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某基层公务员靠这本书混成正国级,刘备和诸葛亮却不建议刘禅学

2018-04-07 08:25    

近年来,国学热一直高烧不退,有些人甚至借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再次神化儒家思想,其实这是经不起推敲的。

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出自南宋罗大经的《鹤林玉露》卷七:老百姓议论说,宰相赵普只读过论语一本书。

赵光义当面质问赵普,他说:“这是真事,以前我用半部论语帮你哥平定了天下,现在打算用另一半帮你治理天下。

但是,大鹏查《宋史·赵普传》,发现根本没有提及此事,只是有说,赵普当宰相后,因为肚里墨水不多,上书言事很吃力,赵匡胤经常劝他多读书。

于是,赵普每天回到家就关上门从保险柜里拿出书来读,一看就是一天,但是大家都不知道他看的啥。等他死后,家人打开他的保险箱才发现,只有一本论语而已。

由此看来,赵普爱读《论语》这事是真的,至于他三度为相靠得是不是《论语》,大鹏不敢断言,但赵普当上宰相后,老闹笑话也是真的。

北宋乾德五年(公元976年),大宋平定后蜀后,君臣上下都很高兴。赵匡胤就说,“乾德”这个年号真不错,太吉祥了。

赵普马上大拍老赵的马屁,道:“近年来好事连连,连灭荆南、南汉、南唐、吴越、后蜀,都是您这名号改得好啊”。

赵匡胤正自鸣得意呢,卢翰林站起来泼了盆冷水:“乾德好是好,只可惜是前蜀亡国的年号。”赵匡胤派人一查,果真是前蜀王衍用过的年号。

老赵当然不会说自己才疏学浅,他把气撒到了赵普身上,大骂道,“亏你还是宰相,却不学无术,怎么比得了卢翰林?今后宰相要用读书人来做!”

赵普视此事为奇耻大辱,决定发愤苦读,不过他底子比较差,只好从入门级的《论语》开学了,这或许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由来吧!

不过说实话,和平年代,学点《论语》或许有用,没准能骗个官做。但是在乱世,《论语》是一点用也没有的,举个例子。

夷陵之战后,刘备败退白帝城,自觉时日无多,刘备开始考虑接班人的问题,他很清楚刘禅的素质,根本不够格,但是又没有别的选择。

因此,刘备在遗诏里,特意给刘禅开了个书单:一是《汉书》和《礼记》,二是《六韬》、《商君书》,希望刘禅尽可能地提高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

刘禅登基之后,诸葛亮也给刘禅开了个书单,并和刘备所开的书单惊人地相似:《申子》、《韩非子》、《管子》和《六韬》。

为什么刘备和诸葛亮为阿斗所开的书单都是法家、兵家的书,而没有像后世历朝历代那样把儒家经典列为太子必读书目呢?

这是因为三国是个乱世,读儒家经典,无异于与虎谋皮,在这时候,只有法家和兵家才是管用的学问。

由此可见,虽然赵普用半部《论语》治天下,真假难辨,但赵普用半部《论语》定天下肯定是假的。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