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新时代:用智慧点燃创新激情

2018-04-07 21:13    

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创新,要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学会及时转身

当向前无路可走时,及时转身,不仅仅是摆脱困境的方法,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智慧的表现。在这一点上,日本曾经做出很好的示范。日本在20世纪后半叶,崛起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而日版并没有走高科技自主创新的道路,相反,它的策略是“创造性模仿”或“企业家柔道”。日本在科技方面没有多少原创,而是在别人尤其是美国人的原创上加以改进,然后通过市场创新去打败原创者。比如对圆珠笔的改进:1934年,美国的比罗兄弟发明了圆珠笔,因为它具有不用灌墨水、可以复写、不污染纸、使用方便等特点,一经推出便受到了人们普遍的欢迎。然而,它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写到两万字左右,笔芯上的圆珠就会因磨损而变小,轻则漏水,重则圆珠脱落,无法再用,造成浪费,由于这一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圆珠笔的销路,风靡一时的圆珠笔渐渐被人冷落。全世界精明的商家都看到了圆珠笔潜在的巨大商机,所以,许多国家的生存商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这一难题进行研究。既然圆珠是因磨损而变小的,人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当然就集中在用更耐磨的金属材料来制造滚珠,从而延长圆珠的使用寿命。但是最终未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因为采用的新材料,要么制造工艺复杂,加工成本大幅度提高;要么原料珍贵,得不偿失。

精明的日本青年中田藤三郎却想:何必困在圆珠耐磨与否的思路上呢?圆珠笔能顺利书写2万字,对于书写工作,已经是个很大的数字了;比起需要不断灌水的钢笔来,省去了不少麻烦,可以说,它已经是一支方便使用的好笔了。于是,它改变了解决问题的方向——不是改进笔头上的圆珠,而是改变笔杆,使之变细、变短,只灌进大约能书写一万五千字的油。也就是说,他设计的圆珠笔,是一种在圆珠磨损到无法使用之前就先用完油的笔。困扰众多研究者很长时间,令大家头痛不已的难题,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在不断变化的市场找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机会,舍得放下,及时转身,是智慧,也是一种创新。

创新,要学会抓住偶然的“机缘”

在科学的发明史上,有许多源自“偶然”的重大发现。比如烟火报警器的发明:一天,科学家杜安波正在实验室进行一次实验,检测一种能控制静电的电子装置。这时,一位同事来找他商量事情。看到他正忙着,同事就站在一边等待。同事是个大烟鬼,在百无聊赖的等待时,一个劲抽烟。结果,满屋的烟雾使实验装置中的量器失了灵。同事非常抱歉,不好意思地匆匆告别。杜安波也很懊恼,只好停止实验,重新更换量器。

然而,杜安波拆下失灵的量器后,并没有马上安装新的,面对这个失灵的仪器,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他领悟到,量器对烟雾的灵敏反映,很可能是一条宝贵的研究线索。不知过了多久,他终于由烟雾想到了每年、每月、每天都在大量吞噬人类宝贵的生命与财产的火灾。

有火先有烟,有烟必有火。杜安波由此发明了烟火报警器。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插曲,一条毫不起眼的线索,引发了一项了不起的发明,并由此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保护了千万亿财产。当然,这些看起来好像纯属机缘巧合的发明,并非完全依靠运气,套用一句老话:创新总是偏爱有心之人。

创新,要营造人人皆可创新的文化氛围

悠悠万物,其命唯新。创新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秉性、发展进步的动力。一部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就是人民在实践中探索创新的历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创新也一样,不是光喊口号就能成功的。“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 中华民族创新发展的新篇章已经奏响,我们要大力弘扬创新文化,营造人人皆可创新、创新惠及人人的社会氛围,在每一项具体的创新实践中,集聚资源与智慧,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杨鹏飞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