画家名迹巨作的绝好机会。

赵孟頫

赵孟頫(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

创元代新画风;创“赵体”书,“楷书四大家”之一。

赵孟頫是中国书画史上的巨星,明代戏曲理论家何良俊说“自唐以前集书法之大成者,王右军也;自唐以后集书法之大成者,赵集贤也”。他有着帝王级的粉丝乾隆。他是正儿八经的宋皇室贵胄,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却一直存在着“誉之甚隆”和“毁之甚烈”这样两种截然对立的评价。

王鲁湘:赵孟頫这个人,是我们中国文化史上一个根本没有办法绕过的一个人。但是每一个写史的人,碰到赵孟頫的时候,似乎都要有点曲笔,要说一点这个人的某种不是。比如说,讲他的时候,就说你作为一个赵宋的一个宗室,你就不该出来侍元,而且在元代还混得风生水起,是吧?就好像人品上头有点问题。然后呢,说到他的字的时候他的字的秀媚,就和他这个人品又联系起来。赵孟頫这个人,我们应该怎么认识他,才算是还原了这个人。或者说是我们怎么认识他,才能够达到我们今天,对于历史文化的一个认识的高度?

汪亓-故宫博物院书画部副研究馆员:对赵孟頫的一个评价,我们从历史的记载里面看,元代他同时期的,包括他稍微后一点的明代,并没有对他的人品产生更多的非议。那么在明清鼎革之际,有一些强调移民身份的书画家或者文人,把赵孟頫的人品的问题提出来,提出了很多的批判。当时,年轻的赵孟頫,在宋亡的时候,既不是持节的大臣,也不是拥兵的武将。他对当时南宋的灭亡,不直接负有责任,他只是一个皇室的成员而已。在他这个出仕的过程中,我们对他的记录,没有任何负面的,应该说他在自己的这个职位上尽职尽责,能够在关键的问题上,敢于直言,体现了一个文人,刚柔并济的风骨。

纵观中国书画史,因人废书、因事废书的现象,并不少见。身为“天水之裔” 却“甘心仇禄”,自然就成了“变节事敌,猥琐无骨”。赵孟頫的书法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牵连。

王鲁湘:现在也有一些观点认为,其实我们应该更积极的来看待赵孟頫出仕的问题,因为如果没有这样一些优秀的汉族的知识分子,这些汉文化的优秀的代表人物出来,这个出仕,用于仕的话,那么文化本身的这种传承可能就要出现大问题。

汪亓-故宫博物院书画部副研究馆员:对,因为中国有一个特点,就是如果你接受了儒家文化,那么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包括唐代,应该说李家,也是有胡族血统的,包括元代、清代,他都是异族。等于进入中原,但是只要接纳了儒家文化,那么他就把统治可以全盘的接收过来。那么我想当时元朝的宫廷把他征召到大都,一方面重视他的文学,同时也有一方面,重视他的政治意义,尤其他宋宗室的特殊身份。那么他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说发挥了自己儒家文化所特有的品格,同时把自己的对于刑法,对于经济的理解,一些精到的见解,能在朝廷中提供出来供当时的统治者来参考,我觉得像您说的正好他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据《元史》记载,元仁宗把赵孟頫比做唐朝的李太白和宋朝的苏东坡。他觉得今天自己拥有了赵孟頫,与拥有李白、苏轼的唐、宋皇帝便没有区别了。

出仕元朝的赵孟頫,得帝王赏识,有功名加身。然而,面对这些他的内心却是苦涩的。十四岁时担任真州司户参军,以为是报效朝廷的机会和实现抱负的起点,却随着南宋的灭亡,不得不闲居家中。 再次出仕后,被忽必烈接见盛赞“以为是神仙中人”,他又不禁热血沸腾,决心要用自己的所学所知来报效国家。然而,“寄人篱下”虽然荣华富贵,却事事堪惭。他太熟悉、太了解儒家的道德规范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一侍二主的所为与这个规范截然相悖,这块巨石一直压迫着他的内心。直至晚年,他甚至感叹自己除了书画尚可聊以自慰外,其他一事无成。

王鲁湘:对他的书法评价也是两个极端,一方面认为,他把中国汉字的这个之美,特别是楷书之美,已经提炼到了一个不可再逾越的一种美学高度。还有一些人认为,他的这个书法,很容易上手,上了手以后呢,就很容易形成一些套路。形成这些套路以后,书风容易变得流变,强调风骨的这一路书家,就觉得赵孟頫的字不能去学,不能去碰,那么您是怎么看的?

