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日伪时期建筑马疫研究处散落带有刺鼻气味药瓶和兽骨

2020-09-03 13:54    

动物头骨

小药瓶本组图片东亚经贸新闻记者王振东

11月1日上午,长春刮起阵阵的风,北人民大街与台北大街交会处西北侧沉睡着一座低矮的山坡,风过,尘土飞扬,杂物与尘土被吹到了这座山坡唯一的建筑内,坚硬的尘土敲击着建筑内的玻璃药瓶,“叮叮”地响,于是,破败的建筑在这声音的衬托下变得更加神秘。伴着声响,仔细观察附近的大地,可见一块早已没了血迹,犬牙差互的兽骨……曾经,这里,究竟是什么地方?为何会有如此多的药瓶?兽骨又是如何出现的呢?

老读者的来电爆料一栋日伪时期建筑

长春市民于占成,一名本报的老读者,同时,也是一位老长春。10月31日晚,他联系到记者,称在长春市北人民大街与台北大街交会处西北角,有一处日伪时期建筑,现在,已经接近面目全非,只留下几座破败的建筑了。

“这座建筑,我和我很多喜欢踏查的朋友几乎每年都来,一年一个样子,建筑正在日益减少。”于占成说,通过他们的调查,这里的建筑建于上世纪30年代,是日本人建的,叫马疫研究处。

“我认为,这同样是日伪时期的重要遗址,如今变成这样,我非常惋惜,希望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关注这座建筑背后的历史!”通过电话,记者感受到了这位老长春心中的百味杂陈。

土堆下的地道碎石层中可见小骨棒

当晚,记者便与于占成约定,次日去现场,进一步踏查。

11月1日10时,记者在北人民大街与台北大街交会处,看见了于占成,彼时,他拿着木棍,等候记者。“我们先在外围看一圈,这里有很多地道,因为要爬坡,我提前准备了小木棍。”于占成说着,带记者向交会处西北角走去。

该处为一处施工地,有大量的小土堆,怕土堆的大量尘土污染环境,上方挂上了黑色的丝网,但每有风至,同样会卷起一些尘土。记者首先沿土堆南北方向行走,一路上,在土堆下方,可见地道洞口,洞口不大,只够一人匍匐而入,探头观察,看见里边有下延的砖石结构,透过一个洞口,大约五米外,可看见另一边,相对的洞口。继而前行,可见同种洞口近十处。

走到一处较平坦处,记者向西走5米多的距离,向南而行,记者的西侧,同样是土堆,土堆下,为红砖结构,在一些砖石层中,可见有些透明的小滴灌,仔细观察,有类似鸡骨的小骨棒夹在碎石缝隙中。

被拆毁的破屋一侧的墙壁已全部拆掉

外围踏查完毕,继续爬坡,越过枯枝,便看见一趟小房,房子一侧的墙壁已经全部被拆除,远观,仿佛是一间间打开门的车库。走近观察,可发现这里的建筑材料有些特别。

记者发现,小屋的棚顶,是用空心的砖搭建的,厚度为5厘米左右,于占成说,通过这个砖石,可以确定这是日伪时期的建筑。每间小屋的墙壁上,还有几个拱门,只不过,拱门内已经被砖石填满。“这种拱门,现在也没有这么建的!”于占成补充道。

同时,在中间一栋小屋的墙壁上,记者还看见了几个嵌入墙壁的铁环,于占成表示,这是用来拴马的。“这更为这里是马疫研究处提供了佐证。”于占成说。

除了这些,在小屋内记者还看见了圆形的类似井口的建筑,很多小屋的墙壁上,也都被熏黑。墙壁的上方,还有整齐的一排可能是用于排风的小洞。

散落着的药瓶小屋内有刺激性气味

记者还发现,在小屋的一端,三间小屋都是嵌入地下的,在小屋的侧壁上,有一个小门,下几阶台阶,便能进入小屋,记者发现小屋地面上散落着大量的药瓶,药瓶上,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土,小屋内还有一个小门,进入可见一处长廊。同时,记者还闻到,小屋内有较为浓郁的刺激性气味儿。

同时,记者还在小屋外2米范围内,看见散落在外的药瓶。随后,于占成还在另外一处小屋废墟中发现一张纸片,上边画着一个骷髅头骨的图案。但是,记者在众多小药瓶中还看见了一个有文字的小药瓶,上边为汉字。于占成表示,解放后,这里也是研究兽医的,后来好像还改建成药厂,他也怀疑这些药瓶的历史,不会太久。

“但是这里味道太大,我也不敢触摸这些药瓶,所以我们对这里的药瓶没有过多的研究。”于占成说。

小屋外的菜地地面上出现一块兽骨

小屋的破败,没有影响到周边居民种菜的热情,小屋外,已经被很多居民种上菜,但是,就在菜地附近,记者又有新的发现。

在菜地附近的地面上,记者看见了一个兽骨,这是一个动物的头骨,只剩下侧面,但是可见动物长着长长的犬牙。骨骼呈白色,上边没有任何的血迹,非牙齿区域,骨骼的颜色略深,表面有黑色的点、沟壑和纹理。

顺着小屋,记者还来到了小屋的另一侧,那里并没有气味和药瓶,地面上散落着酒瓶,房顶,还有一串深红色的灯笼,从上边的灰尘可以看出,这里在一段时间之前,或有人居住。

距离小屋100米左右的地方,记者还看见一处石桌石椅,石桌石椅旁边,还有用砖垒成的烧烤炉,隔壁一处深坑内,还有大量空的啤酒瓶,可见,有人在这里野外烧烤。

老长春的回忆之前大院里有很多狗

同时,记者在踏查结束后的几日,也在不停的寻找了解该处的老长春,被称为“地标老人”的老长春陈学魁,可以说是这里的见证者之一。

“我来过这里很多次,这里叫马疫研究处,是伪满建筑。之前我来的时候,这里是一个大院,周边都是房子围起来的,里边还有人,养了很多狗,每当有人来,都会叫个不停。在大院的东边,还有铁丝网。”陈学魁说,解放后,这里也是用于动物药品研究之用的。

随后,陈学魁还通过微信,传给记者一张照片,是他手绘的马疫研究处的立体图,对比踏查,记者发现,有多处房屋均已不见。

■专家说法

如果被拆除希望立碑纪念

5日,记者联系到中国民俗学会理事施立学老师,他表示,该处确实为马疫研究处。“这个地方,我知道,确实是伪满时期的建筑。其文物价值一定是有的,也希望加以保护。但是,针对目前这种情况,我希望在这里被拆除后,可以设立一个石碑,当人们来到这里时,可以知道,这里曾有一栋日伪时期的建筑。”

东亚经贸新闻记者常麟祥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