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史迪威是真的曾经建议刺杀蒋介石吗?

2018-04-07 18:16    

腾讯文化 拓跋思

约翰·E·伊斯特布鲁克(John.E.Easterbrook)身材硬朗,思维敏捷。很难想象他已年过七旬。更难以想象的是,这位看上去普普通通的美国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史迪威将军的外孙,同时也是史迪威家族、史迪威奖学金的第三代掌门人。

77岁的伊斯特布鲁克是史迪威将军长女南希的儿子。老实说,除了身材高大之外,他和史迪威将军相似的地方并不多。尽管如此,从伊斯特布鲁克先生身上,却能强烈地感受到从史迪威处继承而来的、史迪威家族对中国人民的纯粹友谊和深沉热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超越了国家、政治的情感,将眼前这位老者和多年前那位不远万里来到“美国优秀外交和军事官员的坟场”(魏德迈语)的中国战区,和中国军民一起携手抗日的美国将军联系起来。

事实上,这种友谊与热爱已经持续了三代,甚至即将由伊斯特布鲁克先生的女儿传承到第四代:史迪威的大女儿南希出生在北京,能说一口流利的北京话,曾作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先行使者,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访问中国。伊斯特布鲁克在中美两国之间不停穿梭,为中美友好做出自己的贡献。更让人钦佩的是,出身军人世家、并没有运营太多商业的史迪威家族,为中国大陆学生设立了史迪威奖学金,已经先后资助了38名学者。为此,他们甚至捐献出了一栋老宅。

“讲我祖父的事情,我总是会很开心的。”伊斯特布鲁克笑着说。的确,作为抗战时蒋介石的总参谋长、中缅印战区美军最高指挥,史迪威曾给予了中国人巨大的帮助。但最后,因为个性和看法的巨大差异,他和蒋介石闹翻,铩羽而归。两人的关系是如此恶劣,甚至有流言称,他曾想暗杀蒋介石。

到底孰是孰非?由于当事人的地位和牵涉的关系复杂,后世对这段往事猜测纷纭。而对于史迪威和蒋介石关系这段抗战历史上的著名公案,伊斯特布鲁克根据手头掌握的史迪威将军的原始文件,有着自己的解读。

近日,应知行教育基金会和史迪威将军后人在中国的老朋友之邀,伊斯特布鲁克来到北京访问。腾讯文化对他进行了专访。以下为采访内容。

史迪威是一个纯粹的军人,并不是一个政治家

腾讯文化:我们知道,在来中国之前,史迪威将军在美国军界发展得很顺利,他已经担任美国第三军军长,正在负责策划北非登陆作战,可以说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且前途无量。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愿意放弃进展顺利的欧洲战场,转而来到中国战区呢?

伊斯特布鲁克:你说得对,如果史迪威在欧洲战场,可能会有更耀眼的战绩。但我必须说,史迪威是一名忠诚的军人,也是一个非常的谦卑人,而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

实际上,在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同时陷入了太平洋和欧洲两线作战的境地。美国最担心的,就是中国在日本的打击之下投降媾和,使得日本能从容地将自己的力量全部投入太平洋战争。因此,他们必须派人支持中国抗战。

其实当时的第一人选不是史迪威,而是休庄姆(注:Huge Drum,陆军中将,时任美国东部防区司令),但被马歇尔和史汀生(注:当时的美国战争部长)否决了。由于史迪威是当时美军高级将领中唯一了解中国并且能说流利中文的,马歇尔找到了他。

当史迪威被问到“你是否愿意去中国”时,他的回答是:“我愿意去任何我被派遣去的地方。”所以,即便知道这个任命要以放弃北非战场为代价,他依然出于服从的天职和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自愿接受去中国的任务。

腾讯文化:史迪威来中国之后担任蒋介石的总参谋长,同时负责指中缅印所有美军。但从后来他和蒋介石的冲突来看,他还强烈要求对中国军队的指挥权。为什么他会如此坚持要求盟国的军队指挥权呢?对大多数主权国家来说,这种要求不都是不可想象的吗?

伊斯特布鲁克:在史迪威去中国之前,他很清楚地知道,如果不能获得中国军队指挥权,他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因此,他提出的接受任务的条件,就是获得中国军队的指挥权。

这个条件是马歇尔和史汀生亲自告诉宋子文的。当时他们告诉宋子文,我们将会给你们派去一名顶尖的美国将军,但是作为交换条件,他必须拥有中国军队的指挥权。而宋子文从蒋介石那里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史迪威在获得了蒋介石这个肯定答复之后,才动身去中国的。

但如果我们回过头来看的话,很显然,蒋介石和史迪威对这个指挥权的定义是完全不一样的。蒋介石所谓的指挥权是:“你可以指挥,但你必须听我的,我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但这绝不会是史迪威理解的指挥权。

腾讯文化:你的意思是说,这可能是因为双方理解不同,是一种文化冲突导致的结果?