汪亓:赵孟頫的书法风格,应该是非常多,大家更多的可能对比如说行书,《洛神赋》体现的那种姿媚,端庄,从容,印象非常深刻。但实际上他的书法风格,那个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他还有一些作品,尤其到晚年以后,他吸收了比如说李北海李邕的内涵骨力的书风,或者这个大家可能被忽视了他是广益多师的。在这个基础上,他又在艺术的品位上,包括艺术的审美上有新的调整,最后归于二王。但实际上,归二王之后产生了自己的特点,在晚年他又吸收了新的内容。一个人在几十年的过程中,书风是不断变化的。那么我们现在的人,能看到他很多的书迹,不能把它简单的归结一种或两种。这个是需要大家在欣赏他的书法作品的时候,包括在临写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清代乾隆皇帝最爱临赵字,更是自称赵孟頫的“隔世真传”

王鲁湘:清代的几个皇帝,特别乾隆皇帝,太喜欢赵孟頫了。乾隆皇帝,他们临写赵孟頫的字以后,确实临写得不到家,形成了那样一种馆阁体以后,其实把没学好的人的毛病,就怪到了赵孟頫身上。

汪亓:大家经常把一些其他的因素,强加到赵孟頫身上。我觉得是有历史的局限,还有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而且还有一点,就是赵孟頫的书法,流传世上很多,其实很多临写的人,不一定见到的是赵孟頫的真迹。我们现在的人,比前人要幸福多了。因为我们现在可以有画册,有网上的影像提供出来大家公认的真迹。所以大家学赵孟頫的书法,第一是一定要从真迹入手。另外,对赵孟頫一定要客观的看待,不要把他的一些局限的小问题,无限的放大。

赵孟頫的书法潇洒中见高雅,秀逸中吐清气。他的绘画开宗立派,是文人画派的一代宗师。他还通音律,擅诗文。他说“古法终不可失”, “画贵有古意”。如果元代的书画潮流是复古,那么高举复古大旗的这个人就是赵孟頫。

汪亓:画贵有古意,包括他师古的思想,并不是把古人抬得极高。而是他希望通过师古的方法,找到一条路径,能找到更适合表达自己艺术主张的一个方法,那么比如说他师法魏晋,早年他的设色作品《谢幼舆丘壑图》,那个就有魏晋的风采,那么实际上在整个的过程中,不断的临习的过程中,他也有调整。随着自己的审美意识一个变化,他也调整。比如说把后来在山水创造的时候,他就把五代的董巨,后来的李郭,作为他的重要的山水画的一个方向。我觉得这个是一个艺术家,那么不断吸收艺术营养,不断消化以后,融入到自己绘画里的一个特点。

或许将画贵有古意翻译成今天的话,就是重视传统。师古而不迷古,将古人的笔墨融入到自己的笔法中。正在展出的这件赵孟頫的《秋郊饮马图》便是此中代表。

王鲁湘:我看到原作之前,从印刷品看,我一直以为这张画不会太小,没想到原作真这么小。

汪亓:咫尺有千里之趣。赵孟頫的青绿绘画,他追求的是一种古拙的、朴厚的一种风味,您看他的设色,尽管是青绿,反差很大。但是他有这个雅致的一面,这个跟其他的青绿山水要突出艳丽的,这个还是不一样的。

王鲁湘:他所说的画贵有古意,大概主要是指这种青绿风格的而言吧。

汪亓:对。往唐,甚至更早的,比如说顾恺之。

王鲁湘:顾恺之。

汪亓:看到了顾恺之的那些摹本,《洛神赋》图,他都有这种颜色的韵味在里面。包括他的马匹的绘制,都是像唐代的韩干,那个马比较肥一点,比较显得雄健。

如果说苏轼、米芾等人提倡和开启了文人绘画中的水墨写意技法,那么到赵孟頫时,书法用笔的笔墨意趣已被推向全面成熟的阶段。他提出了“书画同法、以书入画”的理念。

汪亓:他的书画艺术主张,就突出在后面的一个七绝,他自己书的,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他的这个书画本来同,更多的是强调的是书法的用笔,进入绘画的领域,这样才使文人画,和画师,画匠的绘画,有了区别。比如说他这个山石轮廓,还用飞白的笔法,也是中国草书的一种笔法。

王鲁湘:所以这张画,你看看上去是一个用淡墨清扫啊,好像很简单,没有拢色,但是他恰恰没有拢色,他的笔画的书法痕迹,就全部保留下来了,这个石头的边缘线,就是用侧锋,像草书一样,很快的提按顿挫是吧?

汪亓:对。

王鲁湘:然后那个树的勾法,就又有点像写篆书一样。

汪亓:对,就是很多细节,都能通过笔法,留在这个画面上,对,这个就是文人,不同与其他人的创作。

王鲁湘:就是所谓的文人画,其实是先习书法,书法娴熟以后,再以书法入画,这就和工匠不一样了。

《元史》对赵孟頫以“冠绝古今”来形容。在绘画上,他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无所不能,工笔、写意、青绿、水墨样样皆精。

这幅赵孟頫的《行书千字文》,题有七言绝句一首:“经进仁皇全五体,千文篆隶草真行。当年亲见公挥洒,松雪斋中小学生。”题这句诗的人,是元四家之首黄公望,这一年,79岁的他刚刚完成传世巨作《富春山居图》。

王鲁湘:这一幅画,就是让人感觉到他确实应该是黄公望的老师,是吧。

汪亓:因为他们的都是更远的,像懂源,巨然那种风格的一种延续。宋代的很多画家,文人,没法成为真正的文人画家,是因为技法的细腻,之前人的技法的细腻永远是他们的一个阻隔,那么在赵孟頫而言,他把这些技法经过省减,让更多的文人通过自己的用笔,能创作绘画了,能创作文人的绘画,这样等于是给其他的文人开辟了一条进入文人画领域的路。各自取得了成就,才使元代的山水画,得到了博兴,得到大量的发展。

编辑:王竹、蒙小度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