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大V观点 >正文

龙乐豪院士介绍长三甲系列火箭发展史曾为发射“一夜白头”

2020-04-20 14:10    

长三甲系列火箭由长三甲、长三乙和长三丙组成,他们都是在长征三号火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今年81岁的龙乐豪院士,是这型火箭的首任总设计师,龙乐豪院士为我们介绍了长三甲的前世今生。

上世纪70年代,研制人员开始努力研发能把卫星发射得更远的火箭——这就是长征三号。当时担任总体主任设计师的龙乐豪告诉我们,发射的第一目标就是一条特殊的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高级顾问 长三甲系列火箭首任总指挥兼总设计师 龙乐豪院士:发射一个通讯卫星到36000公里高度上去。这个轨道非常重要,这个资源很紧缺。世界上当时能够发射这样卫星的国家,一个是苏联,另外一个就是美国,还有第三个那就是欧洲,是十五六个国家组成的。

卫星发射到离地球3.6万公里,相对地面上的人来说,看上去就像是静止不动一样,这是气象卫星和通讯卫星最好的轨道。具备发射这个轨道的能力,不仅意味着进入国际航天发射的第一梯队,也对国民经济建设有着直接的作用。

龙乐豪院士:我们的火箭率先采用低温高能液氢液氧作为末级推进剂的火箭就长征三号,它的运载效率比较高。

1984年,长征三号火箭第一次把东方红通讯卫星送到了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而到了1986年,我国又提出了新的通讯卫星工程计划——“862工程”,要发射更大更重卫星,这对长征三号的研制人员来说,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龙乐豪院士:“862工程”是1986年2月份里启动的一个工程,在干什么? 就我们国家的通讯卫星第二代通讯卫星工程。就是说这个卫星的重量由原来的(第一代)1.4吨一下子长到了2.5吨,今天我们长征三号甲这个火箭,是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产生的。

1994年,长三甲火箭首飞成功。接下来,为了适应不同的发射需要,除了长三甲外,通过配置不同的助推器和相应的改进,长三甲家族还发展出了两位后起之秀。

龙乐豪院士: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们就已经突破了并联技术捆绑技术,第二个是“弟弟”长三乙,它个最大、它运载能力最大,它下面捆了4个助推器,第三个叫“小妹妹”,叫长三丙,它是捆两个助推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能力,从2.5吨到接近4吨或3.9吨,一直到5.5吨

就这样,长三甲家族形成了三兄弟,将“嫦娥”,“北斗”,“风云”等著名的中国航天器以及诸多国外卫星送入太空。

龙乐豪:为发射“一夜白头”

随着发射需求的不断增加,凭借着完整的家族谱系和成熟的批量生产能力,长三甲系列已成为目前我国最繁忙的火箭。而如此多的发射任务中,却有一次让长三甲系列火箭首任总指挥兼总设计师龙乐豪院士,还有很多航天人都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龙乐豪院士:因为1996年的2月15号,因为当时经过辛苦的努力,因为我们好不容易赢得了一个国际通讯卫星组织的发射服务合同,发射一个美国人的卫星。是我们这个火箭系列,第一是发射外国人卫星,那么全世界直播。发射前当然充满着信心的,那完全有数,没数不敢随便发射的。按规定应该是12秒钟拐弯,最后一起飞以后它3秒钟就开始拐了,就慢慢歪了。到了6秒钟的时候已经歪过那个,通过那个发射塔的顶上了。连续我就问了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从那个时候一直在思索,设计错误吗?还是制造缺陷,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一切赶快把原因查出来。

为了这些为什么,龙乐豪和研制人员点着蜡烛开着应急灯,连夜开始寻求答案,有人说,龙乐豪在那一夜之间白了头。

龙乐豪院士:应该说那一夜挺难煎熬的,工作就是数据、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一夜间急白了头,多少有点文学的夸张,说那个时候就更加加深了头发雪白的转变,这倒是真的。

这样煎熬的夜晚,研制团队一过就是三十几个,而找到的原因更是让所有人震惊。

龙乐豪院士:一个制造的工艺质量大概有缺陷。两个不同的金属焊在一块,直径多少呢?只有我们头发的几十分之一,起飞之前三秒钟就已经有脱开的迹象,火箭一点火、一振动,很快这个导线,这个结点就开了 这根导线如果它再延长1500秒再坏,也就是25分钟左右,这一次发射是绝对的非常漂亮的、圆满的成功,很遗憾的是它就差这么1500秒左右。 失败,就是差一点的成功,成功就是差一点的失败。

长三甲优秀“基因”的“传帮带”

1996年2月15号的这次发射失败,给了当时的中国航天一次巨大的冲击。然而,就在这次失败以后,长三甲系列火箭进一步总结经验,也逐渐成熟,在后来的发射中保持了连续76次成功,创造了世界单一型号火箭连续发射成功的记录。

直到今天,长三甲系列火箭的发射成功率达到了98%,它超前的设计理念也引领着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成长。

长三甲系列的模块化、通用化、组合化的设计,在长征五号、长征七号等一批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当中得到了继承。

龙乐豪院士:长征三号甲当初开创的“三化设计”这样一个理念。今天实际上我们在按照新一代的长征系列火箭的研制过程当中,基本上都得到了比较好的贯彻和继承和发扬。

模块化、通用化、组合化的设计,这种能够胜任高密度发射的能力,在近年来越来越密集的发射中体现出来,去年长三甲系列完成了14次发射任务,而今年,依然要进行10多次发射。

龙乐豪院士:我们国家进入了一个经济的快速发展的时代,对航天事业的需求就更加大了。第二个意味着我们国家的航天基础设施已经有相当的水平。我们每次发射都是如履薄冰,一定是认认真真严慎细实,争取每一次发射都能够圆满成功。

而对于长三甲系列火箭的未来,龙乐豪坦言,长三甲系列一定会被替代,研制运载能力更加强大的火箭,将更大更重的航天器送到更加遥远的太空,依旧是中国的火箭研制人员不懈追求的目标。

龙乐豪院士:替代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的已经准备好了。长征八号、长征五号,这都是替代的,不但是替代,而且大大超过了。长三甲它一些成功的这些基因,我希望是进一步的把它继承,而且发扬,这个我相信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