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教育 >正文

适应新形势 做足大文章 实现大跨越

2018-04-07 09:18    

2016年面向未来的可持续设计国际设计论坛

国家艺术基金“漆艺青年艺术创作人才培养”项目班,古陶瓷修复技艺培训班……几乎每年、每个月,湖北工业大学都以其在设计专业的全国影响力吸引着各地艺术创作者慕名而来。

在这所以“绿色工业”学科为特色的省属重点多科性大学中,创办近四十年的设计学科享誉湖北及华中地区,“学设计,到湖工”已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湖工设计”已成为一张靓丽名片。

大格局:设计转型与设计创新

1978年,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伴随着现代工业、民族品牌的崛起,湖北工业大学作为全国首批创立设计学科的理工院校,率先在中部地区建成本科专业、硕士专业、省级特色学科、国家特色专业等。湖工大塑造了中部地区设计教育的最初范式,成为华中地区设计教育的发源地与引领者。“湖工设计”影响深远,那些耳熟能详的老字号商标,劲酒、蔡林记、老通城、归元寺等,党的十八大纪念邮票、2017厦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纪念邮票,还有武汉国际园博会明清街、2019年武汉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开幕式场馆设计等,都有设计学科师生的心血付出。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动了设计教育的欣欣向荣,全国高校中80%开办了设计专业。但同质化的问题也随之浮现,绝大部分高校在培养目标、专业结构、学科设置等方面严重趋同,盲目建设,忽视本土文化与特色,知识转化不够,文化传承不够,介入生活不够。湖工大设计教育如何在新时期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如何培养艺术设计人才,成为学院重点思考的现实问题。经过长达两年时间的调研考察,学院对国外、国内设计教育有了新的认识,艺术设计学科必将迎来“多数边缘化,部分特色化,少数精英化”的新格局。学院决定重新构建符合时代需求、国家战略需要的设计学科体系,对现有学科进行改造升级。以“绿色设计”为核心发展理念,探索设计产业对新常态下经济创新的驱动方式。设计学科转型,注重艺术与技术的交叉融合,前瞻发展,凝练方向,革新学科内涵,整合计算机技术、土木建筑、机械工程、管理学等多学科,探索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设计服务等领域的深度融合。设计学科转型,还必须走向产业前沿,探索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协调发展的学科方向,将湖北设计推向世界。

大学科:“绿色工业”与“绿色设计”

近年来,国家陆续发布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湖北以空前的力度推进文创产业发展。湖工大意识到,机遇已经来临,设计学科的发展要走在建设国家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的时代潮头,必须立足于长江经济带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培养新的设计人才。

学院围绕学校学科布局,以“面向未来的可持续设计”为导向,与管理科学与工程、风景园林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深度融合,形成了视觉传达与设计管理、生态环境设计与规划、工业设计与信息交互、手工艺传承与创新等四个特色方向。

视觉传达与设计管理方向在品牌策划、艺术品经纪等领域形成研创优势,打造区域品牌DM杂志《艺术+》及艺术品经纪全媒体产业链平台。生态环境设计与规划方向重点研究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与规划、生态景观设计、历史民居设计,在公共空间艺术、传统民居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等领域形成鲜明特色,承担国家及省、市等重大设计项目。工业设计与信息交互方向重点开展可持续智能家居产品设计、智能机电产品与装备设计、服务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在工业产品设计与信息交互设计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特色。手工艺传承与创新方向着力探索漆艺、陶艺、木艺等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传承与创新,重点研究传统手工艺的源流、发展、鉴赏及其创新应用,在明清家具形制、楚式髹漆工艺、陶瓷文物修复等非遗文化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

围绕“绿色设计”核心理念,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以学校“7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基础,创造性地提出STO(Skill—Transform—Open,即技艺—工匠精神;转换—建构精神;开放—造物精神)分类培养模式。在“课程项目制、项目课程化”理念的指引下,湖工大设计教育的目标被明确为:培养优秀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者,创意经济与设计艺术的融合者,塑造直接服务国家新兴支柱产业建设、经济文化转型的拔尖设计人才。