伊斯特布鲁克:是的。完全正确。

腾讯文化:但无论如何,作为一个外国人,指挥一直他国军队,即便是双方配合的情况下也是有很多困难的,史迪威将军在来之前没有预料到这个问题吗?

伊斯特布鲁克:我认为,当时他已经意识到这个任务的艰巨性。实际上,他当时身兼四职:一、蒋介石的总参谋长;二、在华美军和理论上交给他的中国军队的指挥官;三、美国援华物资总调度——随带说一句,蒋介石最痛恨就是这点;(注:指史迪威掌握美援物质分配,从而迫他就范)四、美国政府在华一切军事活动的总负责人。

这种身兼四职的情况,在美国历史上是没有过的。要知道,麦克阿瑟只需要打日本人,艾森豪威尔只管打德国人,而史迪威则有着四个使命,每个使命都要向不同的人汇报。这完全可以说是一种政治行为,但史迪威是一个纯粹的军人,并不是一个政治家。所以,我认为,他意识到了任务的艰巨,但是没有料到面临的局面会如此复杂。

另一点我们必须看到,史迪威当时获得资源很少。对当时的美国来说,欧洲战场排第一,太平洋战场其次,而中缅印战区则排最后。比如负责太平洋的麦克阿瑟,他得到的支持是巨大的,而史迪威呢?完全没有相匹配的组织架构,甚至连幕僚都相对极少。可以说,他始终处于一个任务巨大,而可动用资源很少的困境。

我必须说,从我的角度来看,他对在华的任务始终是十分乐观的。我想,这一方面是他的天性,另一方面是也是因为他对中国人民的爱。你知道,史迪威在战前就到过中国很长时间,亲眼目睹了中国所遭遇的不幸和战乱。他一直对中国人民承受的深重苦难抱有深刻的同情之心,一直想为他们做点事情。我想,这正是支撑他坚持下来的原因之一吧。

蒋介石和史迪威在战略目标上是不一样的

腾讯文化: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即史迪威和蒋介石的矛盾如此深刻,是因为两人的性格?

伊斯特布鲁克:是的。我认为他俩都是很强势的人。

而且我必须说,史迪威一直对蒋介石的军事指挥能力评价不高,尤其反感他事无巨细、微操到底的指挥风格。比如1942年,史迪威正在缅甸组织抵抗日军入侵缅甸,而蒋介石在千里之外的重庆指挥他们应该怎么做,应该去什么地方。尤其糟糕的是,蒋介石并不是告诉史迪威该如何如何,而是告诉史迪威下面的、他的嫡系将领应该做这个做那个,而这些命令通常和史迪威所下达的命令是相反的。

我能够理解,让一个外国人来取代自己指挥军队,对任何一个国家领导都是很难接受的。但这样一来,毫不意外的就是1942年的缅甸大溃败。事后史迪威给蒋介石的解释是,中方高级将领不听从指挥,但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些高级将领在向蒋介石汇报的时候说什么?肯定是说史迪威有问题。那蒋介石会相信谁呢?肯定会相信自己人,而不是一个外国人。

这种复杂的情况你一想就能明白。所以,我觉得性格因素,加上这些七七八八的各种因素的放大,导致两人最终相互憎恨。而且我认为,史迪威更像是纯粹军人而非政治家这点,也导致两人的冲突。

腾讯文化:你的意思是?

伊斯特布鲁克:比如说,蒋介石和史迪威在战略目标上是不一样的。史迪威的目标很明确,总统交代他要打败日本人,那作为一个美国职业军人,他所有的目标就是集中一切力量打败日本人。

但对于蒋介石来说,日本人就像疥癣之忧,而延安才是他的心头大患。他始终想着在美国人把日本人打走之后,要把枪口对准共产党。他们两人的战略目标一致是不一样的。所以两人会在很多问题上有分歧,比如对延安问题。

腾讯文化:接着你刚才的话题,我们知道,史迪威对延安一直评价很高,你认为这也只是因为他看重战斗能力而已吗?

