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 >心理 >正文

数据连通助力远程医疗服务,让专家精湛医术惠及远方

2018-04-08 06:47    

我国的医疗信息化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近30年的发展,医学影像、病理检验、病历、医嘱等临床资料,都实现了在物联网环境下以某种数字化格式进行存储、传输的信息化革命。我们拥有了第一手的海量临床医疗数据,并且这些数据每年都呈指数级增长,宣告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用大数据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实现便捷的医疗服务和降低医疗成本已成为可能,智慧医疗就是用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实现广大百姓“健康梦”的医疗模式。

医院分等级,医生分等级,但患者不分等级,每个患者都有享受优质医疗救治的权利。然而,地域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交通状况的差异,导致各地的医疗设施建设水平、医生的医疗水平都有很大差距,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对此,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关于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由牵头单位与基层、偏远和欠发达地区医疗机构建立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远程医疗协作网作为四大医联体建设模式之一,其应用仍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探索、创新。

远程医疗协作服务建设面临数据对接难题

远程医疗协作网的实现是建立在医疗信息化基础之上的,在远程医疗医联体建设中,牵头医院一般是三级医院,信息化水平高,具备开展远程医疗的软、硬件基础;而另一端,偏远和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水平却参差不齐:

一方面,医院内部“信息孤岛”丛生。虽然基层医院也开展了信息化建设,但信息化不够彻底的现象广泛存在。院内各种医疗设备、各类系统的数据是孤立的、各自为政的,这就大大降低了远程医疗开展时的工作效率,打击了上、下级医院之间使用远程医疗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医院之间数据融合困难。目前,医疗机构是一个独立的利益个体,医院之间没有建立临床医疗信息互联共享渠道,同一个病人在不同医院的检查和病例数据无法统一连贯,医生无法通过远程医疗网络了解病患的病情发展史与治疗历程,不利于远程医疗远程会诊和远程教学活动的开展。

博为创新技术,无需软件接口实现医疗数据集成

建立医院内部的数据集成平台和打通各医院之间的数据互联共享平台,是推广远程医疗协作网医联体模式的先决条件。博为软件的101医疗大数据集成平台,利用创新的101异构数据采集技术,无需软件接口对接就能实现医院各系统、各设备之间的数据融合,既有利于医院节省软件接口的开发费用,也因不需要多厂家协调与接口开发而缩短了项目实施周期。

目前,该技术已经成功帮助北京医院、益阳市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建立起院内数据集成平台;帮助湖南省宜章县卫计委建立起县内30家医疗机构的远程医疗协作平台。

博为技术工程师部署北京医院数据融合平台

宜章县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使用现场

如今,通过异构大数据采集技术建立区域医疗信息平台成功跨越了智慧医疗发展道路上的又一个障碍,“在互联网时代没有实现不了的要求”,人类终将突破大数据应用、线上线上互联等重重阻碍,实现智慧医疗,实现“健康梦”。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