大平台:“校企合作”与“校市联姻”

围绕着设计教育的改革与探索,“十二五”期间,学院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省级平台,如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教育部门精品视频公开课、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艺术设计湖北省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工业设计中心、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在这些重大平台的支撑下,学校与国内地方政府部门、知名企业联姻,强强合作,共同打造创新型产学研政合作发展平台。

在校企合作方面,与全球知名烟包印刷设计企业——澳科控股集团合作,在校内建成面积1200平方米的创意设计协同研发中心,下设四个研究团队,吸纳研发人员、师生团队120多人,承接企业委托项目200多万元,为学生颁发奖学金10万元。与全国较大休闲食品连锁企业——良品铺子合作,建立研发中心,进行产品包装、形象设计和营销策划合作共赢。与武汉凌云集团合作建立国家级别研究生工作站,并承接了武汉国际园博会“汉口小镇”景区规划及施工项目,重塑老汉口极具代表性的长堤街、大夹街、汉正街及花楼街片区风貌,恢复在人们印象中有价值的襄河口老码头牌坊、山陕会馆、观音阁、淮盐公所、万寿宫等老建构筑物。此外,与广东众创云设计、武汉渲奇数字科技、武汉良品铺子等知名企业合作,为文化产品设计、创意成果转化、设计服务推广、高层次设计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良好作用。

在校市联姻方面,与中国著名港口及旅游城市——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姻,成立秦皇岛湖工大绿色设计研究院,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每年投入200万元研究经费,连续投入三年,目前已承接各类研究项目150多万元,目前入驻的高校包括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湖北工业大学是仅有入驻的地方高校,扩大了湖北工业大学在北方的影响力,提升了湖工设计的品牌效应。在省内,与武汉市政府部门就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开幕式场馆设计及装修工程进行合作,与宜昌市政府部门就文化创意产品的推广进行合作,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大成果:“国家队”与“地方军”

从“湖北制造”到“湖北智造”,文化艺术开始引领新兴产业转型,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学院先后承担国家外交部门、国家教育部门、文化部门、中科院、中国邮政部门等国家级别纵横向项目,是名副其实的“国家队”。同时,也具有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地方军”的能力和水平,彰显了湖工设计学科的品牌力和生命力。

近五年来,湖工大设计学科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4项、国家艺术基金4项,与之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4项。近几年的科研经费逾4000万元,发表论文536篇,被CSSCI、CSCD收录50余篇,出版专著18本,获授权专利120项,研究质量和成果数量具有国家级别的水准,领先省内同类高校。刘显波教授的明清家具修复与收藏成果,被打造成湖北首家高校明清家具博物馆,每年接待国内外参访者数千人,填补了国内相关鉴藏及研究空白,已成为弘扬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他将传统的艺术与新鲜的“互联网+”结合,依托博物馆建成开放的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明式家具欣赏”,以古家具的实物欣赏为特色,融汇工艺美术、历史文化、文学艺术、古代科技,阐释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实物形态、传统工艺技术的发展水平等问题,与另一门精品视频公开课“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一起,成为湖工设计的国家级别平台的重大支撑。

除了具备“国家队”的实力,设计学科还能“沉下身子”,与地方、企业的发展需求高度契合,破解地方、企业所急需的发展难题,获得广泛社会赞誉。湖北省宣传部门、湖北省检察部门等机构委托的重要设计任务,主持或参与完成武汉地铁、武汉国际园博会文创项目(景区、纪念邮票、旅游商品等)、湖北省检察官学院雕塑、老通城CI等千余件知名作品,师生团队直接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一大批着眼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研究报告应运而生,如《长江经济带设计产业创新驱动力提升方案》《新媒体时代加强政务文化建设的建议》《湖北动漫产业“不平衡”业态及对策研究》等,已被省政府相关部门和多个省级智库采用,还参与编撰了首部湖北文化产业发展蓝皮书,贡献理论决策前沿成果,决策与智库作用显著。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