伊斯特布鲁克:是的。他是纯正的军人,完全不是政治人物。他来到中国的唯一使命和任务,就是确保中国还会坚持抗战,不会单独和日本媾和。所以他希望团结一切和日本作战的力量,不管是谁在抗日,他都会去帮助的。

当时他读了报告,共产党武装正在和日本作战,他同时知道,蒋介石将自己嫡系精锐用于封锁延安,不去打日本,对此他很恼火。应该说,他是纯粹地出于军事考虑对延安有好感。

但我必须要说,他对中共和一些国民党左派人物,比如周恩来和宋庆龄,是非常尊敬的,而且迪克西使团(注:抗战中的美军延安观察组)的反馈非常正面,这一切都让他对延安充满了好感。

腾讯文化:史迪威在1944年10月离开中国,1946年去世,没能看到后来中国的变化,也幸运逃过了内战美国“丢失中国”的指责。那他是否预料到后来中国会爆发内战?

伊斯特布鲁克:哦,是的!他(在日记中)写了好多次!虽然不一定是明确写下类似“内战”这样的字眼,但他的意思表达得很明白:国民党腐败太严重,政府管理也很糟糕,而共产党对人民很好,人都涌到共产党那边去了。

我认为他对内战是有预感的。他明确意识到,如果国民党不改革,很可能会被推翻。

腾讯文化:你提到了日记,现在史迪威的日记已经公开了吗?

伊斯特布鲁克:已经公开了,而且就在不久前,我已经完成了将所有日记电子化的工作。

除了对我们在世的家族成员有影响的几句删去了,其他部分都已经放在网上了。当我的祖母将这些档案分数次捐赠给胡佛档案馆的时候,有关方面问,她是否需要对一些内容保密。她拒绝了。她说,史迪威将军是一名非常诚实、正直的人,他没有任何需要隐藏的东西。其他某些人或许有(笑),但史迪威没有。

史迪威不可能做出刺杀蒋介石这种事

腾讯文化:接下来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在1943年开罗会议时,有消息说史迪威策划刺杀蒋介石。对此你有何看法?

伊斯特布鲁克: 这可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指控。我必须认真澄清。

我必须说,如果真的了解史迪威,你是不会有这样的疑问的。他是一个正直的军人,不是一个政客,是不可能做出刺杀这种事情的。

这个事件的最初源头,是开罗会议之后,史迪威和他的两个下属艾富勒和多恩提到,要他们想个办法干掉(get rid of)蒋介石,而且一定要非常保密,不能让人发现这是美国人干的。

但是!他紧接着又说:“我非常怀疑这能否实行,我们没有办法做到这点,这不是我们美国人的做事方式。”

据我所查阅的史迪威的档案,这个“干掉”(get rid of)最早出自开罗会议。某次史迪威和罗斯福的一次密谈后,亲自笔录罗斯福谈话记录中提到这一点,是他记录的罗斯福的话。

多恩曾特别指出,史迪威从来没有清楚地说,这些主意(指令)到底是出自谁,或是在哪里获得这些指示的。但他强烈地感受到,史迪威是从开罗回来之后才有过这种想法。当然,史迪威不可能告诉他们,是谁交代让史迪威去把蒋介石干掉的。

腾讯文化:你的意思是说,这可能是罗斯福的提议?

伊斯特布鲁克:什么事情都是可能的。有可能是罗斯福的暗示,也有可能只是罗斯福没当真,被史迪威误会了。因为我们现在没有任何官方的记录,只有史迪威和罗斯福谈话的笔录手稿。

即便是罗斯福真的下达过什么指令,如此重大的事件也不会有正式的笔录。没有人会或敢把罗斯福“干掉蒋介石”的命令直接白字黑字地记下来。

我要再补充一点,艾富勒和多恩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说后来史迪威推进了这件事,问他们想得怎样了。史迪威仅仅是在他们面前提过一次,然后这件事情就到此为止了。

腾讯文化:你的意思是说,史迪威只是提了这么一下,但从没有认真去推动此事。

伊斯特布鲁克:是的,没有。你必须要考虑到,罗斯福是史迪威最大的 Boss,是三军统帅。作为一名好军人,当统帅说了这么个构思,那怕只是随口,那么作为下属的史迪威至少要在脑子里面过一遍,草拟一个方案。史迪威是一名好军人,对他来说,罗斯福是统帅,每句话都可能就是命令。

而且,史迪威记录的原话是get rid of,除掉,摆脱掉,你可以理解是干掉,但也可以理解成以其他方式摆脱掉。要知道,在开罗会议之前,罗斯福曾一心想要把蒋介石扶植成为战后四大巨头之一。但是在这次会议上,蒋介石反复无常的表现让罗斯福非常失望,所以罗斯福的“get rid of him”,有可能是出自他这种失望心态的一个反应。

