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苏轼旷达的背后,是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化为歌词入你我耳

2020-09-03 14:26    

作为北宋文坛上的巨擘,苏轼可谓是妇孺皆知。尤其是他的词,“大江东去浪淘尽”,还有“西北望,射天狼”、“一蓑烟雨任平生”,旷达自如,脍炙人口;而他的诗篇,写出了“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美丽春景,更成为了我们最熟知的关于春天的诗句。

苏轼

苏轼独开宋词豪放派,在词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他本人也创作出了不少的豪放词作,上文提及的“大江东去浪淘尽”,还有“西北望,射天狼”都属于这一类。然而,在他的词作当中,婉约词依然占有很高的分量。

大江东去浪淘尽

尤其是他的这首词,写出了苏轼旷达的背后,是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而且还化为歌词入你我耳。且看: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这首词的题目是《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最惹眼的就是最后一句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而当我们看到这里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唱出“拣尽寒枝不肯安歇微带着后悔,寂寞沙洲我该思念谁”。

不错,最后两句化为了歌词。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的这首词写的孤独,写的是旷达背后,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与他很多广为我们所知的诗词有较大的不同,但却代表了苏轼词作的高水平: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意思是,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唯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身影。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意思是,它突然惦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与一般的诗词的构造基本相同,上片主要是用来写景的,“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诗人塑造的是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场景,有着明显的孤寂意味。夜深人静,诗人步出庭院,抬头望月,周围的清净孤寂只留给诗人独自品味。“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周围这么安静,又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呢?明写“幽人”、“孤鸿”,实际上写的是自己的孤高心境。这一句,显然带有了诗人的自怜。

苏轼

下片一开始,更是把鸿与人同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这是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在这首词中,词人以象征的手法,通过写出鸿的孤独缥缈,真切的表达出了当时词人的所思所想。当是时,词人被贬至黄州,内心不平更是难消。本应在朝堂上大展拳脚的时机,自己却只能远在千里之外对月哀叹,此中滋味,可谓难熬。

寂寞沙洲冷

然而,即便如此,词人内心依然是明静如水,这首词就写出了他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词人所写的孤鸿,实际上就是自我心境的化身,两者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苏轼·卜算子

也正是因为此,这首词的境界高远,颇有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感觉,被后人评为“不食人间烟火”之作。

等到此时,再听一次《寂寞沙洲冷》,熟悉的旋律中会听出不同的味道。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