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 >饮食 >正文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提出新版“五驾马车”!治病要与时俱进

2020-09-03 12:49    

指导专家

邹大进上海长海医院肥胖与糖尿病专病诊疗中心负责人、首届国家名医论坛优秀风范奖获得者

多年来,糖友都在遵循着“五驾马车”来控制血糖,但糖尿病是个并发症大王,“五驾马车”也需要补充和发展~最新版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对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进行了细化和调整,糖友有了“新五驾马车”,即控制胆固醇、控制血压、血糖管理、体重管理、抗血小板治疗。1、控制胆固醇,主要控制LDL-C01

2型糖友大多伴随有血脂紊乱,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对动脉粥样硬化起着最坏的作用,因此,糖友要控制血脂紊乱,最重要的就是要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

有明确的心血管疾病者,LDL-C应控制在1.8mmol/L以内;

没明确的心血管疾病,但是年龄超过40岁并有一个或多个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者,LDL-C应控制在2.6mmol/L以内;

无明确心血管疾病且年龄在40岁以下,但有多个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无论基线血脂水平如何,都应该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使用他汀类药物。想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那得有个健康的生活方式:

①减少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取;

②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③增加体力活动,减轻体重等;2、控制血压,记住3目标

高血压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或伴发病之一。糖友出现高血压危害大

1型糖友出现的高血压,往往与肾脏损害加重相关,2型糖友合并高血压,通常是多种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并存的表现。

所以,控制高血压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风险。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血压控制目标是

①大部分糖友,收缩压应控制在140毫米汞柱以下;

②年轻且没有并发症的糖友,在没有明显增加治疗负担的情况下,可将血压控制在130毫米汞柱以下;

③65岁以上的老年糖友,血压控制目标可以更加宽松一些,收缩压可控制在150毫米汞柱以下。3、血糖管理,控好HbA1c

2型糖友血糖控制的好坏,主要决定了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反映长期血糖控制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

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没有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友应将HbA1c控制在6.5%以下;

大多数非妊娠成年2型糖友应将HbA1c控制在7%以下;

有严重低血糖史、预期寿命较短、有显著的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或病程较长,且多种治疗仍很难达到常规目标的患者应将HbA1c控制在8%以下。4、体重管理,BMI要达标

肥胖不仅与2型糖尿病有关,而且还是许多慢性病的源头,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乳腺癌等。因此,体重管理对糖友来说非常重要。

体重管理的最重要指标是体质指数(BMI),即体重/身高的平方。

研究表明,BMI与死亡率存在着U型关系,即当糖友将BMI控制在22~24.9这个范围时,死亡率最低;

当BMI<22或≥25时死亡率均升高。《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糖友应将BMI控制在24以下。《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

①肥胖的糖友要着重注意饮食和运动,即管住嘴、迈开腿。比如说晚餐不吃主食;将周六、周日定为“牛奶素菜日”,不吃主食,而以素菜、牛奶和少量水果代替;坚持每天运动等。

②降糖药物的选择,偏瘦的糖友想增加体重,可以选择胰岛素、磺脲类等具有增加体重作用的药物;

肥胖者则可选择DPP-4抑制剂(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等具有不增加或者减轻体重作用的药物。5、抗血小板,服用阿司匹林

高凝血状态是糖友发生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原因。《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

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糖友,应常规使用阿司匹林作为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措施;

有高危心血管风险的糖友,包括大部分>50岁的男性或>60岁的女性合并1个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吸烟、血脂紊乱或蛋白尿)者,如无明显出血风险(无消化道出血或胃溃疡病史,近期未服用增加出血风险药物),可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

有中危心血管风险的糖友,包括50岁以上的男性或60岁以上的女性合并一个或多个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者、50岁以上男性或60岁以上女性未合并危险因素者,应根据临床医生的判断来决定是否使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并不是抗血小板治疗的唯一药物,如果患者对阿司匹林过敏、不能耐受,或者有出血倾向、接受抗凝治疗、近期胃肠道出血以及不能应用阿司匹林的活动性肝病患者,可考虑使用氯吡格雷作为替代治疗;

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糖友,可使用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联合治疗1年。

本文主要的参考资料:《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健康时报

本期编辑:小超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