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体育 >综合体育 >田径 >正文

马拉松赛前体检为何难以普及?

2018-04-06 00:03    

原标题:马拉松赛前体检为何难以普及?

近年来,国内的跑步浪潮愈发汹涌,仅仅昨日国内就有包括桂林国际马拉松、舟山群岛马拉松在内近20场大型赛事。只是,持续升温的跑步热亦时常夹杂着质疑声。一轮又一轮的社会反思不断强化着同一个观点,将马拉松猝死事件的频发归咎于跑步人口爆炸式扩张大背景下,参与者健身常识普及度提升的迟缓。该观点广泛传播过程中,外界对于跑步热逐渐形成固化的社会批判范式,进而导致某种并不公正的价值观扭曲——每当猝死悲剧消息传来,人道主义的缅怀外,舆论亦习惯于将遇难者的遭遇与“不自量力”的愚昧运动习惯联系起来。

不合适的人以并不合适的方式参与马拉松这项极限运动,这确实解释了部分悲剧发生的缘由,然而即便是在跑步文化兴盛的美国,猝死仍是困扰着从业者的难题。“即便是标榜零死亡率的东京马拉松,只要办下去同样难以避免悲剧,因为这就是概率问题”,作为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MSSM)唯一来自中国的运动医学专业医生,连续参与多届芝加哥马拉松医疗保障服务的毛海洪在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指出,尽管马拉松赛事猝死事件的原因几乎尽数指向心源性疾病,但后者种类繁多、成因复杂,即便第一时间实施心肺复苏或AED除颤也未必能有效救治,更不该被粗暴而又直接地定性为不科学健身。而在筛选运动适宜人群的过程中,相关医学论证的匮乏也直接导致了如今在国内部分赛事试点的赛前体检制度无法在北美普及。

心源性疾病与身体指标的联系并不明了

相较于马拉松文化繁盛的美国,国内路跑文化根基尚浅,赛前体检报告的引入却走在了世界前列。如今,国内已有不少赛事将出具相关资质医院的体检报告作为参赛者报名时必须提供的文件,用意自然旨在排除部分不适合跑步的人群。然而,按照毛海洪的经验,同样的做法放在美国却会因为涉嫌歧视而引发巨大的社会争议,“在具备足够的医学论证证明究竟何种人群不适合跑马前,无论技术层面或是价值评判标准,都不允许一刀切的行为,否则就与性别、年龄等歧视无异。”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