另外,美国知道当时在中国国内的反对势力不只是共产党,还有桂系等等其他势力,所以他可能指的是用选举——当然我们知道,当时并没有什么选举——的方式把蒋介石选下去,总之是换一个人。

总之,有可能罗斯福只是脑子里过了那么一下,只是那么一想一说,但是作为军人和下级,史迪威必须认真对待统帅的任何一个想法。有那么多可能性,我们后人没有办法知道真伪,但是就事实来看,史迪威没有这么做。而且很明显,像史迪威那种纯粹的军人,是不会真的这么去做的,所以他才会补充说,“这不是我们美国人的做事方式”。

他爱中国人民,也被他爱中国的人民所记住

腾讯文化:对史迪威最后在中国的悲剧经历,史迪威先生本人是怎么看的?

伊斯特布鲁克:我不愿意用“悲剧”来形容这个结局。因为史迪威将军知道,所有人也都知道,他在中国做了很多,帮助中国人,也给了中国士兵很大帮助,让世界看到中国士兵和世界同盟国其他士兵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区别。

我想,真正最让他失望的,可能是战争结束后,他要求回到北京去看一些老朋友,但被蒋介石拒绝了。

他在1944年10月离开中国。他给不少在中国的朋友写信告别,所有信的主题都是,他感到很遗憾,他不得不离开,很遗憾看不到这场战争的彻底胜利。

而当他还在中国战场时,马歇尔至少给过他两次机会,让他调到其他战场。因为马歇尔知道他当时的焦虑和痛苦。但不管如何,他还是坚持留了下来。他曾反复给我们说:“我坚信中国人应该得到他们的自由和幸福,在经历那么多苦难和战争之后,他们值得享受这一切。(They deserve a break.)”

腾讯文化:在你的眼中,史迪威是怎样的形象?

伊斯特布鲁克:当时我还是一个小孩,还无法理解祖父所做的一切,只知道祖父就是祖父,而我的父母也从未告诉我祖父是一个伟大的将军之类的话。

在我印象中,祖父是那个总是和我一起玩游戏的老人。我还记得某次他在楼上和我玩游戏,他扮演一个滑稽剧中的人物,而我特别喜欢看,就一次次要求他卖力地扮演。这时,有位军官来向他汇报工作。他就遗憾地对我说:“好啦,我现在不得不下去见他了。如果我五分钟还没有上来,你就下来向我们射击吧!”(笑)

他就是这样一个幽默的人。他还经常让他的狗Gary坐好,然后把狗饼干放在它的鼻子上,狗就会仰头把饼干抛起来,再一口接住。对我来说,他就是这样和蔼的祖父。

对他的功业,是我后来慢慢才认识到的。懂事之后,我才了解他对中国人民的爱、对中国的友谊,这对我和我们家族来说都很重要。我现在是第三代,而我的女儿是第四代,我们将会把这种友谊延续下去。

腾讯文化:因此你们家族设立了一个专门提供给中国学生的奖学金?

伊斯特布鲁克:是的,这笔奖学金已经有三十多年了,主要用于资助那些申请在美国蒙特雷明德国际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的中国大陆学生,目前已有38位中国学生获得资助。

这项奖学金也实现了史迪威的愿望。他曾经说:“我坚信中国士兵和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他们没有宗教和等级之见,诚实,节俭,勤劳,快乐,独立,宽容,友善,彬彬有礼。”你瞧,我们今天正是以他说的这段话为标准,来遴选那些奖学金获得者。从这个意思上来说,史迪威对中国人的爱永在。

腾讯文化:芭芭拉·塔奇曼在《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中这样评价:“史迪威使命代表了美国在中国的卓越努力。他竭尽全力,这是本性使然;他从未懈怠,更没有放弃,然而这个使命未能达到最终意图,因为其目标就不可企及。”如果这个使命本身就不可企及,那么还要去为此付出的史迪威,他的工作到底有何意义?

伊斯特布鲁克:我说一个故事吧。上世纪中国改革开放后不久,我的母亲在中国旅游。在长江上坐轮船的时候,她遇到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

年轻人向外国游客介绍安全须知,英文说得极为流利。我的母亲就夸奖这位小伙子:“你的英文说得真不错。”

“谢谢!”这位小伙子很礼貌地回答,“你的中文也很厉害,你在哪里学的?”

“我小时候就开始学了。”我母亲笑着说,“我是1920在中国北京出生的。”

“1920年?”这个素不相识的小伙子想了一下,补充道:“是史迪威将军来华那年?”

你瞧!他爱中国人民,也被他爱中国的人民所记住。有了这些,我们还需要追寻什么意义呢?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