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乾隆六下江南,四次住在海宁陈家,他真的是去认亲了吗

2020-09-03 10:53    

清末,朝野间有一个传说甚嚣尘上,当年雍正为夺嫡,将女儿与陈世倌的儿子掉包了。乾隆皇帝下江南,就是去海宁陈家认亲。尤其是汉人,说者眉飞色舞、有鼻子有眼,听者频频点头,一脸恍然的神情——原来乾隆皇帝之后的鞑子皇帝全是汉人,大家满汉一家,还造个屁的反啊!

将海宁陈家与爱新觉罗家扯上关系,还确实有一些道理,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陈家在江南确实声名显赫,非比寻常。陈家祖上原来是卖豆腐的,直到明朝正德年间,族中才有人侥幸中举,到万历年间陈家父子兄弟三人同登一榜,一时名声大噪。在清初,陈家“位宰相者三人”,到康熙、雍正朝陈家已经是门生故吏遍布朝野,更不乏官居要津者。

康熙四十二年,陈家又有三代三人同榜进士及第,其中就有据说是和雍正换了女儿的陈世倌。四十六年,陈家再次兄弟三人同榜。全国金榜题名的士子不过区区二百余人,陈家两届就有六人一同登第,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于是有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乾隆既然是陈家人,清室自然要在科榜上给予陈家一些好处。

有人言之凿凿——乾隆六下江南,其中有四次驻足在海宁陈家。如果其中没有什么猫腻的话,说破大天也不会有人相信了。

首先需要搞清楚的是,乾隆六下江南到底是干嘛去了?历史上乾隆六下江南既是为游山玩水,另外一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督察海塘工程。早在康熙朝时,钱塘江入海口的海潮肆虐为患,雍正登基后,修筑海塘工程的事情提上了议事日程,只是他继位后忙于巩固权势,又要应付西北的战事,日理万机无暇抽身,等到一切有了眉目,偏偏又莫名其妙的暴卒。乾隆继位后海清河晏,数下江南四次前往海宁就是为了查验海塘工程质量。

皇上驾到,海宁地方自然要有人出面接待。陈家是海宁望族,数世簪缨,其园林府邸“隅园”为海宁名胜,穷乡僻壤的海宁再找不出第二个地方比陈家私宅更体面的地方迎驾。陈家在乾隆一朝已经风光不再,君臣之间已生龌龊,如果有机会弥合,重新巴结上乾隆皇帝,自然是求之不得。乾隆非常喜欢陈府,住的十分安逸舒适,开心之余将“隅园”更名为“安澜园”。

安澜者,风平浪静也,乾隆希望钱塘江不再为患,也隐喻了来海宁的目的。

另据考证,乾隆出生时,陈世倌根本就不在京城为官,即便是雍正想换,也不可能千里迢迢的去做这种事情。乾隆是雍正第四子,他上面的三个哥哥,其中老大、老三早夭,老二弘时当时已经八岁,活泼健康的很。清代皇子皇孙从受孕到出生,都有严格的监验奏报程序,每有皇孙诞生,都要在第一时间上奏皇帝,报宗人府备案。更何况,彼时九子夺嫡,几个兄弟盯着储君之位,眼睛里快要滴出血来,心思缜密的雍正怎么会冒这种险呢?再说了,在没有即位之前,雍正也并非是十拿九稳可以夺嫡成功,寻常百姓都知道他用女儿换了陈世倌的儿子,老八、老九、老十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岂不会借机大作文章?

退一万步讲,雍正确实用女儿换了陈世倌的儿子,他为什么明明知道乾隆是汉人骨血,不让几个根下苗红的儿子继承江山社稷,非要选择四子弘历为继承人呢?

这不是脑子进水了吗?

在人们印象中,雍正残忍暴虐,待人刻薄寡恩,背负的骂名太多。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多编排一个换子的故事诋毁他的形象,也没有什么关系。

金庸《书剑恩仇录》也将这则故事演绎了一番,借红花会好汉之口,狠狠将数典望祖的乾隆数落了一番。于是清末以来众口宣腾的传奇故事,时隔百年后再次成为茶余饭后的话题。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